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公司资讯
-
专业审计翻译-专业涉外翻译机构-专业设备翻译
发布时间:2021-02-25 08:46 点击:
专业审计翻译-专业涉外翻译机构-专业设备翻译3.5与国务院副秘书长相识相知
2012年3月3日,我在济南肿瘤医院正忙着,突然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陆莉娜老师来电:“保法,国务院安成信副秘书长正在济南军区总医院做64排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今天下午他可能找您会诊。他患肝癌已经一年了,现在肝区疼痛。”我当时没当个事儿,心想:这么大的官,找我看病的少,现在还在大医院检查着,一般不会来我医院吧。
到了下午3点多钟,医院真的来了一帮人,十几个,还有几个先去病房参观了。副秘书长是一位又瘦又高、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人,在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后,就直奔主题。我打开电脑一五一十地汇报,讲解我的“缓释库疗法”发明,以及其原理和疗效。这一行人中有几个可能是领导的保健医生,在仔细地听取我的讲述的同时,还不停地问这问那,提出的问题都挺专业。
副秘书长也在认真地听,细细地揣摩着。
突然,他发问了:“世界都没有攻克癌症,你真的攻克了?”
“领导,我也没有攻克癌症,只是进步了,我的疗法更有疗效,而且副作用小。”
“公立肿瘤医院这么多,他们为什么就没有这种‘缓释库疗法’?”
“这是我的发明,您看,这是我的专利书,我还没有机会把这一疗法传授给其他医院。”
“那网上为什么有你的负面消息?”
“是的,领导,那纯属对我个人的攻击与诽谤,并没有人站出来攻击我的治癌发明,当年我们共产党还很年轻的时候,不也是遭受国民党的攻击和诽谤,您相信那些诽谤吗?不然您也不会来找我看病吧?”
我很不高兴有人在我工作的时候,同我谈与治疗无关的话题,可他是领导,同时又是病人,他有这个权利。
我的一丝不悦,他有所觉察,也感觉到了,他确实超出了一般人的问,加上带来了那么多的人,七嘴八舌的“拷问”。
终于他又开口了:“对不起,因为有些事情我不理解。”
就这样,那一行人在我办公室谈了约2小时,没有做出什么决定,走后几天也没有消息。
大约过了七八天,副秘书长打来电话:“保法,对不起,这几天我又到北京的医院了,在杨教授那里做了一些检查和咨询,我门静脉有癌栓,不适合一般的介入治疗,化疗副作用很大,我决定明天到你医院治疗。我是相信你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陆莉娜老师也一再推荐你的疗法,她本身是肝癌患者,在你这儿治疗已经是十年了,她还健在,就说明一切。我们俩是大学的同学,我很相信她。”
那天他真的来了,住在我们医院的三楼12号病房,是一个套间,夫人陪着,我们之间开始变得融洽起来,彼此也开始有了信任。那一日我们聊了很多。原来副秘书长在得病后这一年间,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寻找治疗办法,唯独没有去过北京的大医院,只在他的医疗定点医院,做了一些常规的诊断检查。
因为有了些许的信任,我就可以发问了:“你这么大的领导,为什么不去北京的大医院治疗?”
“看到与我患同样病的几个朋友去大医院治疗的结果都离世了,而且是很痛苦地走了,我不想重复他们的路,因为我已经知道结果了。”“曾有一位国内有名的肝胆外科专家要为我做肝癌切除术,我没答应,做了也是一年就死,我现在也一年了。”
我又问:“那你这一年都是怎样治疗的?”
“找了很多道教、佛教大师,还有各种中医的养生馆。
“有效果吗?”
“现在肿块长大了,肝区疼痛不能睡眠,这不就来找你吗?”
我很理解,一位部级领导为什么到处去探讨新的疗法,去寻找道教、佛教和民间的治疗,因为医学界都没有真正意义上攻克癌症,有些医院可以为病人做安慰性治疗,其后果呢,过度治疗只能人财两空。当然癌症到了晚期,更没有治愈的希望,于是各种各样治癌的“神人”就有了市场和机会,如胡汉霖、张悟本,但是没有一个敢保证疗效,都是所谓的“调”,就像调制鸡尾酒一样,调好与否,无可考究。
我正琢磨着要把我们医院治疗病人的承诺告诉他。
他可能事先都把我了解透了,居然连这些也知道。“花点钱不是事,耽误治疗的时间是大事,大医院都不能保证疗效,唯独你于保法可以这样做。”副秘书长这样说着,原本有些严肃的脸露出一丝微笑。
第二天就给他治疗了肝部的肿块,当天晚上肝部的疼痛就轻了,能在床上翻身了。次日还陪我们一起看了“黄河之子”,那是一部以我人生经历为题材创作的吕剧,当时他挺感动的。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缓释库”治疗,对肝部的14厘米的癌症区域治疗了六次,门静脉癌栓治疗了三次,症状缓解,疼痛消失,门脉流畅,肝左部的肿块稳定无血流,秘书长在我们这里住院一个多月,期间他谈笑风生,平易近人。
6周后,副秘书长拿着北京医院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彩超结果回来复查:门脉流畅和肝左部的肿块稳定无血流。但右肝出现了8个小的肿块,他又入住我院,我亲自为他一一用“缓释库”治疗,病灶很快消失,病情稳定后出院休息。
同年8月份,他在北京的郊区休养,有一次在吃食物时没有捣碎,导致食道下段静脉出血,住进了北京医院一月余,这时已经是延长生命5个月有余了。
副秘书长曾对身边的人说过:“于保法教授的‘缓释库疗法’,解除了我的病痛,延长了我的生命。”如果当初他不去民间寻医问药,不耽误一年的时间,早来我们这里,早用我的疗法,那疗效一定会更好,这已经是后话了。
3.6和香港著名记者吴小莉
吴小莉,凤凰卫视台的名嘴、副台长,一头短发、一张亲切的笑脸、一身干练的职业装,十多年来,走访世界各地领袖名人,其专业的报道水平、独一无二的主播风格,在赢得无数观众赞赏的同时,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她被《亚洲周刊》选为“当今您最应该认识的中国重要人物”之一,2001年被新华社主办的《环球》杂志读者票选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之一。
认识吴小莉,是在1999年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时,总理在美国洛杉矶停留会见50名留学生,那年正是建国五十周年,我作为圣地亚哥的侨界名人参加了那次活动,在洛杉矶领事馆受到了朱镕基总理会见,吴仪副总理也参加了会见,两位总理还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吴小莉记者就在其中,记得当时她提问朱总理几个问题,总理都一一作了回答。
当晚宴会,又遇见吴小莉记者,就跟她聊了一会儿,我跟她说:“我已经回国创办了医院,是在中国的农村建了一家肿瘤医院,专门治疗癌症。”她一惊:“治疗癌症,还在小医院?”我跟她谈了我的治癌方法和体会,并和她合影留念,当时她穿得很休闲。
2004年,在人民大会堂我们又见面,相互打过招呼,那时我是人大代表,她是名记者,她还能记得我,我就很知足了。因为吴小莉是大会记者,常在人民大会堂内外采写花絮,虽然她为人比较低调,但还是比人大代表要抢眼,很多企业家都抢着与她攀谈。
吴小莉的名扬四海和朱镕基总理有关。1998年,在朱镕基任国务院总理的那次“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朱镕基亲自告诉主持人:“你们照顾一下凤凰卫视台的吴小莉小姐好不好?我非常喜欢她的节目。”就这样,吴小莉从此闻名遐迩,成为传媒的焦点人物。
能被朱镕基总理钦点是多少记者梦寐以求的事,吴小莉却一脸淡然,说:“那次点名没有影响我的工作,我还是很努力地工作着,它也没有改变我太多的生活,我觉得这才是人生正轨。”于是有人问:“如果没有那次点名,你的人生会怎样?”吴小莉笑着说:“人生没有如果,也无法预料,因为人生路是不可能往回走的。”她坦言,自己是一个在高调行业中希望低调做人的人。
再次见到吴小莉是在全国人大代表会上,她是两会的特邀记者。一天,我接到一个女同志的电话,她操着一口闽南语跟我说:“于教授,我是记者吴小莉的同事。”说实话,我不敢相信是吴小莉派来的记者,也觉得莫名其妙:虽曾相识,可那都是多年以前的事,她竟然有我的联系方式。她怎么想起了我?寒暄一阵,我明白了,她是冲着我的治癌新方法来的。
几天后,记者还真的来了,我到机场接的她,在回医院的路上,谈起采访的缘由,才知道,她的一个朋友患了肝癌,因为不想做手术、化疗和放疗,就多方打听治疗方法,一个美国友人提起:“中国大陆有个于保法,‘缓释库疗法’很神奇,美国好几个病人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又从吴小莉副台长那里知道了我的一些情况,于是,她就代朋友来中国大陆一探究竟。
到了医院,参观了我们的病房,观摩了我给病人做治疗,和我们的病人谈了一个下午,病人们看见她都很高兴,加上她平易近人,病房里笑声朗朗。第二天,接受了采访,我简单地介绍了我自己,详细地解析了“缓释库疗法”的机理和作用,也介绍我为许多肝癌患者治疗的效果,她听了很满意。
在她回香港后的第三天,她的朋友就飞来济南,我给他做了疗程的规划,并实施了治疗,在我们医院住了一个月,病情缓解后出院回港。
2008年“中华肿瘤靶向论坛”闭幕后,香港记者写了有关我和“缓释库疗法”的文章,发表在香港《文汇报》上。
2008年6月10日报道:
作为中国第一个建立民营肿瘤医院的海归博士后,有人说于保法改变的不仅仅是无数普通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开创了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据卫生部、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委2006年底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城乡居民十大死因,恶性肿瘤已超过脑血管病、心脏病而居第一位,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恶性肿瘤居第三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癌症新发病例每年将达到2000万人次,每年1200万人将死于癌症。令人触目惊心!于保法在肿瘤治疗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传统肿瘤化疗中的一个悖论现象。化疗方法在药理、医理上来说都是被公认的,全世界都在使用这种方法,也有一定效果,但是它的毒副作用很大。病人注射化疗药后,掉头发,呕吐,白细胞减少,免疫力急剧降低,消瘦无力,精神萎靡,生理、心理受的罪一点也不比肿瘤折磨人差,而人的生命却没有得到明显的延长。
经过研究,于保法发现化疗药物是双刃剑,它不仅在杀灭癌细胞,病人全身的健康细胞也被它杀灭了。“投鼠忌器”只有让病人坐以待毙,而大剂量静脉化疗,又等于加速病人死亡。这就是肿瘤治疗中的一个悖论现象。经过进一步研究,于保法发现这个悖论现象的根源出在化疗整体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上。在经过了近百次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后,他发明了“缓释库疗法”。这种疗法是将抗癌药物与数种制剂相结合,直接注入肿瘤组织内,使肿瘤自身形成一个巨大的“药物仓库”,一方面使药物在肿瘤内停留时间延长,一方面源源不断地将药物释放出来。药物将肿瘤组织浸泡其中,就像一把“液体刀”,有20多天的时间发挥药效,逐层杀死。1996年,在世界癌症年会上,于保法公布了这一新型治疗思路和方法,被与会专家誉为“癌症化疗用药技术的一次革命”。其后,这项技术获得美国专利和中国专利、澳大利亚专利,并逐步在美国和中国应用于临床。据悉,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要求与于保法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愿意采用这种新型的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
香港凤凰卫视台也报道过我回国创业的故事。如今也常有香港的病人来找我看病,现在一上香港的网站,仍能查到我很多治疗癌症的故事。
3.7学以致用,不断探索,为的是肿瘤患者们
1998—2000年这段时间,我把重点放在了肿瘤内缓释药物的研究。在济南留学生创业园建立了实验室,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组合药物的肿瘤内代谢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证实了这种组合确实能够使抗癌药物在肿瘤内缓释,控制肿瘤的生长确实有效,临床上也见到明显的效果。
2000年6月22日,经专家鉴定“缓释库疗法”达国际领先水平。专家鉴定是一种认可和鼓励,本来想申请省里的科学成果奖,后来一想,其中有一部分鉴定专家是应我邀请而来,如山东的陈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绿化、李晔雄,若以此申请拿到了成果,恐被人指责不太真实,于是我放弃了。其实那时间,省科技厅董昭和厅长和石厅长都认为完全可以申办,是我自己压了下来。说实在的,我也想啊,但是我觉得对待科学,严谨为上。
1999年2月17日,我申报了专利,2004年、2006年分别拿到了美国、中国的发明专利。
在实验室充分研究了缓释库药物的机理,大量的动物实验充分显示有疗效,组方合理。西医西药讲究联合应用,配制应用,在肿瘤用药当然可以联合配伍,使不同的药物发挥不同的作用,起到联合杀伤肿瘤的作用,就是最合理的用药,因没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我就显得突出。放疗、化疗剂量增加就有副作用,剂量小了,就没有杀伤肿瘤的作用,我们使用“缓释库”对肿瘤局部治疗,把整个肿瘤杀伤,最大限度减小了肿瘤的负荷,这时就可以使用小剂量的化疗,消除全身潜在的肿瘤,不像常规化疗,目的就是杀伤大的肿瘤,结果给病人带来了大的毒副作用。
我明白我的研究方向不是主流研究方向。我一个小医院如果跟随大的主流方向走,肯定在后边,要落后的,必须有所创新、另辟蹊径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推进,有所应用,才能彰显一个留学回国大夫的见解。十五年了,这个研究方向是对的。
回国后就是带回了一个不一样的概念,整合医学,有机地、合理地将各种有效治癌办法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保护正常组织不受伤。“缓释库疗法”就是在这样一个理念基础上发明的,有外科式的穿刺操作,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B超)影像的定位,有几种药物共同注射于瘤内,形成缓释药物仓库,使药物缓慢释放,来杀伤肿瘤细胞,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这是一种中医式的理念治癌,祛邪不伤正,不但关注肿瘤,还注重人的整体,这样的理念和思想,被好多学者充分地理解和应用,成为一个癌症临床治疗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由于氧(O2)是至今最好的放射增敏剂及化疗增敏剂,如何提高血氧饱和度又成了我的一个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三氧(O3)治疗仪终于在济南研制成功,并得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在放疗和化疗的过程中,通过三氧(O3)治疗仪,使患者血氧饱和度提高到85%—95%,提高了放疗、化疗的效果,提高了疗效。当然,由于使用最有效的局部治疗(我们称作活化放疗、活化化疗),局部效果就很难直接看出来,但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复发减少了,也就是延长了生命。这套理论与实践,至今也没有人提出质疑和发表反对意见,对病人的整体治疗是很有帮助的,成为治疗的一部分,融合到治疗之中。
冷煎中药这个概念也是我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中医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跨越几千年,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文化,人们去研究它、欣赏它;作为医学,它有独特的优点,在治癌方面中国虽有大量研究,但效果难用数据表达,也就难于说服别人。我不是学中医的,但我深信中药一定能治癌,因为一些西医的抗癌药也是从中药里提取的。但中药制作并不科学,几乎所有中药都100度的水煮,就像涮羊肉,煮过后有效成分都变了性、变了质,特别是一些有机生物活碱,应当保持中药原有的活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中药的作用。我制备了一系列冷煎中药的装置,根据不同的癌症,辨证施治,使用不同的药方,制成不同的冷煎中药汤。我们做过动物实验,对冷煎中药抗癌疗效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确实有一定的效果,把中草药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做临床研究太难了,一般临床研究出成绩的少,大多是仅限于病例分析与分析案例,或某一新药一、二、三期临床观察。像我们这样做临床研究的,现在已经很少了,这是一个浪费时间、人力、财力的工作,为了解开癌症这个“黑洞”的密码,我成立了肿瘤研究所,有专门的研究生在做这项工作。我不甘心看着病人在痛苦中挣扎,有责任地去探讨、去研究,试图找出减少病人痛苦的方法。这么做,不是为了漂亮的论文,好听的理论,时髦的概念,癌基因、分子靶向、酪氨酸酶、抑癌基因(P53),我不做这些研究,我的肿瘤研究所是在研究已知药物的重组,配伍增效,减少副作用。
动物实验室的研究,是按照目前最科学的方式,又具有创新的点子来进行的,一切都在规范中进行。
对癌症患者的治疗研究不同于动物实验,对病人的研究要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又要合情合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被疾病折磨着,我们应当积极为病人想办法,找措施,而现实医学在宝库中没有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特别是癌症,癌症中的并发症、突发症,不像感冒随手就能拿来药物,就有一定效果。癌症的痛苦,折磨着成千上万的病人,中国每年新发病300多万,多数处在晚期,现有的手术、放疗、化疗,多数效果不理想,几十年没有太大的变化,真是令人失望。
对病人本身的研究,并不能随便地开展,要有原则性,世界上所有的癌症治疗都在做着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在美国,研制出最新的药品,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药品,用在临床上了,对于癌症病人来说,仍是做研究,药品合法并不意味着就有效果,药品是科学地研制出来了,并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但有的药物临床应用有效率仅20%—30%,这说明,再科学的药品,用到病人身上其效果并不一定科学,疗效也不一定令人满意。
我和一位从医60年的外科肿瘤专家徐泽教授都认为,临床肿瘤是一门新学科,也是一门落后的学科,不像数学、化学、分子生物学那样严谨,钉是钉,铆是铆,这个学科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学,人们正在为之努力奋斗。
肺癌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癌症,有一些常规治疗的方法,比如放疗、化疗,有一定疗效,但效果不理想。为了研究我们的肿瘤内“缓释库疗法”,刚开始并不确定单独使用“缓释库疗法”能给病人带来多大效果,就同时做了常规的治疗,这样对于病人就比较保险和安全,老的方法有一定疗效,加上一种新方法,能增加其疗效,万一新方法效果不佳,也不会影响到病人的疗效。当然最终效果是互补的,增加了总疗效。这就是临床医学遵守的伦理。
胰腺癌患者也是我们常见的病人,常规疗法几乎无效,甚至会缩短病人生命,极大的副作用使病人痛苦不堪,对于这种病人,我们就可以直接采取这种新疗法,其疗效还非常好,我们这样做是符合伦理规范的。
当一些癌症病人手术后复发了,化疗无效,放疗也无效,一些病人不适合再做化疗、放疗、手术,这时是可以考虑选择其他疗法,是可以合情合理地接受一种新的疗法、新的治疗。
当一些大医院不能再提供有效的治疗时,病人中总有一部分人不甘心放弃治疗,又不相信某些医院的解释,病人已经没有了治疗,该用的药也都用了,这些病人却还充满对生的渴望,四处求医问药,我的“缓释库疗法”就成了他们新的目标。对这些病人采取新的疗法,尤其是改变用药途径的探索,就符合伦理规范,合情合理又合法,不然这些病人就只能等死,失去了生的希望。
然而却有一些专家说三道四,这违规,那违法,甚至将一种疗法说成是假药,当然这些专家并不真正了解我的“缓释库疗法”,知道一点儿的,也只是道听途说。我欢迎这样的专家到我的医院来参观,我会把我们疗法的科学性、实用性给以演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看我治疗病人的疗效,那才是我的骄傲。
治疗癌症的研究在世界上最宽松,允许火、冷、酸、热等几乎任何一种方法,科学家及大夫所想的都用了,电子、光子、离子、透视(X光),质子的、化学的、电化学的,甚至到太空技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设备可以真正地攻克癌症。美国实现了登月,攻克癌症却还是停留在动物实验上,还花费了比航空航天更多的费用,中国在这方面的投资当然很不够,仅仅近几年才好些。即使投入得多了,真正用于研究治疗的经费也很少,多数的专家愿意研究基础理论,发表文章,发誓要赶超美国,暂时也赶不上, 赶上了, 又怎样, 美国也没有治愈癌症。
癌症是世界的难题,人类的公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想为攻克癌症方面做点什么,都是受欢迎的。他可以捐钱,可以投身到这场全球战斗中去。无论贡献大小、成功与否,都应当被尊重。
癌症已经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而且仍在每天都发生着。作为人类的一分子,作为一个肿瘤大夫,作为肿瘤医院的院长,作为癌症患者的儿子,作为誓与癌症抗争的良知学者,我愿意投入到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
“缓释库疗法”能将抗癌药在肿瘤内缓释,并不是一种缓释剂,而是组合药中的成分与肿瘤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人也是认为肯定有一种缓释药物,其实这就是发明的高明之处。
这种治疗类似介入栓塞治疗,但介入治疗是有缺点的,当肿瘤没有大血管的时候,就无法实施介入,能实施介入了,那介入的抗癌药物必须与碘油混合成为一种乳化剂(油包水的剂型),才能注入血管分布于肿瘤。抗癌药物被包埋于碘油并不发挥抗癌作用,必须从油中游离出来才能有作用,出来了就游到全身,产生全身不适和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缓释库疗法”克服了这一缺点,抗癌药物封存于癌细胞之间、癌细胞之中,直接与癌对抗,能直接发挥其抗癌作用,极少流入全身,所以没有全身的毒副作用,也就是我们说的“抗癌祛邪不伤正”的理论根据。我的导师斯奈尔·金和我在1990年就看到了介入栓塞治疗的缺点,我们才去研究它、改造它,才去创新和发明。
斯奈尔的公司被卖掉后,他去了辉瑞公司专做临床肿瘤研究的总督,因为他懂临床又开发过药品。2006年我去了他的办公室拜见他,汇报了我的研究和下一步打算,他非常高兴。这项研究已显示出显著性的差别,应用的效果就是不一样,至今我们肿瘤治疗离不开肿瘤内的“缓释库”治疗,并把它作为综合治疗的核心,事实证明它是有效的、安全的。
有了确切的疗效,大家都非常高兴,一些同行的朋友就说,你要发表文章才行,那样才能被认可,你参加学术会议才能让人家知道你,确实我也想这样做。
我愿意接受朋友们的建议,发表一些文章让人了解,也让同行分享我的研究。于是,我组织了东平我们医院的大夫,首先签订了诚信状,发誓在整理病例的过程中认真客观,实事求是,绝不能弄虚作假,疗效好与差要客观反映我们的情况,确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去造假数据,因为我们不靠这些文章吃饭,而是靠我们的信誉。疗效好,我们也得研究如何再提高,疗效差,我们更要研究怎么提高,因为癌症还没有真正能治愈的疗法。
2002年经过四个月的整理,出了16篇文章,包括肺癌、肝癌、胰腺癌、冷煎中药、动物实验。建院四年能有这些文章也算不小的成绩,一个像样的地市级肿瘤医院,也很难在四年中完成这么多的文章。作为学者、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成果,也算是一种享受,一种荣誉吧。(论文发表的详情见书后附件)
我没有什么野心,只是想交流一下,互相了解一下,更想让抗癌的主力队、国家队了解一下我的抗癌思路、概念与方法。
有一天,我遇见了协和的老师,正在办癌症杂志,也需要这方面的文章,经介绍双方都认为是件好事,正式接受了我们的文章,按照他们的格式又重新做了调整,他们也很认真地进行修改,连标点符号都用红笔标出,同时要我出发表费用,按他们提供的账号,我们一次性付了款,这事就等着发表吧!
