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中心区西北城郊结合部,东与闸北交界,西与嘉定区接壤,南与长宁区、静安区毗邻,北与宝山区相连。面积54.99平方公里,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二位,其中水域0.77平方公里。区机关大院(大渡河路1668号)南北紧靠沪宁高速公路和铁路上海西站,东距铁路上海站4.7公里,西南距虹桥机场8.4公里,东南距市中心人民广场7.5公里。
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沪宁、沪杭2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区境北部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分别从区西北部与西部进入境内。内外环线及轨道3号线横穿区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普陀区辖6个街道、3个镇,215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长寿路街道、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宜川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真如镇、长征镇、桃浦镇。
普陀区于1945年12月建区,初名十三区,1947年1月改现名,以境内普陀路得名。户籍居民307934户、人口84.51万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5368人。
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有上海“西大堂”之称。沪宁、沪杭两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也分别从区西北部与西部起始。市的内环线、外环线、明珠线(轨道交通)贯穿区境。
普陀区原为老工业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中共早期活动家李启汉、邓中夏、项英、李立三、刘少奇等都曾在区内领导工人运动。昔时工业以纺织、面粉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已迅速成为各门类工业竞争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区。由于开展市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物流业、商业、现代都市型工业、旅游和服务等第三产业,经济逐年上升。2006年财政收入完成8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财政收入中完成工商税收23.83亿元,比上年增长6.18%。如今,在新一轮发展中,普陀区将建设成为上海服务和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化贸易集聚地。
翻译公司 (责任编辑:世博翻译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