邓州:邓州"前列荆山,后峙熊耳,宛叶障其左,郧谷拱其右,据江汉之上游,处秦楚之扼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此发生了邓巴之战。196年至198年,曹操与张绣激战于宛、穰;东晋十六国时,前赵、前燕、前秦、后秦为争夺穰城干戈不息;西魏宇文泰为谋取江汉,命大将杨忠"都督三荆,镇于穰城",把邓州作为图取南方的军事重镇。历代大规模农民起义军,如唐末黄巢起义军朱温部,明末李自成的"闯"军,清末捻军、太平军、白郎义军等都在邓州长期活动,坚持斗争。民国17年(1928年),刘志丹领导发动的渭华起义部队许权中部路经邓县,遭到邓县民团和红枪会的堵截追击,许多战士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民国35年(1946年)7月,李先念率领的中原军区部队从宣化店突围路过邓县,胜利地冲破地方反动武装力量阻截,经淅川到达陕南根据地。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豫、鄂、陕三省交界部位。全市辖28个乡镇、办事处,578个行政村,154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40万人,总面积2300平方公里,耕地260万亩。她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农副产品及矿产资源而成为豫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邓州市建置较早,历史悠久。出土文物表明,人类在此定居,距今至少有六千多年,文字记载也有四千多年。约公元前21世纪,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始建邓国。公元前16世纪,邓为商朝诸侯国之一。周朝初期,邓为曼姓侯国。公元前678年,楚灭邓,邓为楚地。公元前312年,归韩。公元前301年,秦伐韩,取穰,邓为秦地。公元前272年,秦置郡县,以穰为县,属南阳郡。汉承秦制,邓境内有穰、涅阳、山都、乐城、安众、朝阳、冠军等县。三国时期(220-265年),邓地归魏国。西晋时,邓地先后属义阳郡、新野郡辖。317年至420年,先后归于前、后赵国,前燕国,前、后秦国。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刘宋、北魏、北周、西魏辖。隋开皇三年(583年),置邓州,治穰。隋大业三年(607年),改邓州为南阳郡、治穰。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南阳郡为邓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邓州为南阳郡,治穰。唐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邓州。五代时,邓州依次隶属于梁、唐、晋、汉、周,先后置宣化军、威胜军、武胜军。北宋初,设武胜军,治穰。宋乾德(963-968年)年间,复称邓州,统于京西南路。1141年,邓州归属金朝,属南京路。元朝时,邓州先后属襄阳府、南阳府。明清时,邓州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中华民国2年(1913年),改邓州为邓县,属豫南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汝阳道。民国16年(1927年),直属河南省政府。民国22年(1933年),划归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豫西南。12月,于湍河南部置邓县。民国37年(1948年)元月,置邓北县。9月,置邓西县。民国38年(1949年)1月,撤销邓西县,辖区分别归邓北县、邓县。3月,邓县、邓北县合并为邓县,归属河南省南阳专区。1988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仍属南阳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五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
翻译公司 (责任编辑:世博翻译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