有一天突然接到杂志社电话,退款退稿,弄得我一时不知所措,一头雾水。协和母校办的杂志,接受了我的稿件,也收了发表费,不讲信誉,这不是协和的风格呀。我的母校,我的老师们,怎能拿学生辈开这种玩笑,母校不是都希望培养的学生有所作为吗?
我追着问个究竟,就是不给答复,总得有个原由吧,杂志不是为了交流吗?是内容不行,还是格式不对,是研究方向不行,还是方式、方法不对,要给予指点一下吧。什么都不答复,至今也没有给出一个理由,就是这样霸道。
我始终觉得,观点不同可以交流,相互探讨,在科学的领域里没有完人。创业者兼做学问就很难顾全,顾了这头就忘了那头,很难两全其美。我总认为肿瘤内治疗当属于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不属于放、化疗范畴,应当属于一种新的靶向治疗的范畴。不管怎样,我还需继续探索、继续研究,只要病人有疗效,其他都无所谓。
医院里的医生们都坚持要发表这些文章,他们将来晋升职称要用论文,我联系了《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6篇文章同年发表。论文发表了,既没有给我们带来光环、荣誉,也没有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只是供同行们在学术上参考,就是在北京发表了也如此。
2006年,我和我的研究生深入做了免疫制剂在肿瘤内缓释化疗中作用的研究,虽是动物实验方面的研究,却有创新,免疫治疗与化疗巧妙的结合,能够激发人体的自我免疫能力,控制潜在的癌细胞。我投稿给北京的《中华肿瘤杂志》,却被退稿。我当研究生的时候就在《中华肿瘤杂志》发表过文章,而今留学了多年,又研究了十几年,我的水平肯定比当年要好些呀,而且我的这些研究在中国很少见,我最全面、最系统地在这方面作了研究,怎么就不能发表?我的研究生赶快投稿《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论文如期发表了。
这两件事让我对崇拜的专家有些失望了。
国家号召创新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具体到肿瘤界就不允许了,谁也没有真正攻克癌症,我的母校老师和同学们也没有,我也没有,我只是以我个人的力量做了这么一点研究,没必要这么压制。2006、2008、2010、2011四年里,我的论文摘要都发表在美国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上了,这说明我的研究有一定水平吧,并不是一分不值,而国内的刊物为什么就容不下我的文章?这也是肿瘤界的又一个怪点。不怪有人诋毁我、压制我,有些原因确实在我,回国这么多年,只愿意和已经成为朋友的专家交流,没有刻意去交际和笼络学术圈的专家们。
我经常参加美国的肿瘤会议,每次会议都有所收获。刚回国时,参加了几次全国的肿瘤会议,感觉有点失望,广告太多,学术会议简直就像产品交易会。有时听得不耐烦了,就经常提出一些问题,算得上是质问讲课者了,比如一次肿瘤会上,那人讲了康莱特治癌,通过抗癌基因抗癌,我问有没有分子生物学的证据?没有。没有怎么能说中药康莱特抗癌的机理是抗癌基因?因为当时癌基因这个词很时尚、时髦、具有吸引力,他们就引用这个机理,当生物芯片时髦时,他们就引用生物芯片、蛋白质芯片。
这样胡编乱造,竟没有专家来指正,没有严格审阅,更遗憾的是竟然绝大多数大夫听得津津有味,似乎学到了科学。反过来再用这些机理、时髦的名词去说服病人及家属,推销他们的药品,这起到了什么作用?简直是药害呀!
我并不怪这些医生,他们多数没有系统学习过很深的分子生物学,大都是医学院毕业的医学生,他们更没有进行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实验。可恨的是,有人理解分子生物学,但他们并不坚持真理,因为药厂出了赞助费,就不阻止这种行为,而且并不在意这些谎言有可能误解成真理。
金钱万能渗透进了学术界,渗透进了肿瘤临床界。仅仅是学术还好,不关老百姓的事,但肿瘤临床界就坏了,因为肿瘤临床连接着成千上万的肿瘤病人,他们要为腐败埋单,倒霉的是癌症患者,受益的是癌症大夫及其药厂、药商、药物代表们。
所以我就很少再去参加这样的学术会议,国际会议一定要参加,要知道一些新进展。参加会议当然还可以认识一些朋友,但我这人有点怯生,熟了就很熟,不熟就不主动去熟,有点君子不结党的样子。
当然,美国的肿瘤会议也有药厂赞助,但会议学术是真的。
3.8在癌症研究和治疗上的谦卑
新闻界及民间大多只知道山东东平有一家治疗癌症的民营医院,是一个留学生开的,拥有世界顶尖技术“缓释库疗法”,而对我本人却知之甚少,直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同样如此。而我对于新闻界的一再邀请,总是三缄其口,或固守“沉默是金”,或以“对不起”为盾,并非害羞或不善言谈,只是不愿张扬而已。不过一旦到讲台上演讲,事前从不需要准备讲稿,讲多久都可以。
小时候的我有点腼腆,不太爱说话,据说我4岁才会说话,12岁前性格十分怯懦。
“文革”期间,全家回到农村后,胆量好像比以前大了一点,人前开始说话了,但我从不说废话,有什么说什么。上高中时,同学私下交流得多了,朋友多了,说话比以前好多了,在班上当过体育委员,每天要组织课间操,有了讲话的机会,得到了一点锻炼。大学时期当过组长,小组活动要讲话的,但没有在台上讲过话,记得学校开会时,从前排走过,我的心跳就会加快。
也许是父母过于溺爱,也许是从小就不喜欢出头露面,长大后自己比较喜欢低调。
出国以后,经常在大学课堂上讲课,这倒是我很愿意干的事,只管把自己知道的,按照课程的要求,讲出来就行了,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吧。在美国创业初期,要出面协调一些事情,但都是比较简单。
在国内就不一样了,自从打算创业以来,很多事你想不出面都不行。 整天的应酬,频繁的开会,无谓的应付,无休的话语,这也是被逼无奈,要想更多人了解癌症的治疗方法,就要介绍、讲解。
很多的会议要参加,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市政协会议、致公党的会议、中国生命关怀的会议,到医院的大大小小的会议,我已经适应了种种会议。开会也得到了知识,得到了信息,这些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提高。
现在,我的四家医院都由分管的院长管理,于是我有时可以偷偷懒,腾出点时间来写写书,做些研究。
我觉得,一个学者需要谦卑,展示的不单是严谨治学的优良品格,更要有科学大家敬畏真理、虚心探索的心灵。我很崇拜牛顿那两句为人传诵的名言,诠释了科学大家的谦卑。一句是1676年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所写:“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另一句是:“我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在海滨嬉戏的孩子,不时地比别人找到一块更光滑的卵石或一只更美丽的贝壳而高兴,而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还完全是一个谜。”
我就是一个找到一只美丽贝壳的人,“缓释库疗法”就是一只贝壳。十几年来,“缓释库”的疗效提高了很多, 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癌症这个领域里,我就是比别人先走了一步,将癌症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想解开癌症“黑洞”之谜,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现在,我的发明和创业已经走上了正轨,就像奔驰的列车,途中肯定有停站和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列车要到达目的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我来说已经不算坎坷。
我经常启发同行和学生们创业,和他们交流经验和互相学习,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北京大学药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大学给学士和硕士研究生们上过课,讲过创业与我的治癌观点。
2011年12月我应李梅博士的邀请去美国,在新泽西北美华人年会上讲我的创业和发明,句句离不开癌症,离不开我的“缓释库疗法”。
记得那天下午,我的演讲超时了,但还是停不下来,台下的人翘首以盼,希望我继续讲下去,一直讲到六点多。晚宴时,在去往餐厅的路上,很多人都跟着,餐后还有人跟到了宾馆接着聊, 其中一位叫斐力甫·秦(Philipps Qin), 对癌症治疗特感兴趣,几个人在宾馆里聊到了深夜。
时隔半年后,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一个从美国来的电话:“我是斐力甫·秦,曾听过你的讲座,我现在患癌了,胸腺癌,3厘米了,于教授,我该怎么办啊?”
“只要你来中国,我一定给你治好。”
一个月后,他真来了,居然没带钱,他说保险公司答应他了,只要治疗有理有据有效果,可以考虑给他报销。既然来了,大老远的,先治病要紧,就留下他美国保险公司的保险卡号。 经过三次“缓释库”的治疗,胸腺癌稳定,免了一次大的开胸手术。
回到美国的斐力甫·秦,与保险公司经过了长达六个月的交流探讨,保险公司看到他的胸腺癌已经缩小了,这才报销了他的费用,钱汇到了我在美国的账号。2013年斐力甫·秦回来复查,又加强治疗了一次。我相信美国的保险公司,这次一定会给他报销。2013年12月回来复查,肿瘤完全消失。
2012年9月又收到陈邦华博士的邀请,去华盛顿给华人年会讲课,到场的有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华人官员,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华人研究员,都是博士,听了我讲课,得知我回到中国的农村创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都为我高兴。
2013年4月16日举办北京生命领域年会,邀请我讲座,主要讲“缓释库”肿瘤内治疗胰腺癌,一年的生存率提高到60%,提高了400%—800%。到会专家们很感兴趣,会上会下和专家们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对于胰腺癌的研究的确是有很大进展的,自从2013年1月北京保法肿瘤医院开业后,我们就向全社会承诺:胰腺癌治疗无效不收钱。承诺了就要兑现,承诺就要有真本事,承诺疗效就要有自信,既然承诺了,我们就要做到。
在癌症学科里,做研究和治疗都有争议,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攻克癌症,我就像在海滨嬉戏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牛顿他找到了那块“更美丽的贝壳”,我也找到了一块“闪光的贝壳”,那就是我的发明——“缓释库疗法”。
想到我刚创业时人们对我个人的争议,现在可能都不攻自破了吧。因为我做到了,已经为近3万例癌症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甚至一些病人活过了15年。但抗癌的战争,是没有结果的战争,当然,还是会有争议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身份,做人一定要谦和。
谦和首先要从一个人的作风开始。我很欣赏美国人的随和、随意、随心。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是关于美国历史上的总统林肯先生和他的仆人的。
一个秋天的下午,林肯很累,独自在一条林荫道上散步、思考。落叶纷纷,秋风阵阵。这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人,和林肯走了一个碰面。那个人的样子有点尴尬,甚至有点慌张。可是,林肯却首先向他问好,说:“先生,你也在散步吗?这个下午过得还愉快吧?秋风凉了,注意你的身体呀。”那个人说不出话来,一脸的感动。他是林肯的什么人?亲人,朋友,或者同僚?都不是。他只是林肯家中的一个仆人,一个刚刚获得解放的黑奴。
谦和是一种内敛的人生态度,它并不威风,却有威仪,它高贵却不高傲,谦和是平静时的海洋,海纳百川,少了溪流沟涧的喧闹跳跃,却于平静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谦和是人生的一个境界,一个由广博的阅历和深刻的见识托起来的高度,作为一个学者,应当具备这样的素质。然而创业中过度的谦和、谦卑,容易让别人误解成没有实力,谦卑中亮剑,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
3.9疗效好总被说成误诊了
我的第一家医院坐落在我的家乡东平,东平是癌症高发区,经济又比较落后,农民们平日缺医少药,患上癌症后没有支付昂贵的医药费的能力。我的医院开业了,老百姓抱着试试的态度来到我们医院。刚建医院的时候,由于医院名气不高,来就医的大多是癌症晚期病人。那时候我也的确紧张过——本来都快死的人了,如果死在我的医院里怎么办?刚开业的医院死不起人的,我的确是有过这样的苦恼,但很快就不烦恼了。这些病人经过治疗后,没想到疗效相当的好。
“保法治癌不用全身化疗,花钱不多,效果又好,简直神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医院门庭若市,120张床位的病房区,其床位利用率始终没有低于85%。
如此好的效果,促使我又开办了第二家、第三家肿瘤医院,我把医院开到了北京。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研究和实践,我的“缓释库”疗效在不断提高。
原本癌症“黑洞”的难解之谜困扰着我,我苦苦探索有效的疗法,当有了“缓释库疗法”后,又一个困扰我的问题是总被人误解。也许我所办的医院属于私立医院的原因吧,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的成果,始终得不到医疗界的赏识,疗效好,肿瘤没了,就被说成误诊了。公立医院为这个病人手术切掉了一部分脏器,复发后没法再做手术,来到我们医院后使用我们的方法,这个病人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能是我们误诊?这是发生在同一个病人身上的事,像此类事件经常发生,已经见怪不怪了,所以,每次遇到这种“误诊”的说法,我都很无奈。
有人怀疑我们的诊断,其实我们医院所有病人几乎都是经外院确诊,很少有病人来我院确诊。其中有1/3的病人不知道真实病情,家属采取了保密措施,有的病人好转出院后,还不知道自己的病,不承认自己是癌症病人,这样的病人反而活得更长些。你假如询问这样的病人,那肯定要产生误会。
有人还怀疑我的治疗方法,“缓释库”治疗技术已取得美国专利,这个不容置疑。而“缓释库”与治癌药物不是一个概念!有人认为是一种抗癌新药,我们从未说是一种药物,只是药物缓释治疗技术,使老品种药物发挥更大的作用。请看以下病例。
患者1 我们治疗过的癌症患者纪云成,2007年患了肝癌后,去了上海,在东方肝胆医院手术切去了左肝,术后2个月又发现右肝三个小肿块,其实在手术之前,北京协和医学院陆莉娜老师就几次向他介绍了我的治癌方法,都被他拒绝了。陆老师和她的丈夫都是我的病人,陆老师经过我的治疗,已经存活了十年有余,所以当纪云成手术复发,陆老师又积极建议,因为亲戚关系她不愿让他做手术受罪,但他还是去上海准备做介入治疗,但由于碘过敏没办法,这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济南保法肿瘤医院,寻求新的治癌方法。
2007年在我的医院,针对纪云成的病情,我给每个肿瘤治疗了三次,2008、2009、2010年连续三年,每年来我院复查一次,三个肿瘤消失了两个,一个钙化无变化。
2012年7月28日,纪云成的亲戚来住院治病时,谈起了纪云成,才知他活得很好。周围熟悉他的人都认为纪云成是诊断错了,不然怎么这么多年了他还活着,肝癌最多就存活一年多。是啊,说起来像这种病例,恐怕公立医院或大医院都解决不了问题,在我们医院迎刃而解,事实摆在那里不得不信。纪云成的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所以当他的亲戚患了癌症时,经他介绍也来到了我们医院。
