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防城区地处广西南部,东南濒临北部湾,西北背靠十万大山,东南与越南接壤,处在大西南地区出海通道上。陆地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多人。属防城港市管辖。防城区海岸线长130多公里,有3 个乡镇与越南隔海相望;有200多公里边境线,峒中等4个乡镇与越南接壤。防城区是广西第二大侨乡,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26万多人,分布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归侨、侨眷以及港澳台眷属14万多人。
防城区地处防城港市中心位置,北通南宁,南至防城港,东接钦州,西南达中越边关东兴,与越南山水相连,位于中国西南与东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地区出海通商走向世界的门户、窗口和交通枢纽。南防铁路、钦防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城区离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通商的华南第三大港、广西第一大港防城港仅20公里。
防城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防城的先民就已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先秦时期,这一带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归秦置之象郡所辖;汉为合浦郡地,三国至晋仍属于合浦郡地(三国期间为吴国辖地);南朝宋、齐时为宋寿县地,属交州管辖,梁、陈时为这宋京郡安京县地,属安州管辖;隋、唐时为钦州辖地。宋时仍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元、明、清时隶属钦州或廉州;至清朝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划出钦州西部设置防城县,隶属广东省。民国时期至解放初,仍属广东省辖。
防城县1951年至1955年6月划属广西,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复归广东,其间,1957年将防城县划分为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防城县;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更名东兴各族自治县,1958年12月,防城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合并后,称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城设在东兴镇。1965年8月,东兴各族自治县又划归广西壮族自区。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县城从东兴镇迁到防城镇,县名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1984年国务院批准防城港区与北海市等一起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3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地级编制的防城港区,直接由自治区领导。
1993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设立防城港市(地级),以原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的行政区域为防城港市的行政区域,将钦州地区的上思县划归防城港市领导。防城港市辖防城、港口两个区和上思县。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原东兴经济开发区(现为县级市)划归防城港市领导,按处级建制管理。
防城区地处东经107°28’至108°30’,北纬20°30’至22°00’之间,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3465毫米,年平均气温22℃,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冻期。
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先建港,后建市。防城港始建于1968年3月,1984年5月由国家批准把防城港与北海市作为一个整体,列为中国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1985年设立地级防城港区,1993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防城港市。
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8.7%,被誉为茶族皇后的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金花茶在我市有大面积分布,是全国最大的金花茶基地;盛产玉桂、八角,是全国三大香料基地之一。海域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产资源富足,有海鱼500多种、虾类200多种。
防城港市优势明显,水电条件充足,交通便捷,具备建设大型临海工业项目的优良条件。特别是企沙半岛三面环海,腹地广阔,岸线资源丰富。据专家论证,适合布局建设大进大出的石油化工、钢铁、电力、机械和修造船等大型重工业项目。目前,正在加紧配套实施以水、电、路和港口建设为重点的沿海基础设施建设。
翻译公司 (责任编辑:世博翻译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