患者2 男,47岁,因排尿困难,经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来我院就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显示,患者前列腺体积增大,为4cm×4cm,密度较均匀,形态较规整,其上端突入膀胱内,与膀胱分界模糊,膀胱精囊角变小。入院后3日对患者进行“缓释库”治疗,一个疗程后,前列腺肿块缩小至1.2cm×1.5cm,病人排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无尿频、尿急、血尿,无下腹疼痛等症状。
分析: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最多发生于后叶,两侧叶也有发病。前列腺癌中主要是腺癌,约占97%,鳞形上皮癌占5%—10%。手术死亡率为1%—3%,手术根治率较低。而“缓释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段,这个结论已经为实践所验证。
患者3 女,48岁,卵巢癌。于2001年5月出现左下腹阵发性疼痛,月经不规律,当地医院检查,超声(B超)显示,左卵巢实性占位,很快入我院治疗。腹部超声(B超)检查显示,左卵巢可见一大小约5cm×5cm的实性低回声团块,边界清,病理检查为腺癌。经过“缓释库”治疗3次,左下腹隐痛基本消失。超声(B超)再检查显示,实性占位缩小为2cm×1.5cm,内部无回声。
分析:卵巢癌已是当下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规选择手术治疗。本例患者因手术创伤大,拒绝手术,来我院选择“缓释库疗法”。没有创伤,且疗效甚好,患者十分满意。
不管怎样,不去调查研究事实,在保法肿瘤医院治好病人就说成诊断上有错误,那可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啊。我已经习惯了这些议论和质疑。但这种质疑也好,争议也罢,病人不在乎,病人要的是疗效和生命的延长。病人不管我于保法来自美国或来自农村,他们一旦明白了我的治癌思路和方法,就会来到我们医院寻求治疗,他们一旦在大医院治疗失败了,无论国内国外,寻求有效的疗法是这些病人的权利,谁也阻挡不了。
为了证明“缓释库”的真实疗效,我愿意出钱请有关的记者和专家,在公证部门的参与下,对我院过去治疗的所有病人,进行一次深入调查, 看看到底有效率是多少;到底有没有病例是假的;存活率到底是多少;与国际治疗水平相比,是高还是低。这样对社会是一个交代,对帮助过我的各级政府也是一个交代。也是对“99山东省十大杰出留学科技专家”“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贡献奖”的一个交代。我真的希望肿瘤界的同行们经常到我们医院参观指导相互交流,一并了解我们,达成共识。
任何善意的批评,我都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恶意的诽谤攻击,我们坚决反对。
十五年来,“缓释库疗法”不负众望,已经治疗了近三万例病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各种效果的都有,活了五六年,甚至十年的都有,这些被我们治疗过的病人,就是我们存在的基础,不了解我治癌方法的人们说长道短我是可以理解的。有人在网上攻击我和我的医院,几个网络帖子、几句谩骂倒也不能把我们怎样,只是感觉心里有些不舒服,自己干的是正事,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评价吧。
癌症病人多数身经百战,什么样的医院都去过,什么样的医生、教授都见过,什么样的科学理论、治癌方法都研究过,仅仅凭着疗效这关就能识破所有的骗局,没有疗效病人是不会接受的,增加了副作用,病人会抱怨,生活质量不提高,病人及家属要质疑,我于保法能过这些关,能承诺给病人疗效,这就是始终有病源的原因。我的病人来自全国,来自世界,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下面是我的一个病人的笔记——8年肝癌患者的临终笔记,它反映了癌症病人的心声,每次读到它,都给我以激励,在有生之年,我会更加努力,潜心研究,不断改进,使“缓释库疗法”的疗效不断提高。
最近,老有些不祥的预感,总感觉自己的生命要走到尽头了。肚子里有腹水了,身上也没劲,饭也吃不下去,8年来,我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去医院检查后,妻子没有告诉我检查的结果,只是催我尽快住院治疗。
8年前,当医生告诉我患的是肝癌的时候,我没想到我能活到今天,当时我是在省里的大医院查出来的,一开始,主治医生充满了希望,告诉我只要手术切除了,活个三五年没有问题。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我,受到了医生的蛊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手术,这也许是我这一辈子最不明智的选择。手术中,医生看到已经无法切除,又原样缝合起来。白白挨了一刀,身体的痛苦不用说了,最重要的是宣告了我的病已经无治,刚刚36岁的我只能等待着死亡的降临。主治医生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言辞间暗示我放弃治疗。
放弃大医院治疗的我并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妻子、孩子他们都需要我,我还不能死,我要寻求一切可以治疗的方法,哪怕多延长一天,我也要尝试。也许当时的我命不该绝,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美国男孩来中国治疗肿瘤的报道,按照报道的介绍我找到了我的救命恩人——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博士后,接受了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方法——“缓释库疗法”。接受治疗后,我的肝部的肿瘤居然奇迹般地消失了,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可以说一切发展到这里都是完美的,虽然我经历了人生中的低谷,可遇到贵人,逢凶化吉了。经历了省内大医院的无效治疗和“缓释库疗法”的治疗,家里的积蓄基本花完了,因为跨地市的原因,又因为我没有继续在医保部门指定的大医院继续进行无效治疗,当我拿着报销的手续前去报销的时候,无论怎么苦苦哀求,得到的只是冷冰冰的三个字:“报不了。”看着一贫如洗的家,看着正在上学需要钱的孩子,看着需要赡养的父母,治疗后的喜悦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淹没了。
虽然不能报销部分医疗费用,但我还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还需要挣钱养家,无奈的我只好对单位隐瞒了肝癌的事实,继续参加工作,为了不引起大家的注意,我的劳动强度甚至比患病前更大。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我没有一点感觉,此时忙于工作的我已经忘了自己是个病人,也将那位救我性命的医生定期复查的嘱托抛到九霄云外。
我的疏忽大意终于导致了病情的进展,我有感觉,这一次,我真的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虽然那位曾救我性命的医生还会全力以赴地对我进行救治,可我自己的疏忽导致病情已到晚期,药医不死病,我知道,我生存的希望不太大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只想通过我的遭遇告诫广大的癌症病友:1.手术不一定是万能的,一定要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2.即使得到有效治疗,也要定期复查,不要坐视病情进展。
当然,我还有一线希望,希望那位医生还能再给我8年的时间,让我有更多的时间陪我的家人。也希望我们的医保部门能解决癌症患者救命钱的报销问题,不要再让更多的像我一样的患者留有遗憾。
3.10我“被吕剧”,被雕刻
我很喜欢我们山东的地方戏——吕剧,小时候,我经常和姐妹们一起去看戏,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古装戏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吕剧虽比不上国粹京剧那样在全国流传很广,但在山东几乎家喻户晓,它的曲调和剧情影响着山东人的一代又一代。
从没有想到,我的故事能在吕剧的舞台上出现,更没有想到,我会是吕剧中主人公原型。2010年山东吕剧团以我的经历编写成剧本,排练出了吕剧《黄河之子》,不经意间,我的故事就被搬上了舞台。我非常感谢山东吕剧团的全体团员们,非常感谢山东人民,同时,我感到有些羞涩和内疚,感到在抗癌道路上我重任在肩,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能为山东人民做点事那是应该的。
首映式那天,我观看了《黄河之子》的演出,剧情是真实的,我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我仿佛又看到了我的母亲、我的乡亲们、我的导师,又一次重温了我的创业历程……
吕剧《黄河之子》剧情介绍:
黄河岸边的小路上,留下了他拉着板车给身患癌症的母亲看病的足印,最终流下痛失慈母的泪水。若干年后,他成了享誉美国医学界的著名抗癌专家。怀着对祖国与黄河的眷恋,他毅然回到依然贫瘠且癌症高发的故乡,建起了国内第一家民营肿瘤医院,决意将亏负于母亲的歉疚报偿给家乡父老。由此,磨难与坎坷纷至沓来,委屈和泪水如影相随,其间他亦曾惶惑与懊悔,但赤诚之心未熄,终于获取了成功的欣慰、事业的壮大……
本剧以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留美学者、医学专家于保法教授的真实事迹而改编,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位归国赤子呵护生命、精诚敬业、爱国爱民、乐于奉献的感人形象。
国内的一位雕塑家的父亲病了,患的是胃癌晚期,几经周折找到我,在我的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经过“缓释库疗法”治疗了三个疗程,他的父亲不仅病痛消失,睡眠和食欲大有改善,而且精神头十足。我每次查房见到老人家时,他总是谈笑风生,跟我谈他的感受,谈他的家事,谈他在抗癌几年间的体会。老人家还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给我塑像,他见人就说:“是菩萨显灵,让我找到了于教授,于教授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再三推脱无果,也就随他了。
雕塑家在雕塑过程中,还写了一篇短文。
为于院长塑造肖像感怀
初见于院长是父亲患胃癌到济南保法肿瘤医院治疗,去他办公室询问病情的时候,方正的脸庞,有神的眼睛透着书卷气,谈到治疗方案,他如数家珍,各陈利弊。他敏捷的思维与快节奏的语速,让你感受到他的激情,谈到他治疗的各种中外病例,神采飞扬的他让你感受到他对事业的专注与执着。
再次见到于院长时,是父亲因心情焦虑与主治医生发生了矛盾,于院长知道此事后在向我们表示歉意时说了一句让我深为惊讶的话:“如果有谁对我的病人不好,我会发自内心地恨他。”他诚恳、善良、仁爱,体现了他的悬壶济世精神中“同体大悲”的情怀。因为被他感动,在父亲离院时,我提出为他做一个雕塑肖像,他是一个忙人,自然无暇提供写生的时间,于是我在他办公室匆匆拍了几张环视角度的相片,便回到工作室开始为他雕塑肖像,因为几乎是在默塑,所以,时常琢磨他的形象时,也在思考他这个人的艺术形象基调——一个内心充满激情温文尔雅的学者教授。经过两个多月的精雕细刻,完成了塑像。但于院长来到工作室看肖像时,他环绕几圈未语,我知道他不是很满意。面对真人与雕塑比较时,我也觉得雕塑虽表现了他的形象特征,却未能把他的精神面貌表现出来。我决定重新来过,再塑一尊肖像,他也提出肖像重点要表达他的精神而非形象。新的塑像在三个月后重新完成,他终于满意地表示,要把这肖像翻制成几个铸铜雕像,放在几个分院大厅,让医患人员看着他的肖像感受到他救治病人的责任和他的济世精神。在铸铜雕像运到济南、北京医院安装时,他说这是“在给自己压力啊,我要努力打造自己这份精神标杆,把在美国学习的治癌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在中国的患者身上,让自己在这一行中有树碑立传资格”。
再后来,我了解到他开办民办医院的艰难与坎坷,了解到民办医院的医生在学术地位的边缘化,而他却仍然坚持经常参加国际癌症治疗学术会议,保持着与世界抗癌学术技术上的同步。当他看到我工作室的抽象雕塑时,他又提出用他的“生化切割”治疗的理论,用生物的DNA结构和抽象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放在他医院的门口,我又一次被他如此善于接受新事物而吓到,毕竟抽象雕塑在中国还是很小众的,他竟决策得如此快速,让我感受到雕塑肖像中还少了几分沧桑与坚韧,我笑着说:“希望有机会在您获得诺贝尔奖时为您再塑全身像。”
是啊,我的“缓释库”发明确实是在肿瘤研究领域独占鳌头,有美国朋友说,你完全可以去争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好,我会努力按照国际要求去准备、去争取,不为别的,只为我的发明能得到一个承认,但诺贝尔奖只是我的目标,却不是我的目的,我的最终目的是治疗好肿瘤患者,病人的康复是我最大的收获。
3.11每年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
经常去美国参加学术会议,不能脱离美国的圈子,离不开高端的学术界,因为肿瘤研究者要及时掌握研究动向,和智者交流,可以打开思路。
记不清多少次了,每次参加完会议,我都要回到美国圣地亚哥,回到自己的家,在那里休闲地住上一阵子,使自己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情。在国内可以说太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会觉得在体力上有些不支。自从回国创业以来,往返美国护照上的签证已经超过120多次了。
回到圣地亚哥,一定会抽空去索尔克和圣地亚哥加州大学走走,看看,与老朋友聊聊,再呼吸一下那里的新鲜空气。
一天晚上,一位做生物研究的朋友打来电话,电话里我和朋友谈天说地,聊了一个小时。他说看了不少媒体关于我的报道,询问了我的一些情况。其中,我问他:“老所长克里克最近身体状况如何?”“老所长最近很忙,在研究大脑思维。”我大吃一惊,不禁对老所长更加佩服了。
我的朋友曾是索尔克的博士后,我问他是否还在做生物研究,他说已经不做了,改做皮鞋生意,而且他做的皮鞋很好,都在美国大店和名店销售,像诺德斯特龙 (Nordstrom)这样的店,每双皮鞋的价格都在100—300美金,比在索尔克挣钱更多,而且还舒服。隔日,我去他家拜访,一进客厅,只见皮鞋摆满了整个房间。一时间,我的内心感到有些酸楚,替科学界有些惋惜,一个科学家在做皮鞋生意,虽然很赚钱。在美国就是这么现实,生存第一,一个医学博士做皮鞋生意,在中国人眼里,很不理解,在美国很多人认为很正常,能生存就是本事。
做皮鞋和做博士后研究,在生存上没有区别,同是在索尔克工作的人,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索尔克博士。同时大学毕业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能成为专业人员,同在协和做研究生也并不是都能成大医生。
乔纳斯·索尔克,我在索尔克的老所长,1995年6月23日死于心力衰竭,但他的精神永存。索尔克研究所的人们没有忘记索尔克博士,圣地亚哥没有忘记索尔克博士,我更不会忘记索尔克博士,我把索尔克精神带回了中国,带回了我的医院。索尔克研究所培养出的弟子在世界上成千上万,并不是每个弟子都能把索尔克精神带回到自己祖国。我就这样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泰美宝法肿瘤医院就是索尔克研究所在中国的分院,因为建院时受到过索尔克的影响和指导。
在索尔克研究所的一个接待室里,我翻看了索尔克研究所的一些新进展画报,又看到我导师的导师杜尔贝克,画报上有他从小到大的照片,以及1974年拿到诺贝尔奖的照片,我又激动了起来,下意识地拨打了他秘书的电话。
他的秘书也非常激动:“欢迎你又回到美国,又回到索尔克,你的医院怎么样?那美国男孩出院了吗?又有新的美国病人去你医院吗?”
聊了足有十分钟,我还意犹未尽,又给导师的导师杜尔贝克打电话,电话是他夫人接的,一听是我,高兴得不得了,我和导师聊了一阵子。虽然“师爷”已经老了,但他的记忆惊人。
他说:“世界几乎都走遍了,就是没到过中国,很令人遗憾。”
一提到这儿,我心里一阵发酸,我早就该请他到中国看看,也同他说过此事。但因为一方面忙于建医院,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在中国做得还不够好,等我的事业走上正轨,取得一些成就再请导师来中国。再者,他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我请他来中国,肯定会惊动不少部门。心里怕别人说长道短,所以一直拖了下来。
我在中国的情况,他都知道,我的导师塞拉来中国看过我,并在中央电视台的《中国人——母亲河的孝子》中说了我许多的好话,让我感激不尽,真是一朝为师,终身为父。
我跟“师爷”杜尔贝克说:“回国后要向中国有关部门汇报此事,请您来中国讲学。”
他听了,很高兴说:“当然愿意去中国,只要自己的身体可以。”
同他通完电话,又随便走进一间实验室,与原来一起工作的研究员聊了一天。一批批人离开索尔克,又一批批人进了索尔克,就像围城,但绝不是围城。围城容易进去,进去了人就烦了,而索尔克进去难,出来也难,进去了修炼不完,学无止境,出来有好有坏。
从索尔克出来,再往前走,就是有名的黑海滩(Black Beach),望着海天一色的远方,心情格外开阔,这儿常年有人在裸泳和日光浴。一边是严谨的学术研究机构,一边是闻名遐迩的旅游圣地,两相参照,相映成趣。
我在圣地亚哥的家里信箱堆满了信件,里面就有一封我的房东老朋友劳瑞的圣诞贺卡。如今,他们已经是一家4口,他们的女儿长得活泼可爱。当年,我住在他家不用交房租还管饭,条件是每个礼拜六我来打扫他家的后院和修整草坪。本来劳瑞要向我学武术,可他太懒,早晨起不来,学了几天就作罢了。他给我寄来了自制的贺卡(由全家照片而做成的)上面写道:给我回电。我知道他想念保法,我已经离开他家10年了。
我与他通了话,他高兴地说,自己早从老板做到了普通职员,一身轻松,他的公司被一家大公司收买去了,自己就成为一个职员了。这也是美国人独有的处事态度,能进能退,始终高兴。按时上下班,一家人共进晚餐,真是幸福。当问到我时,我说我还在水深火热之中,还是当老板。他笑了,鼓励我一定要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我说等我把事业做大了,我也要去掉头上所有的乌纱帽,让别人当老板,自己只当大夫,当一个研究员或一个教授,回到实验室,回到医院,去专心地研究、发明、创新。
转眼十几天就过去了,正值圣诞节来临。美国人忙着过节,买东西的人络绎不绝,我也挤进了商场,直奔要买的东西。这个节日在美国度过,但在我内心没有像美国人那样疯狂,医院病人在等我,我要急着回国去,至于节日,我却很无心。
到了归期,又来到洛杉矶国际机场,所有程序完成以后,走进了候机大厅等着回中国。这个世界真小,还没等坐稳,一行老华侨14人,看见了我,他们都认识我,从圣地亚哥回国考察,是国务院邀请去的。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我给中国人露了脸,我只是谦虚地说:“我还要向你们老华侨学习,你们几十年在美国,人老了,心不老,还想着祖国,努力为中国做事。”其中的朱教授在大学教书几十年,很受人敬重,我从心里佩服他。人的一生干不了几件事,做了这,就干不了那,人一生在于发挥自己,不论干什么,只要专心、肯干就能成功。
登上飞机,我照旧又陷入了梦境,陷入了思考,我早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去美国,又多少次回国了。
国航986次班机经12小时的飞行,终于到了北京的上空,飞机安全着陆了,人们的心也着陆了。
一下飞机,心踏实多了,走路也慢了下来,坐进出租车进了北京城,打开了手机,就不停地有电话打进来,有问病情的,有聊天的。
我意识到了,我回到了中国。我不再说英文,说国语更是得心应手,我更意识到了,我要调整到中国的频率,中国的办事方法,中国的思维方式——哪些事是可以快的,哪些事情是你想快也快不起来的。一回到祖国我就要忙起来了,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要找到我的头上,大部分事情是很难按时完成的,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后天,是常有的事,也有把事情拖没了的时候,思想要有准备,慢慢来。
2013年4月,我又去华盛顿开会,参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的颁奖仪式,会后我特地开车到了塞拉老板家,早已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的她,为我的到来做了准备,非让我在她家住了一晚上,回顾我们在索尔克的事和所有的同事,她先生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终身研究员,做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她亲手做饭给我们吃,整个聊天处于兴奋状态,她的先生特地拿出中国古典唱片,在中国的音乐声中,我们聊得很开心。
每次到美国参加各种会议,都要请我的导师斯奈尔吃饭,他是把我引到美国的第一个人,加州大学医学院的教授,美国辉瑞(Pfizer)全球抗癌药物研发基地在圣地亚哥,他负责临床药物的验证工作。从2006年开始,我经常跟他汇报我的研究,特别是“缓释库”治疗癌症的进展,他很赞赏我,说我是他博士后中的佼佼者。每次和导师谈话后,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每当老师赞美我时,就好像是得到了承认,在老师面前,我永远是个学生。
在美国还见到了张海明,我们圣地亚哥华人创业者的启蒙人,我们也常有联系,那天我们组织了一个小小的野餐会,在一些留学生和创业者面前,讲述我在中国的实践,我在中国的治癌故事,我的发明理论与临床效果。
美国有我的足迹,有我的朋友,我一定会常到美国看看,听听,见见,享受自由的空气、学术的空气。看看就是到处逛,听听就是要听美国的故事,见见就是要见到一些新的东西,见见一些亲朋好友,也要讲讲我的创业、我的抗癌梦、我还在继续的创业故事。
3.12不要对癌症病人过度治疗
面对癌症,大多数患者走着这样一条路:先手术,花掉数万元;然后化疗,花掉数十万元;不行再放疗,再花掉数十万元甚至几十万;接着转战南北的中医治疗,花掉数万元,最终人财两空,这就是癌症“黑洞”在套取人类的钱财和生命。
亲人离去后,很多人会发现,我们对癌症并不了解,对治疗投入了太多情感和期望,反而没来得及让逝者享受最后的亲情。后悔不该让病人受那么多化疗的痛苦和放疗的折磨,无数的后悔,无数的抱怨,可为时已晚。
我作为一名从医30多年的肿瘤医生和研究者,了解肿瘤治疗现状的途径越多,听到的“故事”越多,那种面对患者的责任感和面对肿瘤治疗现状的无助感便越发强烈。
美国科学院院士刘易斯·托马斯博士曾经说过:“在癌症治疗中所做的很多事情——手术、放射和化疗,都属于半拉子技术。因为这些措施都是指向业已形成的癌细胞,而不是针对细胞转变成赘生物的机理。”托马斯的话如实反映了治癌失败的道理。
这就是说,手术、放化疗只针对结果不是针对原因的。在癌症没有被攻克的目前,怎样更好地运用治疗方法,成了人们一大问题。
我认为,科学的治疗方法应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因症施治。比如手术,对早期患者效果较好,此时手术治疗是科学的,但如果患者病情进入中晚期,癌瘤发生全身转移或者远处转移(虽然CT、B超各项检查尚未发现转移灶,但其他器官和组织已经有亚临床病灶,血液内已经有癌细胞),此时手术就是不科学的治疗,只会给患者徒增身体伤害,而对患者病情治疗没有任何作用。若勉强施行手术,可能会加速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有的患者开刀后,发现肿瘤严重粘连无法切除,只好原样缝合。多数情况下,对手术本身来说非常成功、漂亮,外科医生也很过瘾,很有成就感,但对患者病情来说没起到任何治疗作用,反而使原本虚弱的身体更加虚弱,免疫力骤然下降,结果癌细胞更肆虐滋长。作为外科医生,学的是手术就得做手术,练就一双好手就是干这活的。手术有其辉煌的历史,200多年来手术在治疗疾病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能成为外科医生感到光荣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对于肿瘤的切除应有其相对的作用,对于晚期的癌症,切不如不切,但如果病人遇到了外科医生,不切他也干不了别的。不论外科或内科,我们医生应从患者病情出发,考虑如何让患者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能不切就不切,能用保守的办法就别用创伤的办法,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挽救生命,这是每一个医生的职责。
过度治疗是物质资源的浪费,也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以胃癌为例,20年前,诊断胃癌的平均费用约400元,而现在,平均诊断费用是2800元。假如运用比较高端的诊断技术,则平均费用会上升至8000元。而这还仅仅是诊断费用,并不包括治疗费用,治疗费用的攀升则更加惊人。在20年前,一次化疗的平均费用大约100元,而现在则上升到了近15000元,增长了150倍。不可否认,诊断的精度的确提高了,化疗的副作用降低了,但是,一个无情而冰冷的事实是,这20年里,五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药物治疗也在进步,但这种进步对患者的治疗作用来说仍然是微乎其微的。
对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处置,我有我的看法。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死亡文化。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鼓励了人们不断拖延、推迟死亡,为回避死亡寻找借口。似乎运用大量的金钱,以及繁杂而昂贵的医疗技术,就可以将死亡无限期地往后推延。其目的,仅仅是让病人“看上去活着”!通过技术干预对抗死亡,只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安慰”,对病人是痛苦的折磨,对于医生是展示医疗技术的大卖场。
在这种情形下,死亡已不再与命运有关,仅仅是跟医生决定什么时候拔掉呼吸机的插销有关。
而医院的心肺复苏(CPR)技术,本来它是被成功地用于各种意外事件猝死的患者,现在却被广泛用于不可治愈的慢性病人,比如癌症、艾滋病、老年失智症、植物人。试问专家和医生们,这样一些病人都已经濒临死亡,心肺复苏的意义有多大?每天千元以上的花费有多少意义?给病人家属又带来了什么?尽管医学上已经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病人已不可治愈,但病人的身体仍然被架上呼吸机、吸痰器、胃管、气管切开等一系列密布的管线,仅仅是为了使这个生命仍然可以维持心跳,实在是有些劳民伤财。
因此,日本急症医学专家山崎这样说:“这是对一个全无意志的躯体进行迫害!把患者与家人之间最具人性的死别时刻,变成了医务人员一展雄风的战场。”
很多时候医生其实不能承担“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赞誉,特别是肿瘤医生,因为目前世界上没有完全治愈癌症的方法。这也不能埋怨医生们。但是假如对肿瘤患者进行过度医疗,那就要怪医生了,对临终的癌症病人进行技术性“折腾”,是大错而特错。
作为一个肿瘤医生,我见过的过度治疗的例子很多。
我见过的很痛心的一例是烟台市某疾控中心的职员,男性,55岁,在常规查体时,发现肝上长了个小肿瘤,当时不足2cm。极度的恐惧迫使他多次就医,到过山东省肿瘤医院,经过专家会诊,肿瘤长在大血管旁边,不适合手术,于是回到烟台,在某医院做放疗。积极的治疗后肿瘤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他的肝脏却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因过度放疗导致了肝脏碳化,两个多月后他死于肝昏迷,过度的治疗害死了他。
还有一位靠做水产生意赚了大钱的老板,在确诊为肝癌后因肝功能受损不能手术,于是在医师引导下服用多吉美(又名索拉菲尼),这是一种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治疗肝癌最为有效的药物。用世上最好、最贵的药治疗自己的病,这让患者颇感自豪与欣慰。这药像是他的救命稻草,服药一周后出现了大片难以忍受的药疹,接着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再随后腹水来临,这些令他痛苦万分,但他始终不愿停药。生命终结前一天,他的记忆里还有吃药一词,前前后后折腾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遗憾的是,至死他也没有过上那种有疗效感受的日子。更不幸的是,多吉美所致的不良反应他却没有错过,生命没有质量可言。
老家东平的一位副县长,不幸患肺癌,受到县领导们的高度重视,住进北京的一个权威肿瘤医院,放化疗全做了,半年的时间就死了。有机会遇到了县长,就聊起此事,我说:“副县长我从小就认识,我上初中时,她在我们村插队当干部,我回国创办医院时,她是县卫生局的局长,我们当尽力挽救她,如果在我们医院治疗,不至于过早等离世,经我治疗过的病人少说也能活3—5年,多的能活十几年的。”县长就打断我说:“保法,这级的干部要的是待遇,到北京治疗了,我们是尽心了,如果只在你医院治疗,她活三五年再死,也会有人抱怨。”
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病人的心态和错误的选择,过分地相信和应用传统医疗也会害死人的。
如果患有不可治愈的绝症而被反复抢救,并且在极为痛苦的状态下延续生命,直到器官完全衰竭而死,这是个误区,这应该不是患者所期待的一种“善终”。
几乎所有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都目睹过“无效治疗”。所谓的无效治疗,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采用一切最先进的技术来延续其生命。病人气管将被切开,插上导管,连接到机器上,并被不停地灌药。这些情景每天都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上演。
我认为,肿瘤患者到了生命的终结阶段,过度抢救对于病人是没有意义的,最好的是做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的初衷是让病人减少痛苦,坦然地走向生命的终点。临终关怀虽不能使病人的死亡提前或推后,但却可以尽可能地让病人减少痛苦,坦然愉快地走向人生的终点。
临终关怀和过度医疗相比,更要注重为病人提供舒适和有尊严感的临终关怀,让他们能安然度过最后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有人研究发现,生活在临终护理所的终末期病人比患有同样疾病但积极寻求治疗的病人活得更久。临终关怀是对临终病人和其家属进行的全面护理程序,它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需要,一直持续到病人离世。
面对癌症,肿瘤医师们大多是被闷在癌症“黑洞”里,他们也感到很困扰,我也不例外。我们要在困扰中寻觅最有可能性或是最有效的方法。病人和家属也需要记住这一点,对患者治疗有效的方法就是科学的,没有效的方法不管有多么好的理论基础,对患者来说就是不科学的,就要转变思路,寻求一种适合患者病情的有效方法。
第四篇 疗法·疗效
4.1明星抗癌:肿瘤学界应该深刻反思
北京时间2009年8月27日晚,被诊断患上鼻咽癌的“大傻”成奎安在香港浸信会医院病逝,终年54岁。身高1.85米的成奎安,去世前体重只剩45公斤左右,骨瘦如柴,更因电疗导致喉咙溃烂,不能说话,癌症和抗癌治疗双重的折磨,使他苦不堪言。
2009年6月5日早上,播音王子罗京走了,在患病治疗仅十个多月后,他无奈地走了。陈晓旭、傅彪、梅艳芳……很多明星都因为肿瘤去世。傅彪从治疗到去世仅一年时间,梅艳芳在曝出病情4个月后就香消玉殒,陈晓旭更是宁愿皈依佛门,也不肯接受常规治疗。
现实是偶然还是必然,让人深思,发人深省。
他们的死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思。就治疗条件来说,明星们的治疗医院一个比一个好,治疗方案一个比一个新,治疗费用一个比一个高,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天价,可天价没能买来命,反而短时间内就离开了人世。很多明星的英年早逝引得人们一阵阵的叹息,我们在叹息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一下,究竟如何才能避免或延缓这些悲剧的发生。
问一、这些明星接受的治疗应该是最顶级的了,可是先后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去世,这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这是一个治疗观念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很多医生单独把肿瘤作为肿瘤来治疗,不顾及肿瘤患者自身,不论是手术、放疗还是化疗,主要目的就有一个——完全消灭肿瘤,否则就加大剂量、增加次数、扩大切除范围,反正是肿瘤不消失誓不罢休。在目前科技还达不到的情况下,强行完全消除的治疗只会造成病人更大的痛苦,降低患者免疫力,导致各种并发症,出现瘤还在人却没了的悲剧。东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李苏宜教授曾经说过:“在肿瘤内科癌症病人中,约有一半是‘死’于营养不良。”此话令人心惊,让人痛心。明星们都有钱,可以支持消灭肿瘤的治疗,反而成了加速他们死亡的一个因素,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罗京不是罗京,傅彪没钱换肝,梅艳芳只是街上一个捡破烂的,也许结局就不会是这样。
问二、为什么肿瘤治疗会有那么多的副作用?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肿瘤治疗的副作用?
目前化疗的药物由以下几种组成:
1.烷化剂:此类药物直接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直接杀灭细胞。这类药品不具备智能性的杀灭,只要接触到细胞,统统消灭。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在杀灭正常细胞;在阻止产生新的癌细胞的同时,也阻止了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这无疑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2.抗代谢类、抗生素类以及一些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阻止细胞增殖周期各阶段活动,从而阻止产生新的细胞。人体要正常地“运作”,新陈代谢是必不可少的,化疗因为要阻止癌细胞的生长,故而采用连人体的其他代谢也一并抑制的办法。化疗、放疗的患者大量的脱发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阻止毛囊的代谢,当然就脱发了。
3.激素类:通过调节内分泌的激素以阻止某些激素依赖性肿瘤(组织)的生长。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人体的重要脏器构成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如药物毒性对消化道的刺激和伤害,药物流经肝肾时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还会对心肺及神经构成伤害。
所有这些构成的伤害,对癌症患者来说既是体能的浩劫,也是新病的起源,有的药物本身就是致癌物,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长期化疗导致的第二种癌症。所以,经过化疗的患者往往会出现严重体衰,甚至出现多种并发症,最终越治病越多,越治病越重,比如罗京是恶性淋巴瘤却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问三、既然常规化疗的副作用这么大,为什么现在的肿瘤医院还是继续坚持常规化疗,对不敏感的肿瘤甚至加大药量,生命不息,化疗不止?
“生命不息,化疗不止”,这是绝大部分癌症患者的生活写照。病人们以为,只要医生还在给自己化疗放疗,生命就会继续。但是,殊不知这其中也隐含着过度治疗。人们曾经努力地进行过多药联合化疗,超大剂量的放疗,扩大根治、超根治手术,但这些过度的治疗并没有得到预期回报,相反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手术使病人失去了原本可以保留的器官及功能;高剂量的化疗药物不但未能缩小肿瘤,反而使病人因高副反应更加痛苦和衰弱,甚至过早地失去了生命;过度的高剂量放疗,则会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毫无疑问,过度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病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对部分医生来说,他们在接诊癌症患者时,往往局限于本专业,首选最熟悉的治疗方法,失败后才考虑其他方法,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对病人来说,缺乏科学知识,盲目追求“治愈”肿瘤,要求超标准的高强度放化疗,即使出现了严重的毒副反应还咬牙坚持,结果却是缩短了生存时间,又牺牲了生活质量。
再者,癌症治疗费用昂贵,少则10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因此,癌症患者一直是各大医院争相夺取的“肥肉”,甚至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也展开抢夺癌症病人的争斗。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挣钱。
一次常规化疗的费用可以有很大松动,可以是3000元,也可以是数万元,这就要看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医生会劝说患者用较昂贵的化疗药。本来只需要做6次化疗,但是医生往往会做到8次甚至更多。国外曾比较过化疗4、6、8次的效果,发现4次效果与8次一样。至于实际治疗过程中,究竟应该化疗多少次合适,很难讲,但是循证医学有个标准,一般来讲,手术后辅助治疗是4-6个周期。
换一个角度来说,做一个合格的肿瘤医生是很难的,面对患者的求生欲望与求治要求,医生既要满足患者的要求,又要引导患者合理地接受治疗,耐心地与患者沟通,讲明哪些治疗必须做,哪些治疗没必要做,哪些药物可用,哪些药物不可用等,帮助患者作出选择,减少甚至消除无效的、不适当的或可能无益于患者的医疗行为。另一方面,一个合格的肿瘤医生还需要抵抗得住诱惑,不被昂贵化疗药的高提成所腐蚀,在个人利益和患者健康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很久之前我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为了解决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的问题,我经过数年研究和临床验证,提出了“活化化疗”的概念,同样应用化疗,“活化化疗”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等副反应很轻;同时我严查医生回扣现象,发现一个开除一个,绝不姑息。我常对医生们说:“患者的钱都是救命钱,用在治疗上可以,但是你们不能昧着良心再拿回扣。”经过努力,现在我们的化疗费用控制得很低,只要患者按照医院的化疗方案化疗,自己不额外要求药物,大部分肿瘤患者化疗一个疗程的价格在3000—4000元。别的医院一个疗程的化疗费用足够在我院支持一年的治疗。
问四、常规治疗有很大的副作用,为什么大部分患者还是选择常规治疗呢?
其实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大部分患者本身并没有医学知识,自己根本不可能在各种疗法中作出选择,现在大部分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其实是医生帮助选择的结果。患者从一开始检查、确诊开始,就不断地被灌输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手段,首先手术,不能手术就要进行常规放疗、化疗。时间长了,患者从心理上就认为自己进行常规治疗是天经地义的,有的患者甚至因为自己不能接受常规治疗而感到绝望。
我认为,医生在接诊癌症患者的时候,应该将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都告诉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医生有责任向患者推荐适合的治疗方法,而不是通过加大放化疗剂量、扩大切除范围等方法继续对患者施行常规治疗。
问五、中国的医院是分级的,三甲医院的治疗技术是否比二甲的好,省级医院的技术是否比市级医院先进?
在中国,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一般来说医院级别越高,设备越先进,建筑规模越大,汇集的专家教授越多,越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在肿瘤治疗中,我们应该看到,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三级医院的治疗模式是一样的,都是先推荐手术,不能手术的放疗、化疗,其治疗方法并没有区别。一般的手术切除方式都是教科书式的,如果没有失误,三级医院的切除范围、术式应该是一样的,效果也应该一样。化疗、放疗,省级医院有的方案,县级医院同样可以做。但是同样的治疗,级别越高的医院收费也越高。
这就形成一个有趣的现象,级别低的医院经过常规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就推荐到级别高的医院,到了级别高的医院再把常规治疗换个方案(有的甚至方案都不换)重复一遍,效果再不好,再向级别高的医院推荐……如果患者经济能力达不到,只能叹自己命不好,不能支持到级别更高的医院治疗;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经过层层推荐,最后到了中国所谓的最好的医院,重复治疗,宣布无效,然后回家对症处理,等待死亡降临。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目前各级医院肿瘤的治疗理念都是一致的,都是以杀灭肿瘤为目的。建筑规模的大小只是经济实力的象征,不一定代表理念先进。当年我出国留学也是为了更新自己的治疗理念,一个先进的肿瘤理念,其目的必须是为了患者,而不仅仅是为了消除肿瘤,“与癌共存”的理念就在于此,不能为消灭癌症而把人消灭了。
问六、虽然大医院的治疗方式和级别低的医院基本一致,可是毕竟汇集了大量的肿瘤专家,很多专家对肿瘤的研究都是顶级的,应该说治疗水平更高吧?
不可否认,医院规模越大,级别越高,医院的人才储备就越大,汇集的业界精英就越多,这些专家在一起,对肿瘤的研究非常深入,可以说肿瘤未来的治疗进展离不开他们的工作,目前大小医院的治疗水平不均,彼此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但是具体到现阶段的肿瘤治疗,不论是专家还是普通医生,都过于依赖仪器和先进的药物,如果没有先进的仪器和药物出现,他们的发挥就受到很大的束缚。可以说,用同样的化疗方案,专家和普通医生的治疗效果差别不大。现在还是回到刚才的话题,肿瘤的治疗进展还是需要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比进行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肿瘤研究或药物的研究更值得肯定和鼓励。
问七、大医院的治疗方法可能和级别低的医院完全相同,但是,现在很多患者仍然选择大医院,这样会好些吧?
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因素,一方面认为低级别医院的失误率和熟练程度不如大医院;另一方面,对于肿瘤患者,家属选择的更多的是尽心和尽力,在低级别的医院治疗,如果效果不好,家属的心理会觉得不安,会觉得自己耽误了患者的病情,会认为自己愧对患者;而在高级别的医院,如果治疗效果不好,家属的心理会给自己暗示,患者的病情确实已经到了这一步了,最后进展甚至死亡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其实这种心态是不正确的。不论是作为医生还是家属,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无外乎两个——减轻患者痛苦和延长患者生命,无论是在低级别还是高级别的医院进行治疗,只要没有达到这两个目的,都应该说是不成功的。有时候家属因为高级别医院医生的一句“没有治疗价值”就放弃治疗,否定其他的一切治疗手段,反而耽误了患者的治疗,使本来有生存希望的患者枉送了性命。
问八、对于现在肿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您作为一个肿瘤研究者或肿瘤医生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努力?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肿瘤医生应该首先看到,肿瘤是长在患者身上,他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肿瘤,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应尽可能杀灭肿瘤而不让患者受到伤害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任何一种化疗药物其实对正常组织来说都是毒药,一种方法既能治疗肿瘤,还不损伤患者的免疫力,就要求治疗过程中,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要远远高于正常的剂量,同时药物只能对肿瘤部位起作用,基本上不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这些年来我主要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点小小的心得。具体来说,这些年我主要的成果是一个理论和一种方法:理论是“癌魔空间结构理论”,这也是我所有的治疗方法的一个理论基础;一个方法是“缓释库疗法”,解决了化疗药物用药途径的问题。
问九、何为“癌魔空间结构理论”和“缓释库疗法”?
所谓“癌魔空间结构理论”是把人体免疫力设计为“正(+)”,癌细胞设计为“负(-)”,人的肌肉、血液、组织等设计为 “零(0)”,从癌细胞的形成、生长、发展到癌症末期,都属于“+‘0’-”这一变化过程。治疗癌症,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杀伤“负(-)”,转化“零(0)”,倾向于“正(+)”的一方,提高“正(+)”的能量,从而逆转癌魔空间结构,让患者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得到有效治疗。
“缓释库疗法”是具有手术、化疗、免疫治疗效果的一个全新疗法,是当代医学领域里各科交叉的一个全新疗法,比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好。手术虽能切下肿瘤,但同时手术过程更能使癌细胞加速转移,许多病人没有死于原发的癌灶,却死于转移或复发。放疗有一定的疗效,副作用也使大夫头痛。化疗更是让人害怕,化疗的抗癌药物99%在全身流动,造成各个正常脏器功能下降,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免疫力下降,只有不到1%的抗癌药物能到达肿瘤组织,因此抗癌效果不理想。病人或多或少对癌细胞有一定免疫力,在这种大剂量化疗的摧残下,病人的免疫力急剧下降,癌细胞长得更快,病人痛苦更多,寿命得不到延长。医生应当尽力保护病人原有的免疫力,免疫力是抗癌最值得利用的武器, 没有什么药物可以代替人原有的免疫力。
“缓释库疗法”的操作方法是在超声(B超)、模拟机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肤直接穿刺,将药物(Ara-C为主)直接注入实体肿瘤组织内而形成药物缓释库。“缓释库”治疗的机理是利用药物缓释技术和注射技术,使药物在肿瘤内形成一个巨大的“药物仓库”,提高了药物在肿瘤内的浓度和药物半衰期数十倍,药物注入肿瘤组织后可迅速杀死癌细胞,并将肿瘤包绕在高浓度的药液中,然后缓慢释放,逐步杀死剩余的癌细胞。由于所注药液迅速凝固停留于肿瘤内部,不参与血液循环,故无明显毒副作用。“缓释库疗法”改进了常规的治疗模式,直接快速增加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和持续时间,提高了对局部肿瘤的控制,减少治疗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同时保护正常组织免受治疗副作用的影响。
“缓释库疗法”(现改进后称“优美匹克”,也就是第三代的“缓释库疗法”)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际肿瘤学届的轰动,被美国专家誉为“癌症化疗用药的一次革命”, 2000年6月22日,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获得美国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获得中国国家专利。
专业审计翻译-专业涉外翻译机构-专业设备翻译
问十、“缓释库疗法”是一项新的技术,也是对肿瘤传统治疗的一次创新,“缓释库疗法”临床效果如何?治疗的过程中有什么副作用?适应证是什么?
“缓释库疗法”1998年应用于临床,目前已经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南非、科威特等十余个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国内三十多个省市的近三万例患者接受了“缓释库疗法”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像2002年《齐鲁晚报》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栏目报道的美国男孩安德雷斯、2003年《人民日报》报道的美国画家莫瑞尔、2004年《齐鲁晚报》报道的美国教师弗兰妮、2006年《经济导报》报道的科威特患者哈立德等都是曾亲身体验过“缓释库疗法”疗效的国际友人。
“缓释库疗法”治疗的过程是采用医用影像设备定位、进口穿刺针直接穿刺,就是穿个小针眼,治疗时间短,几乎无创伤,病人感觉不到痛苦,治疗后患者不需要特别静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没什么影响,早期病人照样可以上班工作。
“缓释库疗法”的适应证:肝癌、肺癌、食道癌、贲门癌、肠癌、胆囊癌、胰腺癌、膀胱癌、胃癌、肾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泪腺癌、鼻咽癌、喉癌、恶性畸胎瘤、口腔肿瘤、皮肤肿瘤、软组织肿瘤、骨肿瘤(原发或骨转移)、淋巴肿瘤(原发或淋巴转移)、胸腔恶性肿瘤、腹腔恶性肿瘤、各种肉瘤等手术失败、术后复发及转移、不能手术、不愿手术、放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放化疗副反应的实体肿瘤。
不适合“缓释库”治疗的肿瘤:血液肿瘤、脑部脑干的肿瘤等。
问十一、“缓释库疗法”已经应用临床15年,技术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缓释库疗法”第一代,是一项肿瘤内缓释化疗的革命性成果。早在研究生时期我就开始构思,美国留学期间在导师带领下深入研究,回国后又总结了百余年来国内外肿瘤内化疗经验,最终完成了这一课题。
“缓释库疗法”第二代,是在第一代“缓释库疗法”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增加免疫佐剂修饰,使肿瘤细胞死亡后成为肿瘤免疫疫苗,具有了免疫治疗的功能。第二代“缓释库疗法”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并获得中、美、澳三国专利。
“缓释库疗法”第三代,是近年来在科研和临床并举的基础上,以细分肿瘤类型的治愈率提升为导向完成的。第三代“缓释库疗法”,对缓释剂、免疫佐剂、化疗药物配伍的方案进行改进、强化,同时发明了诸多技术秘诀,使每次治疗都具有不同免疫疫苗效应的功能。
第三代“缓释库疗法”,更名为“优美匹克疗法”(UmipicTherapy: Ulltra-Minimum Incision Accurate Personalized Introtumoral ChemoImmunoTherapy),完整含义为:超微创精准个体化肿瘤内化学诱导免疫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我们利用肿瘤内缓释化疗的技术“缓释库疗法”,在缓释抗癌药物的同时使肿瘤内浓聚大量免疫佐剂和缓释佐剂,以起到修饰活肿瘤细胞的作用。大量动物实验及初步临床研究显示,肿瘤内免疫疫苗制造方法能起到肿瘤自体免疫疫苗的作用,比大卫·伯特(David Berd)教授的方法更简单实用,一次肿瘤内注射即能达到大量杀伤肿瘤的作用,同时起到制造肿瘤疫苗的目的,而且能够产生更多的免疫活性抗原,产生多元化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刺激体内产生多克隆性的抗癌抗体和抗癌T淋巴细胞,起到预防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的作用,同时对已有肿瘤的残余病灶和肿瘤转移灶起到治疗作用。这种人体肿瘤内免疫疫苗的制备也起到了与抗癌药物杀伤肿瘤的互补的作用。“优美匹克”整合了化疗和免疫治疗的优点,首次把两者结合应用到了肿瘤内的治疗上。它集局部和整体治疗为一体,通过肿瘤内缓释给药,增加药物作用浓度和时间,既起到了化疗药物局部抗癌的效应,同时兼顾系统性免疫治疗的作用,从而弥补了其他疗法的不足,为癌症治疗,尤其中晚期的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特别对减少肿瘤的复发和抑制肿瘤的转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此外,以自身肿瘤为抗原来源,“优美匹克”具备了自体疫苗的优点,也符合个体化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的发展趋势,它操作更简便,适于临床普遍推广应用。通过近3万例不同实体瘤患者的临床应用,证明这种组合药物可以改善大多数癌症病人的疗效,包括有可见肿瘤团块但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早期癌症患者,以及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或对其它疗法不敏感的晚期癌症患者。更主要的是,它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能够明显延长病人生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的发明就相当于当年美国的威廉博士,由于那年代的科学还远远不发达,但是他看到了新的希望,新的方法,发明细菌疫苗治疗癌症,被叫做考林(Coley)疫苗,今天我的发明是站在前人的肩旁上的,结合现代的免疫学,药学及药剂学,影像学,微创医学,如果威廉博士还在的话,他看到一定很高兴。
威廉·考林(William Coley)博士于1862年1月12日出生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他发现了肿瘤患者感染丹毒以后肿瘤消失,于是,他培养出化脓性链球菌和粘质沙雷菌的混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给肿瘤患者注入这种感染性的疫苗,患者急剧上升的体温使肿瘤的大小在逐渐减少,临床试验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接着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世纪之交由42名来自欧洲和北美地区医生报告了威廉疫苗已经成功接受治疗的癌症病例。可惜威廉死得太早,遗憾的是他的发明未能得到当年应有的重视,感谢的是他的理论是对的,至今仍为人应用。
问十二、和前两代相比,“优美匹克”有什么优势?适应证是什么?
1.靶位超级杀灭力。它将化疗的全身给药变为局部给药,利用缓释技术,药物中加入特殊的扩散和药物分布剂,以及增加一定的压力,可以保证药物在肿瘤内形成均匀分布,迅速在病灶处形成半液态药物罩(类似果冻),将药物浓度从小于5%提高到大于95%,延长药力作用时间数十倍(保证药物作用时间长达20多天,相当于四个肿瘤增值周期内持续超高剂量的杀灭性治疗),提高癌细胞杀灭力数百倍(即使肿瘤干细胞也不能存活)。
2.毫米级精准空间靶向。采用高科技超细双管治疗器,在超生(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对病灶进行毫米级调校,实现精准定靶,大小病灶通杀。特别对微小病灶,或紧邻血管、神经的危险病灶,实现多角度精准定靶零距离歼灭病灶。歼灭只作用于肿瘤细胞,不会对周边正常器官造成损害。
3.超微创级靶向。超级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可重复应用。在派特-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等高精度检查设备支持下,早期微小癌症病灶变得可见。见一个、杀一个,将癌症变成一个持续可控的慢性疾病。
4.陀螺式免疫靶向。抽取患者肿瘤组织生产自体肿瘤疫苗,再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抗体或淋巴细胞,是现代生物治疗技术的最新成果。但提取到培养,受时间、成本、病情等条件限制,实施困难。“缓释库”佐剂将生产抗体或杀伤淋巴细胞的车间从体外转移到体内,把肿瘤歼灭死亡过程同时变为疫苗爆炸式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或抗体,去控制微小病灶(包括T残留和微小N和M)。
5.多变抗原性追踪肿瘤靶向。普通放、化疗极易诱导癌症干细胞变异组成强抗药性的新一代癌症病灶,现行技术手段均束手无策。而“缓释库疗法”对新一代转移癌症病灶(无论多少代),都可以继续追踪缠绕扑杀和疫苗制造;“缓释库”药物还根据不同的肿瘤部位、病理特性进行配伍,根据15年来治愈率提升的丰富循证案例,保证药物的有效性、高效性和个体特性,给晚期和垂危患者带来重生的机会。
适应证:鼻咽癌、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肠癌、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甲状腺癌、皮肤癌、恶性淋巴瘤、骨肿瘤。手术失败、术后复发、不能和不愿手术者,放化疗失败或不能接受放化疗者。
6.基于根治、治愈率提升和长寿机会的重点适应证:胰腺癌、肺癌、肝癌、乳腺癌。早期原发性癌症患者,八十岁以上患者。
7.非适应证:颅内瘤、白血病和弥散性肿瘤。
问十三、一个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出现会遭到人们的质疑,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一种新的疗法刚出现的时候肯定会受到质疑,而初期的质疑也是为了促使这种方法尽快地完善。但是当治疗方法已经被临床验证可行,具有疗效时,医学界应该给予支持,而不能因为该方法不符合自己的理念,继续进行抵触,甚至进行诋毁,这是不利于医学发展的。
目前肿瘤治疗还没有哪一种治疗方法宣称可以完全治愈癌症,现有所有的治疗都是为最终完全治愈癌症所做的铺垫。任何治疗癌症的发明、进步,都应该得到鼓励甚至是奖励,尤其是那些没有得到国家资金扶持,动用自己的资金进行不懈研究、创新,最后获得了治癌成果的研究者更应该得到表彰,这样才能促进癌症治疗事业的进步。
4.2治癌要靠自身的免疫力,超然的自愈力要会用
在国际上,早就有癌症自愈的报道,最早是在艾佛森(Everson)和考尔(Cole)1968年合编的一本书《肿瘤自然消退》(Spontaneous Regression of Cancer)里出现。在人的精神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下,癌症自动消失叫自愈,就是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肿瘤部分或完全消失,或虽经过治疗,但评价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发生的部分或完全的肿瘤消失。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恶性黑色素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患者。常见的癌症发生自愈的几率很小,比例约为十万分之一。
一般实验中,研究者看不到微小肿瘤的自然消退现象。但在一些要求严格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约20%的乳腺癌的微小病灶能自然消失。虽然查理斯(Challis)和斯塔姆(Stam)在1989年就发现每年都有自愈病例报道,但至今我们仍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癌症能自愈。目前,研究者倾向于肿瘤细胞的凋亡和血管抑制是肿瘤自愈的原因,但启动凋亡和血管抑制的因子还是个谜。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肿瘤的自愈大部分都发生在感染性发热之后,感染性发热有可能是引发自愈的原因之一。
癌症自发消失一段时间后也会复发,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能延长自发消失的时间就等于治愈。即使在治疗的帮助下,癌症消失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消失有完全消失和部分消失(50%的消失),多数消失的肿瘤会再发生,也叫复发,临床上如何控制不复发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肿瘤自发消失或治疗下的消失,多离不开自身的免疫力。自发消失或自愈、治疗后的消失或治愈,多离不开突然的免疫力增强。免疫力细胞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能杀伤肿瘤细胞,控制其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或处于零代谢状态。
感染性发热或肿瘤的有效局部治疗后释放免疫原,借助于抗原呈递的方式,使得人体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杀灭肿瘤细胞。这一切要由人的免疫细胞完成,所以,在任何时候保护和增强免疫细胞都是必要的。现代化疗,特别是不间断的化疗,往往是杀伤人的免疫细胞,使得病人永远无法实现自愈,更不能控制肿瘤的复发。
肿瘤的自愈或治愈都需要一个发生发展的时间。感染性发烧其实就是一个免疫调节的过程。肿瘤的治疗,特别是局部治疗,可调节免疫力的变化,在释放的肿瘤抗原的作用下,人体能够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反应,最终引导肿瘤死亡。
我对肿瘤自愈和肿瘤治愈非常感兴趣,也是我研究癌症现象的一部分,搞清楚这些对于攻克癌症有着积极的意义。
罗纳德·皮特斯博士(Ronald Peters)和尼库莱·丘科夫斯基(Nikolai Chukovski)花了很大的时间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从1903年开始,有1385篇文章论述了1051例癌症自愈的案例。
在1909年萨姆森(Sampson)展示资料给皇家外科医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癌症治疗比不治疗的效果更好,并进一步强调改善人体的免疫力才是控制癌症的关键。
在1933年德库希(DeCourcy)医生总结了肿瘤自愈的案例并写道:我相信最重要的是对这些病例做深入内部的研究,以及搞清原因,了解促使自愈的因素,并尽可能使这些因素更早地应用于治疗。
1950年恩格伯特·丹菲(Engelburt Dunphy)医生发表4个病例的病史总结:肿瘤细胞分裂异常、生长迅速、不受控制,一定有因子引导它的生长,在转化或去除这些因子后,肿瘤可自愈。
1952年病理学家弗雷德·斯图尔特(Fred Stewart)在美国著名的安德森肿瘤中心(M.D. Anderson)的讲演陈述到:在肿瘤领域,人们习惯于采用一些直接的方式,比如通过去除自由基或化学药物破坏肿瘤细胞生长的方式来杀死肿瘤,很少去想如何运用患者自身的力量控制肿瘤。
1966年病理学家威廉·博伊德(Willian Boyd)报告了98例的癌症自愈的病例,结论中写到:肿瘤生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病人抵抗力的变化,而不是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高低,控制抵抗力是自愈的核心。
1966年,蒂尔登·艾佛森(Tilden Everson)和沃伦·考尔(Warren Cole)审核世界上记录在案的癌症自愈病例。在对归纳的数据进行讨论后,认为:因为存在癌症自愈现象,我们需要谨慎地评价癌症化疗、放疗等措施的疗效。某些癌症的预后评价中必须考虑是否存在癌症自然消退的情况。
1974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举行了针对癌症自愈这一困扰医学界的现象的世界会议。会上学者探讨了突然免疫力增强可能导致肿瘤消退的机理,但对机理细节问题没有阐述。
辛德勒(Sindelar)博士和凯查姆(Ketcham)博士发现内分泌因素、心理因素、创伤和应激、感染和发烧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都可能是导致癌症自愈的因素。
1982年,富兰克林(Franklin)博士发表一篇题名为“阻滞癌症进展”的文章,其中包括:“意识会通过目前还不明确的某些方式对机体和内环境造成影响。”文中还提到一位患胰腺癌的修女,在长期跟随女修道院院长祷告后,通过病理检查发现她已康复。在同一出版物中,安列·米尔斯报告了一例转移性骨肉瘤患者通过调理,病情得到了控制。
目前已经证实癌症自愈现象确实存在,而且经常发生,所以医生们必须要弄清楚它发生的机理。
早在20世纪初期,一个纽约的外科医生威廉·考林(William Coley)博士就发现一些患有丹毒的癌症病人的肿瘤可以自行缓解。感染性发烧可能诱导免疫力升高并杀死癌细胞。后来,他从细菌中提取了考林疫苗。考林疫苗注射后会导致高烧,随之而来的是患者肿瘤数量的明显减少。然而,随着放疗和化疗的出现,考林博士的研究成果被忽视甚至忘记。
自1940年以来,绝大部分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免疫学基础理论,但当时免疫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很难解释癌症自愈的现象。上万亿个细胞,一支内部军队听从分子的信号通讯,称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大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是一种糖蛋白。众多的细胞因子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也影响着免疫系统。
尽管如此,医学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自发缓解的信号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α干扰素、 转化生长因子β、及淋巴因子激活细胞等。但对人体内部世界的研究仍是浅得很。
威廉·考林博士医生早已去世,但他的女儿仍然坚持她父亲的理念及治疗,这就是为什么还有癌症病人到美墨边界小城市去接受考林疫苗的治疗。她在美国也设立了威廉·考林奖,用于奖励对免疫治疗有贡献的科学家及医生。
一个世纪过去了,科学家们不得不回到考林的时代,再研究免疫治疗,2010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非维根(Provegen)免疫治疗药物,证明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单独有效的治疗方式。2011年10月3日,洛克菲勒大学生物学家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被诊断患有胰腺癌,他使用他自己设计的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来延长生命。他是荣幸的,2011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的免疫系统树突状细胞的发现,提供了治疗癌症、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新办法。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在1990年发现了受体蛋白质作为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先天免疫)。而斯坦曼获奖的成果是他发现了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细胞,这种细胞有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本领,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启动人体的适应性免疫机制,有效杀灭人体内的癌细胞。
先天性免疫是昆虫等低等生物抵御外界感染最根本的方式,但一直以来对该机制的过程缺乏全面的理解。1996年,法国科学家霍夫曼研究小组从果蝇中首先确定拓分子(Toll分子)是先天性免疫的中介,从而掀起了对先天免疫机制的研究热潮,也推动了人们对相关疾病治疗方案的探索。霍夫曼由于在先天性免疫系统激活方面的重要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免疫系统主要针对感染,但也可以防止某些癌症,通过靶向杀灭癌细胞。
他们的获奖进一步证明,人体存储着能够促使癌症自愈的细胞和因子,只能好好地利用而不是破坏它们。现有的手术、化疗及放疗,都在不同程度上伤害着这些具有免疫功能性的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而它们恰恰是是消灭癌症的真正的自然细胞。
路透社曾报道,来自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实验发现,患有乳腺癌的老鼠在服用化疗药物“阿霉素”或接受放疗后,体内的肿瘤生长因子-β(TGF-be-ta)物质含量提高,刺激癌细胞向肺部转移。而使用某种物质抑制它们体内的肿瘤生长因子-β(TGF-be-ta)含量则能够遏制癌细胞扩散。
主持研究的卡洛斯·特亚加博士补充说,可能还有其他物质与肿瘤生长因子-β(TGF-be-ta)一样对癌症的治疗有类此的影响。他们希望通过对肿瘤生长因子-β(TGF-be-ta)的研究得出更多结论。
此前有科学家提出,动物体内的原发性肿瘤可能会抑制其他肿瘤的生长,但一旦原发性肿瘤被从体内清除,其他被抑制肿瘤可能会就此疯长。而科学家此次研究显示,肿瘤生长因子-β(TGF-be-ta)就是这样一种既能抑制肿瘤生长,也能刺激癌细胞扩散的物质。
看来不主张手术、放化疗治疗癌症的人,终于可以找到依据了。
人每天诞生的癌细胞(有人叫做原癌细胞)几乎都被人体自身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杀灭了,由于基因突变才会让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基因突变原因很多,化学药物、食物、动物荷尔蒙、空气污染等等,所以不是人人都会患上癌症。当免疫系统下降,也就是自然杀伤细胞弱了,癌细胞就占上风。久而久之,5—10年以上就会得癌症。如果我们能让癌症病人身体里的自然杀伤细胞变强,恢复活力,对付癌症就是件简单的事。所以癌症病人只能靠自己,也就是自身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来对付癌症。
我认为,其实人体内有很多可抗癌的物质,目前已经发现的和未发现的都有,各种干扰素、淋巴细胞(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血管抑制剂、抗癌抗体,人体的自我平衡系统在抑制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
在治疗癌症上,常规且不得已的化疗、放疗,除了把癌细胞部分杀灭外,也把正常的大量的自然杀伤细胞杀灭,医学界夺命、夺钱三招是“手术”“化疗”“放疗”!而手术、药物和放疗,有时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有时也可能加速癌症病人的死亡。
保护自己的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只有自身的免疫系统(自然杀伤免疫细胞)才能杀灭癌细胞。手术和化、放疗是那么快速地让人的免疫力下降。
要相信人有自愈能力,即使得了癌症,只要科学的控制肿瘤,人的自愈能力才可以恢复。自愈能力,也就是特异性的对癌症的杀伤力即自然杀伤细胞(N Killer)和特异性的淋巴细胞如CD4+淋巴细胞。当人患癌之时往往其免疫力下降或免疫逃脱,也就是免疫细胞不识别肿瘤细胞了,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不要杀伤这些免疫细胞是我们关注的要点,所谓治癌“祛邪不伤正”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过去的15年里,治疗过近三万例癌症患者, 多数是晚期,有的是肺癌晚期伴远处转移如脑转移、肝转移,也有肝癌晚期伴有肺转移。经过我们的治疗,有些病人活过15年,就是因为我们仅仅治疗癌症的局部病灶,提高病人自身的免疫力来控制病人的潜在微小病变,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命。我们治癌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自然免疫力,最大限度地杀死癌细胞,再把死亡的癌细胞转变成肿瘤疫苗,就能进一步地提高病人的抗癌免疫力。
在我们治癌的过程中,我们的关怀及心理治疗也始终陪伴在患者左右,就是为了唤起病人的信心,增强抵抗力,医护人员与病人家属构成抗癌的统一战线,让病人有一个好的治疗环境,这种好的环境也是治癌的一部分,治疗癌症是自然科学,关心病人护理病人是社会科学,两个科学要在一个病人身上统一起来, 最大限度地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和内在的心力,是治疗癌症的一部分,是配合治癌的重要环节,千万不可忽视。那种只看病不看病人的医生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每一位病人的好转,都有病人的功劳,准确来说是我们医患合作的结果,如果没有病人自然康复的力量,仅仅靠“缓释库疗法”,病人是不可能存活十年甚至十五年。
病人身体内在的自然抗癌力量被恢复了,被唤醒了,我们医生只要借助我们的方法或药物打击癌症,调整病人的平衡力和自愈能力,才能最终彻底治愈癌症。
4.3掌握病情与疗效的评估,让病人自己做主
从业这么多年,我经常考虑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病人知道哪种疗法更适合自己呢?
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我经常要求我院的医护人员要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和知道病人的体质对治疗的影响,了解怎样自我评价疗效,让病人真正做到:我的生命我做主,我的疗效我评估。正确认识癌症治疗的进展,遇到任何问题能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治疗。
我们的病人常常听医生的,这也没错,却很少听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很少重视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感觉和直觉有时候比医生的分析和解释更重要。病人知道自己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知道医生对自己治疗产生的影响和限制,某种程度上明白到底自己适不适合做手术、放疗及化疗,重视自己的感觉和直觉,对病人有极大的好处。
事实胜于雄辩,久病成良医,相信广大病人及家属只要掌握了以下国际公认的评分方法,就能够在众多的治疗中,体会出哪种治疗适合于您,并作出选择。请您认真按照下面的标准给自己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打个分,任何治疗,无论手术、化疗及放疗,如果是减低了您的得分,那就是不好的治疗,就要改变或寻找其他治疗的方法,如果是增加了您的得分,那就是好的治疗,可以坚持其治疗。
一、病人的功能、体能、生活质量的评估
1.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卡氏评分(KPS评分)
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评分)一般要求不小于70分,病人的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越能耐受治疗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因而也就可能接受治疗;病人的得分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若低于 60分,许多抗肿瘤药物治疗就不能应用,否则将会给病人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2.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分析标准(Zubrod ECOG WHO,ZPS,5分法)
ZPS评分一般要求不大于2才能考虑常规化疗等治疗方法,病人的得分越低,健康状况越好,越能耐受治疗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因而也就可能接受治疗;病人的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差,若高于2分,许多抗肿瘤药物治疗就不能应用,否则治疗就将会给病人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3.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QOL)
我国于1990年参考国外的指标制定了一个草案,其评分标准如下 (①②③④⑤为得分,每项得分相加为总得分,图见下页)。
目前试用的生活质量分级:生活质量满分为60分,生活质量极差的为小于20分,差的为21—30分,一般为31—40分,较好的为41—50分,良好的为51—60分。生活质量的分级,病人的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越能耐受治疗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因而也就可能接受治疗;病人的得分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若低于60分,许多抗肿瘤药物治疗就不能应用,否则将会给病人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二、肿瘤治疗前后的评估
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肿瘤评价疗效的公式:[(患者治疗前肿瘤大小-治疗后肿瘤大小)÷肿瘤治疗前大小]×100%=肿瘤缩小的程度。例如:治疗前肿瘤为3cm×5cm,治疗后为2cm×2cm,则为:[(3×5-2×2)÷(3×5)]×100%=[(15-4)÷15]×100%=73.33%,再参照下表,该患者的病情应该是属于部分缓解。其中肿瘤治疗前、后大小采用检查结果表示的最大截面相乘的数据。
1.完全缓解(CR):结果是肿瘤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
2.部分缓解(PR):结果是肿瘤缩小50%或50%以上,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
3.稳定(SD):结果是肿瘤增大小于25%或缩小不到50%,无新病灶出现。
4.病变进展(PD):结果是肿瘤的增大大于或等于25%,或出现新病灶。新出现的胸腹水,细胞学阳性,亦可判定是病变进展。
治疗的效果是:完全缓解好于部分缓解,部分缓解好于稳定,稳定好于病情进展;再结合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及体力的状况,就不难判断出治疗的真正效果。
如果治疗的结果是,患者的肿瘤的增大大于 25%,再结合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及体力的状况,说明您应该更换治疗方法和方案,寻求一种新的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让病人和家属掌握自我疗效评价体系就能让病人和家属掌握治疗时机的主动权,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关键的时候,凭着自己的了解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以上都是国际公用的方法,供您参阅。
三、病人及家属还要了解以下有关肿瘤的一些知识
1.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真正攻克癌症,也缺乏完美的治疗手段,因此选择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常常困扰病人的是疗效,花钱我认了,可疗效不好导致难以挽救性命。钱花了,生命没有得到延长,又忍受了极大的痛苦,甚至到头来人财两空,这就是现在癌症治疗领域常见的事。
几乎所有的癌症病人及家属对治疗一开始都报有极大的信心和希望,但对治疗的选择有极大盲目性,只听医生怎么说就怎么办,对新的疗法不了解、不认识,甚至拒绝。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效果不理想,就开始后悔,这才想了解癌症现有治疗的缺点甚至缺陷,这才开始探讨癌症治疗是怎么回事,这才探讨目前治疗癌症的方法和药物,这才很想知道新的治疗手段,它是否适合我的情况?我是否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新的方法对我还有无效果?让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评价癌症治疗疗效的基本知识,及时评价和自我评价治疗疗效,能够在治疗不理想的时刻,及时改变治疗方案或改变治疗方法,有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命,甚至改变命运,起死回生。
2.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优缺点
手术的治疗方法是可以立刻完全缓解(CR):至少维持4周以上。但是手术往往是暂时的完全缓解,手术中种植转移和血行转移的情况常常发生,一旦转移、复发,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生命得不到延长。通常晚期的病人不适合手术,因为手术将使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下降,除非病变导致器官功能障碍,不手术将导致生命危险。放疗和化疗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效果不一,只要病人掌握要素就能判定其疗效,无论什么疗效只要不能维持4周以上,就是效果不佳,可以考虑改变用药或改变治疗方法。
老年癌症病人不适合做放疗和化疗,那将使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下降。造血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对于血细胞的更新和补充是很重要的,放化疗会抑制造血、杀灭造血细胞。血细胞以红细胞和白细胞占多数,白细胞保护机体以免感染其他疾病,生产白细胞的干细胞是很敏感的,最容易受到放化疗的影响。所以放化疗会导致血细胞减少,而且以白细胞居多。白细胞正常值一般在4000—10000,低于4000,化疗、放疗等治疗就无法进行,即使采用升白药物,将白细胞暂时升至正常范围内,白细胞的功能也不能和正常时候相比,也不能强行进行化疗放疗等治疗。要考虑采用其他不会降低白细胞的方法进行治疗。
癌症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手术、放射治疗和全身化疗。手术一般是治疗早期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于大多数的癌症患者而言,诊断时或已经是晚期,或由于个人身体状况和肿瘤生长部位的原因,已不适于手术治疗。即使能手术的病人,手术过程的操作和对肿瘤的挤压,也可能使癌细胞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造成肿瘤的转移。另外,仅靠手术也达不到防治复发的目的。而放疗一般只对早期和中期的局部癌症有效,对晚期癌症,尤其是发生广泛性转移的没有多大应用价值。化疗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方法,可弥补以上疗法的不足,有一定的疗效,不过也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这种毒副作用的产生是由于抗癌药物的低靶向特异性和系统性给药的方式所造成,仅有一小部分药物能够到达和作用于肿瘤,而大部分药物则作用于其他正常的组织。这样既有毒副作用 ,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痛苦,同时也因药物在肿瘤内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浓度或滞留时间短而降低了化疗的效果。因此许多癌症患者无法完成全部的化疗过程,其中有相当一些病人由于对这种毒副作用无法耐受,身体损伤大,免疫力低下,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除了上述的疗法,免疫治疗也是一种辅助的肿瘤疗法,它种类较多,包括细胞因子和癌症疫苗(如自体疫苗)。免疫治疗一般只对部分肿瘤荷载少于108个细胞的癌症患者才有效,且价格昂贵,目前大多尚不成熟,仍处于研发阶段。以自体疫苗为例,除了疗效有限,它要求对每一位患者的肿瘤标本都要进行处理,生产程序复杂,治疗成本高,临床实践上也难以满足广大病人的需要。
3.肿瘤内化疗免疫治疗
癌症是人类的第二大疾病。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在癌症的基础研究、治疗和抗癌药物的开发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癌症至今仍是难以根治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有80亿,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1200万人会死于癌症。癌症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 Health)对处方药的统计,2008年抗癌药的销售达480亿美元之上,占全球药品销售的百分之十七。
作为第一个免疫治疗的疫苗非维根(Provenge)于2010年4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再现免疫治疗新的里程碑,引起人们对于免疫治疗癌症的新的热潮。同时美国黑色素瘤自身细胞疫苗(AVAX技术公司生产的M-Vax)免疫治疗癌症进入临床Ⅲ期。我们研究的优美匹克已经超越了美国的非维根(Provenge)新药。
“优美匹克”是利用缓释剂与化疗药物、免疫佐剂联合而形成的一种抗癌组合药物——“缓释库疗法”第三代产品。
肿瘤内化疗的概念提出来已有多年,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研究阶段,应用在临床上的不多。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化疗和免疫治疗的关系是相对立的,因为化疗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大量杀伤免疫细胞,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但近几年有新的实验和临床数据表明,若两者适当地配合使用,可以达到显著的抗癌协同效应。“优美匹克”整合了化疗和免疫治疗的优点,首次把两者结合应用到了肿瘤内的治疗上。它集局部和整体治疗为一体,通过肿瘤内缓释给药,增加药物作用浓度和时间,既起到了化疗药物局部抗癌的效应,同时兼顾系统性免疫治疗的作用,从而弥补了其他疗法的不足,为癌症治疗,尤其中晚期的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特别对减少肿瘤的复发和抑制肿瘤的转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此外,以自身肿瘤为抗原来源, “优美匹克”具备了自体疫苗优点,也符合个体化治疗(Personalized Medicine)的发展趋势,但它操作更简便,适于普遍性的应用。通过上万例在不同实体瘤患者上的临床应用,证明这种组合药物可以改善大多数癌症病人的疗效,包括有可见肿瘤团块但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早期癌症患者,以及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或对其他疗法不敏感的晚期癌症患者。更主要的是,它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能够明显延长病人生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我们曾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进行了统计,治疗前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值及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治疗后第3—28天(优美匹克治疗,检测时间距最后一次治疗不低于3天)再次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值及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两者比较,如果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优美匹克治疗后患者免疫力增高。结果表明:代表免疫力提高的CD4+T细胞数量(治疗前平均37.406,治疗后平均43.656,t=4.22,p<0.01)、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治疗前平均1.545,治疗后平均1.827,t=2.40,P<0.05)治疗后均有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别,代表免疫抑制的CD8+T细胞平均值(治疗前平均28.156,治疗后平均28.187,t=0.035,P>0.05)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别。所以说优美匹克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使用优美匹克治疗肺、肝癌患者的生存率都超出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的50%以上。另外,因为这种治疗比传统放化疗方式节省成本2/3以上,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以上组合药物及其疗法已经在美国、中国及澳大利亚获得了发明专利(US6811788 ,ZL01806830.8,AU60177024)。
四、世卫组织(WHO)标准评价的缺陷及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由于医学知识的不足,病人评估疗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供您参考):
(1)传统疗效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
肿瘤大小的变化是各种抗癌药客观疗效的重要指标。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按此原则制定出药物疗效的评定标准后,一直被世界各国所采用。但经过20余年的实践,发现此标准存在以下问题:
①评价肿瘤大小采用两径的乘积,容易导致疗效评价失真;
②肿瘤病灶有可测量(Measurable)、可评价(Evaluable)和不可测量但可评价的差别,世卫组织(WHO)标准对此没有给出统一的要求;
③在初始评价时,可测量的病灶没有规定最小尺寸;
④同一器官或多个器官中有多个病灶时,应测量的病灶数目也没有具体要求;
⑤测量病灶变化什么方法较为可靠,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
⑥沿器官长轴生长为主的食管、胃肠道肿瘤,很难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评价疗效,尤其是在新辅助化疗应用于这些肿瘤时;
⑦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能反映肿瘤病情及疗效,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对此没有提及;
⑧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些肿瘤治疗手段,例如超声聚焦热疗和介入栓塞化疗的疗效评价,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常不适用。
(2)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鉴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存在的问题,1998年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协会(EORTC)、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及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NCIC)提出抗肿瘤药对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新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它对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主要修改在于:
①以最大单径测量肿瘤大小的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新标准仅以肿瘤的最大长径评价肿瘤的变化,最大长径缩小30%以上为部分缓解,增加30%以上(多个靶病变最大径之和增加20%以上)为病情进展。詹姆斯(James)等研究单纯测量肿瘤长径和肿瘤两条径线乘积与肿瘤细胞数量的对数关系,发现长径比两个方向的径线乘积更能反映肿瘤细胞数量的变化。当肿瘤为球体时,球体面积缩小50%,对应长径减少30%。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肿瘤面积增加25%以上为 病情进展的判定标准,容易因为误差引起评价不够。朗雯(Lavin)等曾经报道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判断为病情进展的肿瘤中有25%其实应是稳定。
②明确界定了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病灶,能够测量的病灶是指能够正确测量肿瘤长轴的病灶,通常要大于20mm;除此之外为不可测量的病灶,骨转移、脑脊膜转移、各种浆膜腔积液、炎性乳腺癌、癌性淋巴管炎、明显钙化或囊性/坏死性病灶和放射野内的病灶均被规定为不可测量的病灶。
③增加了靶病变(Target Lesions)和非靶病变的概念,例如在肺癌脑转移的情况下,肺癌病灶和脑转移灶都是可测量的,化疗药物能对肺的病灶起作用,脑转移灶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则可能无效,不能根据用药后脑病灶的大小变化来判定药物的效果。因此,肺癌病灶属于靶病变,脑病灶属于非靶病变。肺癌伴发癌性胸水,前者属于靶病变,后者属于非靶病变。骨转移通常属于非靶病变。
药物对非靶病变的效果可以评价,但只分为完全缓解、非完全缓解和进展三种。完全缓解为所有病变均消失,且肿瘤标记物滴度转为正常;非完全缓解为持续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病变,或各种肿瘤标记物滴度持续上升;进展为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新病变出现。
④规定了应测量肿瘤病灶的数目:靶病灶在一个器官中可以多达 5个,如果有几个脏器同时受累,应选择至少2个最多10个作为评价对象。在选择评价对象时,应优先选择大的病变或能够反复测量的病变。
⑤对测量肿瘤大小的手段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是评价病灶变化大小最常用的方法,但应注有(前后的对比图像)照片,检查条件要一致,测量应在同一个窗口。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时,病灶不能少于两张层厚。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机的类型对结果判断很重要,至少应该为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超声检查易受检查者的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可重复性差,即使有照片一般也不作为评价手段。但是如果有可以触及的病变,例如浅表淋巴结和甲状腺、乳腺的肿瘤,超声检查可作为触诊的补充。
钡餐透视可用于胃肠道肿瘤病灶的测量。
内镜及病理检查也容易受制于检查者的主观感觉,对药物抗肿瘤效果的评价意义不大,但它们可用以证明肿瘤完全缓解。
派特—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目前判定抗肿瘤效果最先进的影像手段,可以看到全身肿瘤的代谢活性变化,弥补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的不足,但是检查费较贵。
4.4“缓释库疗法”的解译
一、什么是“缓释库疗法”?
手术、化疗、放疗是传统的治疗手段,但人们恐惧手术带来的创伤以及放、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脱发、白细胞下降等毒副作用,而“缓释库疗法”是一种既可以控制肿瘤,又无毒副作用的肿瘤治疗方法。
传统的化疗是使药物一滴一滴进入身体,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真正到肿瘤内的药物不到1%,药物在体内停留1天就代谢排出。我的理念是不经血循环,将由缓释制剂、化疗药物、免疫佐剂联合形成的抗癌复方直接注入肿瘤内,使药物集中留在肿瘤内,既无全身毒副作用,又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同时被化疗药物杀死的癌细胞释放出的自身肿瘤抗原,在免疫佐剂的协助下,激活机体的系统性免疫反应,从而起到清除复发或转移癌细胞的作用,这一点是手术和放化疗所不具备的。
二、“缓释库疗法”的优点有哪些?
1.“缓释库疗法”改变了常规化疗用药的途径。常规化疗用药局部肿瘤药物浓度仅为药物应用剂量的1%左右,不能保证有足够浓度的药物杀死肿瘤,“缓释库疗法”采用影像学设备指引下直接的肿瘤内注射,由于药物集中在肿瘤内,极少渗到血液循环中,保证了药物对肿瘤的疗效。
2.“缓释库疗法”的药物采用特殊的包埋技术,可以保证药物注射后局限在肿瘤内部,也就是说药物只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药物起效环节保证肿瘤内部的药物浓度以及药物不会对机体正常的器官造成损害。
3.“缓释库疗法”的药物中加入了特殊的扩散和促药物分布剂,同时辅助特殊的注射方法和注射点选择,可以保证药物在肿瘤内部均匀分布。
4.“缓释库疗法”将肿瘤本身作为药物的载体,并以此为指导对药物进行了特殊处理,药物注射进肿瘤随即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在杀死肿瘤细胞后,药物会从坏死的细胞内部释放出来,重新作用于新的肿瘤细胞。
5.在部分肿瘤治疗中,“缓释库疗法”药物中加入了已经证实有效的免疫佐剂,可以修饰被杀死的肿瘤细胞为自体肿瘤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抗体,坏死的肿瘤细胞就会成为自体肿瘤疫苗,可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6.“缓释库疗法”药物采用了特殊的缓释处理,可以保证药物的作用时间长达20多天,相当于在四个肿瘤增殖周期内持续进行高剂量的药物治疗。
7.“缓释库疗法”的药物中同时应用了国际上最新抗肿瘤分子生物制剂和靶向制剂,抗肿瘤分子生物制剂可以辅助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靶向制剂使药物能更专一地针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
8.“缓释库疗法”的药物根据不同的肿瘤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了药物对肿瘤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三、“缓释库疗法”治疗需要住院多长时间?
住院时间由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灶的多少来确定,一般需住院 15—20天,1个月后来复查,以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治疗。
四、“缓释库疗法”治疗费用是多少?
“缓释库疗法”治疗的平均花费较低,远低于国营医院的花费。
五、“缓释库疗法”疗效如何?
“缓释库疗法”应用于临床15年来,成功治疗近三万例患者,取得了比常规治疗更为显著的效果,具体效果,可以看看后面的“‘缓释库’治疗的典型病例”和“答病人问”。
六、“缓释库疗法”治疗过程有无痛苦?
因我们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穿刺技术,治疗过程中患者无痛苦,年龄大、身体虚弱等不适合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的患者也可以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
七、“缓释库疗法”治疗后需要怎样照料?
“缓释库疗法”治疗后患者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一是观察治疗后的病情,以制定下一个治疗方案;二是等待第二次的治疗,并不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料。医生会针对不同病情、病人体质,对注意事项给予特别说明。
八、病人体质很差,能否用“缓释库疗法”治疗?
能。因为此疗法痛苦小,毒副作用轻微,即使病人体质很弱,在支持对症治疗改善病人情况的前提下,病人也会较好地适应此治疗手段。随着肿块缩小和症状缓解,体质也会有所恢复。
九、刚做完放化疗,身体虚弱,能否用“缓释库疗法”治疗?
可以。“缓释库疗法”采用瘤内直接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和常规治疗作用是相加的,刚做完(放)化疗再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效果更佳。
如果患者在当地医院住院,可以在治疗间歇期来我院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后回原住院医院继续治疗。
十、和传统介入相比,“缓释库疗法”有何优势?
1.常规介入治疗一般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治疗过程长,操作难度大,不易控制;“缓释库疗法”采用经皮直接穿刺,操作简便,很容易就能实现肿瘤内注射。
2.常规介入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高,人体重要脏器(心、肝、肾)功能失代偿、黄疸、腹水、恶病质、全身多个部位转移均为常规介入治疗的禁忌,而肿瘤患者接受治疗时大部分都有上述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强行介入治疗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缓释库疗法”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只要患者凝血功能正常,均可接受治疗。
3.常规介入治疗适应证少,因为需要通过股动脉穿刺,介入是通过动脉实现的,对肿瘤部位供血复杂、供血动脉小、股动脉穿刺后难以到达部位的肿瘤或多发肿瘤,难以采用常规介入进行治疗;“缓释库”是采用经皮直接穿刺,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只要能在影像设备上检查出来,均可接受治疗。
4.常规介入治疗一般直接采用高浓度化疗药物和碘油注射,药物包裹在碘油中,没有治疗效果,从碘油中释放出的药物会很快经静脉流出,停留时间短,不能保证整个细胞周期都能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效果较差,而且副反应大;“缓释库疗法”治疗后药物停留在细胞间质中,药物浓度能持续2—3周的时间,足以保证杀死各个细胞周期的肿瘤细胞,效果好。
十一、在治疗肿瘤中,保法肿瘤医院在使用“缓释库疗法”的同时,还使用了整合医学,这是什么?
整合医学是我提出的肿瘤治疗最新理念,把各种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比如手术、放疗、化疗、介入、中药、生物等,有机地、合理地融为一体,融于整个癌症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按照病人体质状况和肿瘤细胞学分期、分阶段、有主次地应用。如此治疗,辨证施治,完全以病人的病情为主,彻底打破医院分科越分越细,科室壁垒越建越多,以负责范围为主的不良模式,从而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整合治疗。
整合之一:将各种治癌理念用在一个具体的患者身上,共同治疗癌症,祛邪而不伤正,使患者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整合之二:将所有的治癌手段和方法有机地、合理地融为一体,不再是常规手术、放疗、化疗简单相加,而是根据患者病情,首先控制癌灶,预防肿瘤转移。
整合之三:将自然与自然药物融入治疗之中,将自然界中三氧用于癌症治疗之中,同时将自然药物(中药)用最自然的方法制得的有效成分用于治疗癌症,使人体恢复到自然状态。
整合之四:将人性化治疗和心理治疗融入癌症治疗之中。把最人性化的服务融于治疗的全过程,将心理治疗融入整个治疗之中,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和恢复,对自己的疾病治疗充满信心,通过自我的调整来配合治疗。
十二、配合“缓释库疗法”的“活化化疗”的含义是什么?
“活化化疗”也称活化疗法,其原理是治疗过程中应用医用三氧(具有超前激活、增敏、增效和减毒作用)或系列提高白细胞功能药物,同时参考组织学分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倍增时间、肿瘤负荷、国际TNM分期、年龄、卡氏评分等因素,合理选用化疗药物,不间断、不重复、低剂量的联合应用,可超前激活患者机体的活性和治疗耐受性,增加机体抗肿瘤效应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加快前体化疗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增加化疗效果,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缩短化疗后药物在体内的积聚浓度和时间,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治疗过程无明显毒副作用。
“活化化疗”配合“缓释库技术”治疗可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尤其适合手术、放疗等常规治疗后一般情况较差、不能接受或不愿接受常规化疗的患者。
十三、配合“缓释库疗法”的“活化放疗”的含义是什么?
“活化放疗”和“活化化疗”一样通称活化疗法,其原理是治疗过程中应用医用三氧(具有超前激活、增敏、增效和减毒作用)或系列提高白细胞功能药物,同时参照肿瘤的细胞学分型、临床分期、卡氏评分、临床治疗经历和心理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定位方式和放疗剂量。
医用三氧以及医用三氧和体液反应生成的过氧化氢具有超前激活作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调动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活性,使机体在放疗前已经处于准备状态;三氧和过氧化氢可以加快肿瘤中心乏氧细胞的再氧和,从而增加局部的氧饱和度,增加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其结果是对于放射线敏感的肿瘤同等的放射量,活化放疗可以取得优于常规放疗的疗效;而对于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经过超前激活的机体可以耐受超过常规的放射量,放射量的增加可以取得快速去除肿瘤负荷的效果。
“活化放疗”适用于所有适合常规放疗的肿瘤,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术后身体情况较差、肿瘤分期较晚等不适用于或不愿意接受常规放疗的患者。
十四、配合“缓释库疗法”的还有什么方法?
肺、肝、骨、淋巴、脑等部位多发转移病灶,我们又开展了靶向治疗,分别命名为肺友、肝友、骨友、友淋、脑友等。其治疗方法原理都是用对各个转移器官具有亲嗜性的靶向制剂,标记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会在靶向治疗的带动下,在转移肿瘤内解离,发挥治疗作用,具有作用直接、副作用小、适应症广的优点。
附《华西都市报》2009年12月20日06版
中科院院士:化疗或是癌症复发根源
美国权威杂志刊登中科院院士曾益新的重大发现,可能对肿瘤治疗产生重要影响:治疗癌症常用的化疗手段,或许正是导致癌症复发的根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8日透露,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曾益新带领的科研团队,近日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普通肿瘤细胞在化疗“刺激”下可转化为肿瘤干细胞,这一研究结果将可能对肿瘤治疗的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化疗后普通癌细胞发生变化
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复发的根源,但一直没有学说提出,肿瘤干细胞究竟从何而来?对于肿瘤干细胞的来源,学术界普遍认为其来源于干细胞的恶性转化。2004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曾益新院士首次提出,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基因组不稳定,它可以演变成为各种各样的基因型。该观点引起学术界争议。
近几年曾益新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平台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人员首先发现,鼻咽癌中确实存在有生长能力特强、能抗拒化疗和放疗的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然后研究人员把来源于单个普通肿瘤细胞的单细胞克隆用紫外线照射或用基因损伤的化疗药物处理,结果发现能明显诱导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的产生。
一系列研究显示,基因损伤所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完全可以导致普通肿瘤细胞变成干细胞样肿瘤细胞。
若证实,癌症治疗策略要调整
曾益新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肿瘤放疗和化疗中,普通的肿瘤细胞对治疗是敏感的,容易被消灭,但肿瘤干细胞却具有很强耐受力,不容易被摧毁,如同‘种子细胞’,它会继续产生新的肿瘤细胞。”曾益新在其研究中指出。正是由于普通肿瘤细胞会演变成肿瘤干细胞,这导致了肿瘤治疗的失败。
如果曾益新这一结果最终得到更多的实验室证实,那么肿瘤的治疗策略也要做出相应调整。研究人员需重新评估肿瘤化疗的长期作用,特别是要谨慎对待基因损伤剂的使用。
据介绍,这一研究结果近日在美国的权威杂志《生物化学杂志》上发表。
4.5“缓释库”治疗的典型病例
一、肺癌
1.患者李某某,男,57岁,住院号:00327,山东济南人。2005年体检时被诊断为“左肺中心型肺癌”,李先生拒绝了手术治疗,入住济南保法肿瘤医院治疗。入院检查显示:左肺门占位病变,大小3.1cm×4.1cm,左肺中心型肺癌。经“缓释库疗法”治疗后,复查显示,肿瘤缩小超过50%,现在李先生生存时间已经超过6年。
2.患者张某某,男,74岁,住院号:002019,山东肥城人。2010年因刺激性的咳嗽就诊当地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入住济南保法肿瘤医院。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右肺下叶见形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大小3.8cm×7.0cm。入院后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好转出院。2个月后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右肺下叶见形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大小2.4cm×3.5cm,肿瘤缩小将近70%,获得了部分缓解的理想效果。
3.患者孙某某,女,73岁,住院号:00952,山东省淄博市人。2007年,患者因刺激性干咳就诊于齐鲁医院,行支气管镜、胸部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示左肺中心性肺癌,病理:(左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后入住济南保法肿瘤医院,共行左肺肿物“缓释库疗法”4次,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病灶明显缩小,好转出院。
4.患者殷某某,女,72岁,住院号:00623,山东滨州人。因干咳在滨医附院行气管镜检查,病理诊断:(左肺)鳞状细胞癌。后又在省立医院行派特-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左肺周围型肺癌并纵隔、双肺门淋巴结多发转移,左肺下叶可见一约6.2cm×5.3cm不规则软组织影。后入保法医院,经“缓释库疗法”后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肿块缩小接近50%,好转出院。
5.患者孔某某,男,68岁,住院号:00602,山东省聊城市人。2005年患者曾无诱因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当地医院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为右肺中心型肺癌。后出现咳嗽加重伴咯血,为求治疗入住我院。行“缓释库疗法”“活化化疗”后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病灶较前缩小,好转出院。
6.患者郑某某,男,58岁,住院号:00480,山东济南人。2005年患者因“咳嗽、胸闷3月,痰中血丝10天”就诊于齐鲁医院,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示:(左肺上叶支气管)鳞状细胞癌。其听说我院“缓释库疗法”后入住我院,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示左肺上叶见最大截面约5.8cm×8.5cm软组织密度灶,经“缓释库疗法”、化疗、放疗后病情稳定,咳嗽、胸闷、痰中带血丝较前缓解,复查显示,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好转出院。
7.患者司某某,女,71岁,住院号:00355,山东省淄博市人。2005年患者因咳嗽伴间断性血痰20天以“右肺中心型肺癌”收入院,入院确诊后行“活化化疗”、病变区放射治疗、右肺肿物“缓释库”疗法后,复查病变基本消失,好转出院。
8.患者罗某某,男,78岁,住院号:00901,北京人。2007年因身体不适被查出“肺癌”,来我院治疗,经3个疗程“缓释库疗法”治疗后,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病灶中心部位已经坏死、液化,肿瘤明显缩小,好转出院。
9.患者许某某,男,72岁,住院号:001310,山东德州人。2008年当地医院诊为右肺癌并转移,患者拒绝放、化疗入济南保法肿瘤医院,行“缓释库疗法”治疗,肿瘤缩小明显,病人咳嗽、咯血症状消失,好转出院。
10.患者耿某某,男,黑龙江省人。2004年诊断为肺癌,住院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肿瘤大小6.9cm×3.2cm,经过“缓释库疗法”治疗后,出院时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肿瘤缩小为2.9cm×1.8cm,身体无任何不适感,体重比入院前明显增加。随访至今,病人身体无任何不适,参加了当地的抗癌协会,经常和其他肿瘤患者一起交流,共同探讨抗癌新途径。生存时间超过 7年。
11.患者张某某,男,59岁,山东省肥城市人。左肺癌、脑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打听到济南保法肿瘤医院,不手术治疗癌症,效果不错。入院后,经过60天的整合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病情明显好转。病人在出院的当天,感激万分,他泪流满面的说:“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咱这家医院,感谢于保法教授,感谢这里所有的人,我本该死过几次的人了,是你们救了我一次又一次。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我全家的大恩人。”目前该患者生存已经超过10年。
12.患者王某某,男,54岁,住院号 002321,山东淄博市人。2011年当地医院体检:左肺上叶肺癌,为求保守治疗入我院,经“缓释库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二、肝癌
1.患者张某某,男,41岁,山东淄博人。2002年患者在当地医院查出肝癌,肿瘤大小2.8cm×3.0cm,在省某院手术无法切除肿瘤,取病理后缝合。后在保法肿瘤医院实施“缓释库疗法”四疗程,效果明显。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肝肿瘤消失。生存时间超过8年。
2.患者斯蒂文,男,美籍华人。1997年,患者因肝癌在美国国家癌症治疗中心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数月即出现复发,大量腹水,经化疗后身体极度虚弱,美国医生断定其生存期只有3个月,后来中国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入院时患者肝部有10个复发和转移肿瘤,经“缓释库疗法”治疗后,肿瘤消失,现在生存时间超过15年。为感谢保法肿瘤医院的救命之恩,他还接受了媒体采访,将自己的抗癌经验告诉更多的肿瘤患者。
3.患者纪某某,男,45岁,住院号:00958,山东省潍坊市人。2007年患者因右上腹疼痛,在当地医院行超声检查提示:右肝占位,考虑肝癌可能。在上海某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示:(肝右叶)肝细胞癌。不幸的是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B超)示:肝右内叶见一1.6cm×1.5cm团块,考虑术后复发。听别人介绍入住我院,经肝肿瘤“缓释库疗法”治疗3次后,好转出院。
4.患者苏某某,男,68岁,山东淄博桓台人,在黑龙江七台河市生活,生病后返回祖籍。2005年体检查出肝右侧3cm×3.5cm肿瘤,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效果差,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济南保法肿瘤医院,实施“缓释库疗法”治疗。治疗后,肿块缩小超过60%,生存已经超过7年。
5.患者陈某某,男,53岁,山东济南人,肝癌。患者曾多方求医,但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了自己曾在《泉城夜话》上看到于保法教授的“缓释库疗法”可以治疗自己的疾病。在保法医院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后又经三个疗程的巩固治疗,生存时间超过5年。
6.患者王某某,女,22岁,住院号:01282,江苏省无锡市人。双侧卵巢癌腹腔多发转移术后,病理:(双侧卵巢)肉瘤样颗粒细胞瘤(高度恶性)呈大网膜腹壁盆腔及杜氏窝种植转移,2008年入住我院,肝脏转移瘤经“缓释库疗法”治疗后体积明显缩小,好转出院。
三、食道癌
1.患者蒋某某,男,69岁,住院号:00928,山东鄄城人。2007年因“进食阻挡感”就诊上海某医院,病理诊断为“食道鳞癌”,钡透显示:食管中段,6cm病变。入我院治疗两疗程后检查:病灶缩小为 1cm。 2年后来院复查,钡透:病灶消失。
2.患者赵某某,男,72岁,住院号01176,山东济南人。患者因“进食阻挡感”就诊于济南某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鳞癌。未行治疗,因症状加重入住我院,行食管肿物“缓释库疗法”治疗、“活化化疗”后,病情明显缓解,好转出院。
3.患者刘某某,男,50岁,住院号01582,山东济南市人。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经“缓释库疗法”治疗后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钡餐透视:管腔明显好转,未见充盈缺损,扩张良好,好转出院。
4.患者刘某某,男,山东省聊城市人。在当地被确诊为贲门癌,来到保法肿瘤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后,老人家恢复如初。出院后,又定期来复查,现在老人已完全恢复了健康,生存时间已经超过8年。
5.患者张某某,男,山东聊城人,食管癌,入我院行放疗和其他支持治疗,前后住院4次,现恢复完好如初,生存时间超过10年,已达临床治愈效果。
6.患者陈某某,男,平阴人,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就诊于省级医院检查出食道癌。入院后,经“缓释库疗法”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吞咽困难完全缓解,复查时病灶完全消失。2011年 5月,保法肿瘤医院到平阴义诊,巧遇来看眼病的陈先生,老先生感慨地对义诊的李主任说,现在都8年了我的病也没复发,再说就算我这病复发了也不害怕,因为还有“缓释库疗法”呢!
四、胃、肠癌
1.患者赵某某,男,79岁,住院号01231,山东济南人。2008年,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一月”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行上消化道钡透及胃镜检查,诊为贲门癌,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后来我院。经“缓释库疗法”治疗、“活化化疗”后,吞咽困难逐渐减轻,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病灶明显缩小,好转出院。
2.患者孔某某,男,黑龙江人。患者因“身体明显消瘦”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胃癌,当地医院认为他只能活3—6个月,后决定采用“缓释库疗法”进行治疗。老人先后接受了四次“缓释库疗法”治疗,肿瘤缩小了,疼痛没有了,沉重的包袱卸下了,吃饭香了,体重增加了,和入院时判若两人。半年后,老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患病的人往往有一种误区,认为只有大城市、大医院才能治自己的病,这种观点很让人费解,我认为,少花钱、无痛苦、疗效好,才是关键。我在保法医院的经历让我坚信这一点。”
3.患者巴巴耶夫,男,70岁,住院号00946,俄罗斯列宁勋章获得者。2007年,巴巴耶夫患胃癌,在俄罗斯治疗无效而到中国寻求治疗方法。经过保法医院两个周期的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康复回国。
4.患者臧某某,男,58岁,住院号 00552,山东济南人。2005年患者因“交替性便秘、腹泻2月”就诊于山东省某医院,诊断为“直肠癌”并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显示:中分化腺癌。一年后感术后肛门处坠胀不适,并腰骶部间断性疼痛及尿频,再次入省立医院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结果示:直肠癌术后复发,行化疗2周期,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入济南保法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给予直肠区肿块“缓释库疗法”治疗及“活化放疗”,症状明显减轻,好转出院。
五、乳腺癌
1.曼迪,女,美国一位九个孩子的母亲,48岁,乳腺癌。美国对乳腺癌的常规治疗一般是手术切除,为了留住美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她拒绝了美国医生提出的手术治疗和大剂量化疗的方案,绝望中来到济南保法医院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经过治疗后,曼迪的肿瘤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莫瑞尔,美国著名女画家。2002年底,80岁的她被诊断为乳腺癌,2003年正当非典肆虐之时,她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来到中国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经过治疗,莫瑞尔的乳腺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好转回国。
3.郑某某,女,44岁,住院号01514,安徽省怀宁县人。患者于2007年7月6日左乳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左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术后辅助化疗6周期,左胸壁、左锁骨上放疗,2008年5月患者感左胸壁发痒,皮肤发红、变硬,并迅速向周围蔓延至左锁骨上、右乳内象限,于当地医院行右乳内象限穿刺查见瘤细胞,不幸的是,行化疗8周期后行骨扫描检查示多发骨转移,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示右腋窝、纵隔淋巴结转移。胸壁皮肤发红、变硬无好转。后于2009年6月12日至2009年11月26日先后入住济南保法肿瘤医院,给予“活化化疗”,胸部“三氧治疗”,现皮肤红肿变硬区消失,转移淋巴结“缓释库”治疗后病灶稳定,好转出院。
六、胰腺癌
1.患者周某某,男,59岁,住院号 002037,山东济南人。周先生是位运动健将,身体一直很好,2010年夏天经山东两家权威医院检查,确诊为胰腺癌肝转移。鉴于周先生严重的病情,两家医院的意见一致:拒绝收治。后入住济南保法肿瘤医院,经四个疗程“缓释库”治疗,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从入院时的5700降到500,好转出院。
2.患者樊某某,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人,胰腺癌。患者于2006年7月在当地被确诊为胰腺癌,随后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术,但因为当时肿瘤跟其他脏器粘连,难以剥离,故肿瘤未曾切除即被缝合。患者没有拆线来我院治疗,经“缓释库疗法”治疗和放疗后,症状逐渐减轻,出院时肿瘤缩小超过50%。后经巩固治疗,现在胰腺已完全恢复正常,全身无任何不适,生存时间已经超过7年。
3.患者时某某,男,52岁,住院号001318,济南市平阴县人,胰腺癌,2008年因“右上腹胀痛不适一月余,皮肤黄染十余天”入住我院,经“缓释库疗法”、对症支持治疗后,皮肤粘膜黄染减轻,大便颜色由灰白转为黄色软便,好转出院。电视台联合直播健康节目《健康时空》曾就时先生的情况做过专题报道。
七、头面部肿瘤
1.患者周某某,女,下唇癌,山东泰安人。患者因下唇肿物确诊为下唇癌,经过“缓释库疗法”治疗、“活化化疗”,肿瘤很快消失,十多年来患者无任何不适,在家安度晚年,被评选为“十一年抗癌明星”。
2.患者李某某,男,38岁,住院号00517,山东广饶人。患者因“右腮部肿块,饮酒后逐渐增大”就诊于某中心医院,右侧扁桃体活检病理显示:恶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型。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治疗,入院超声(B超)检查显示:右颈部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约6.4cm×3.4cm。完善辅助检查后给予右颈部肿大淋巴结“缓释库疗法”治疗、“活化化疗”后,好转出院。
3.患者李某某,女,56岁,住院号00039,山东济宁人。患者因“前额皮脂腺囊肿”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显示:前额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年后手术区发现花生粒大小肿物,入某省级医院手术切除,三年后手术局部再次出现复发,遂入济南保法肿瘤医院治疗。超声(B超)检查显示:左前额部肿块厚约 0.45cm,给予左前额部肿物“缓释库”治疗,局部三氧辅助治疗,好转出院。
4.患者张某某,女,76岁,住院号02291,淄博市桓台县陈庄镇东宰村人。2011年 1月检查出患有牙龈癌,入济南保法肿瘤医院,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
八、恶性淋巴瘤
1.患者姜某某,女,48岁,住院号00294,山东济南人。2003年体检检查出了“霍奇金淋巴瘤”,她并没有马上住院治疗,而是详细地了解了各种治疗方法,经过比较她选择了“缓释库疗法”为主、“活化化疗”和“活化化疗”为辅的整合医学来治疗自己的肿瘤。在保法医院接受治疗后,她没有出现恶心、呕吐、掉发等反应,精神一直很好,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生存时间超过7年。
2.患者杜某某,女,48岁,住院号00198,山东济南人。因“发烧、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就诊于市内某医院,被诊断为“胰腺癌”(后确诊为“恶性淋巴瘤”),已经无法治疗,认为生存期限只有3—6个月,后听说“缓释库疗法”可以不手术治疗肿瘤,遂入院治疗,“缓释库”治疗一个疗程后,肿瘤明显缩小,好转出院。
九、泌尿系统肿瘤
1.患者杨某某,男,73岁,住院号00944,淄博人。2007年6月27日当地医院诊断:膀胱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膀胱左后壁肿瘤4.8cm×4.3cm×3.0cm,患者拒绝手术。2007年9月17日住济南保法肿瘤医院,行“缓释库疗法”,效果显著,好转出院。2008年5月30日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肿瘤1.4cm×1.5cm,病灶内高密度钙化,好转出院。
2.患者张某某,男,73岁,住院号00658,山东济南人。患者因“腹部、腰部疼痛渐行性加重”入某省级医院经超声(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断为“右肾癌”,入住保法肿瘤医院进行治疗,先后行右肾肿块“缓释库疗法”治疗,下腔静脉癌栓治疗,患者生存时间超过六年。
3.患者安德雷斯(Andres),男,9岁,美国佛罗里达州人。2001年因右睾丸肿块入保法肿瘤医院治疗。入院查体:右侧睾丸体积较大,约4cm×3cm×2cm,质硬,触痛,左侧睾丸正常。超声(B超)显示:右侧睾丸上极可见约1.2cm×1.1cm的实性低回声团块,下极可见囊实性团块约1cm×1.5cm大小。胸片、腹部超声(B超)未见异常。经检查确诊为(右睾丸)精原细胞瘤。进行右侧睾丸肿瘤“缓释库疗法”治疗。2001年11月复查,超声(B超)显示:右侧睾丸肿瘤消失,完全缓解出院。
十、其他部位肿瘤
1.患者悬某某,女,66岁,住院号01566,江苏省沛县张寨镇人,腹膜间皮瘤。因“腹部不适3月、腹胀2月”于2009年7月24日入院,查体移动性浊音阳性。入院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腹腔肿物“缓释库”治疗,一月后复查,腹腔未见明显肿物,无腹水,疗效达到完全缓解。
2.患者吕某某,女,76岁,住院号00603,恶性胸腺瘤。因“胸闷憋气一个月,活动后加重一周”于2006年4月12日在山东省立医院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胸腺区两个软组织块,符合胸腺瘤表现并伴有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于2006年04月20日入住我院,行胸腔灌注,胸腺瘤“缓释库”治疗,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3.王某某,男,62岁,住院号01340。小肠间质瘤术后肝转移,病理:(小肠)恶性间质瘤,2009年入我院,经“缓释库”治疗后复查病灶体积明显缩小,好转出院。
4.患者王某某,男,60岁,住院号02222,山东淄博人。2011年1月因“全身皮肤瘙痒,皮肤红肿”到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壶腹周围癌,已无有效治疗方法,于2011年1月21日入济南保法肿瘤医院。后经“缓释库疗法”、胆道支架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好转出院。
5.患者李某某,男,80岁,住院号,00053,北京人。2004年患者因“下腹坠胀感”于当地医院就诊,超声(B超)显示:盆腔占位性病变,体积为8.4cm×7.9cm×7.8cm。来我院治疗。入院 超声(B超)检查显示:肿瘤大小约11cm×9.2cm×9.1cm略高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内回声不均质,见散在不规则液性暗区。病理报告显示:盆腔神经纤维肉瘤。患者在我院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和“活化化疗”,肿瘤缩小达到 86.74%,好转出院。
4.6答病人问
我是一个肿瘤研究者,也是一个肿瘤医生,从业几十年,我经常碰到患者和家属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有的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有的是通过托熟人关系打听,也有的直接到我们医院向我咨询,我总结归纳了以下多年来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出来让病人和家属参考。
1. 癌症会传染吗?
我曾多次听到病人问起这个问题,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可笑的问题,但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就搞不清楚。所谓的传染,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临床资料证明,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从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组织直接种植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长。尽管目前认为某些癌症的发生与某些病毒有关,如子宫颈癌、鼻咽癌、白血病等,但至今还不能证实感染上这些病毒就一定会得这些癌症的说法。
所以,癌症没有传染性。
2.化疗中出现剧烈呕吐该怎么办?
(1)不要吃得太多,这样你的胃就不会感到太饱。一天中少食多餐。
(2)不要在吃饭时喝饮料等。
(3)吃喝要慢慢进行。
(4)不要甜食吃、油炸或含脂肪多的食物。
(5)吃冷的或室温下的食物,这样你就不会因闻到食物的气味而感到胃不舒服或难受。
(6)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
(7)避免接触使你感到恶心的气味,如油烟、香烟和香水。
(8)饭后坐在椅子上休息,至少2小时后才可以躺下。
(9)穿宽松的衣服。
(10)感到恶心时,你可以慢慢地做深呼吸。
(11)你还可以通过与朋友或家人聊天、听音乐、看电影或电视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12)采用其他方法放松一下。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就不同,可以自己摸索,我觉得顽强的意志最重要。
3.济南的患者家属问:于教授,您好,“缓释库疗法”可以不手术治疗肿瘤,伽马刀也可以不手术治疗肿瘤,请问和伽马刀相比,“缓释库疗法”有哪些优势呢?
答:这位朋友您好,伽马刀是采用钴60放射源的伽马射线为能源,采用特殊聚焦技术将整个肿瘤作为一个攻击的目标,形成一个紧紧包围肿瘤的强强联合的高能量区,借此摧毁肿瘤。但是伽马刀尤其是体部伽马刀在定位上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疗效,如呼吸动度误差、体位固定误差、摆位重复性误差、肿瘤边界不清等。这就严重影响了伽马刀的疗效。
“缓释库疗法”是根据不同的肿瘤部位采用超声(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胃肠镜等不同的影像学定位方法,直接将经过缓释处理的药物注射到肿瘤内部,定位准确,局部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显著。适于做伽马刀的肿瘤患者基本上都适用于 “缓释库疗法”,而体部因为定位等因素不能进行伽马刀治疗的肿瘤,也可以采用“缓释库疗法”治疗。
4.淄博的患者家属问:今年9月,我母亲因巩膜,皮肤黄染(重度),消瘦,尿频,尿黄,住进我们当地医院,作超声(B超)检查,发现右季肋下方出现包块约4cm×4cm,被确诊为胆总管癌,专家会诊后确定手术治疗,手术要切掉包括胆管在内的五个部位灶,风险很大。请问于教授,我母亲这种情况还可以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吗?治疗后效果如何?
答:“缓释库疗法”是根据不同的肿瘤部位采用超声(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胃肠镜等不同的影像学定位方法,直接将经过缓释处理的药物注射到肿瘤内部,适应证为全身各部位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检测到的实体肿瘤,所以你母亲完全可以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治疗后肿瘤部位药物浓度和停留时间比常规用药高数十倍,药物不扩散,对身体没有毒副作用,病人的生活质量不会受到影响。我们曾对30余名胆管癌患者进行了“缓释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5.东营的患者家属问:我父亲从今年4月份出现吞咽困难,在我们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食管癌位于食管下段30—37cm,而且30cm处肿物阻塞管腔,肿瘤堵住整个食管腔,胃镜无法进入,现在只能进食少许水,但是我父亲拒绝手术治疗。请问于教授,我父亲这样的病例还可以治疗吗?
答:“缓释库疗法”治疗的适应证是全身各部位的实体肿瘤,根据你的叙述,你父亲的肿瘤是食管的实体肿瘤,所以可以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也就是说你父亲这样的病例还是有治疗希望的。
我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例食管癌患者施行了“缓释库疗法”治疗,同时配合我院特有的“活化化疗”“活化放疗”“三氧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6.滨州的患者家属问:我父亲今年80岁,今年7月份在我们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左肺门癌”,肿瘤大小为4cm×5cm,而且左侧胸腔有大量的胸水。请问我父亲的年龄这么大,这种情况还可以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吗?
答:肺癌合并大量胸水,如肺肿块被胸水掩盖,要先做些准备工作,并抽几次胸水,使肿块暴露出来,再行“缓释库”治疗。如肺癌合并肺不张,癌灶经“缓释库疗法”治疗后缩小,气管受压解除,不张的肺可以复张,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缓释库疗法”治疗的疗效还是比较肯定的,近两年来,经“缓释库疗法”治疗的老年肺癌病例近300例,都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有一位病人,80高龄,患肺癌,不适用于手术及放疗,在我院治疗后肿瘤较以前明显缩小,咳喘症状改善。所以讲,老年性肺癌及其他部位老年性癌症同样疗效较好。
7.德州的患者问:我是一名肝癌患者,肿块大小是5cm×5cm,因为伴有严重的肝硬化,已经不能手术。请问于教授,我的这种情况还可以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吗?你们以往有过这样的治疗病例吗?
答:“缓释库疗法””治疗肝癌是将经过缓释处理的抗肝癌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的内部,形成一个“药物仓库”,抗肝癌药停留在癌灶内时间可达20余天。抗肝癌药物缓慢释放,就像一把“液体刀”将癌细胞逐层杀死,对人体的免疫力无伤害,使病人避免遭受严重副作用的摧残。所以说,您还是可以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的,效果会很理想,这样的病情我们治疗过很多。
8.聊城的患者家属问:于教授,我是患者家属,请问淋巴瘤,胃底10cm,侵及其他器官,胸部积水,脾肿大,白血球4000多,血色素4.3克,血小板33,疼痛难忍,人极瘦,请问你们医院可以治疗吗?
答:按照您所说的病人情况,病人的病情已经处于晚期,常规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已经失去意义。我们医院采用“整合医学”治疗肿瘤,就是说目前病人的治疗方法首先是应用国内首创的医用“三氧治疗”抑制癌细胞生长,促进机体恢复,提前增加癌细胞对下一步治疗的敏感度,辅助以升血药物,待病人的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对局部肿块进行“缓释库疗法”治疗,直接把缓释药物注射到肿瘤内部以保证足够的药物浓度和药物持续时间杀死肿瘤。“缓释库疗法”治疗后可以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适当地给予“活化化疗”。
目前已经有来自美国、加拿大以及国内的数十名淋巴瘤患者接受了我们的整合治疗后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治疗效果十分明显,达到带瘤或无瘤生存的目的。
9.菏泽的患者家属问:于教授,我母亲今年4月份因颈前有鸽蛋大小不规则包块两个,在我们当地医院按“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块3cm×3cm,界限不清,与血管、神经紧密粘连,仅作部分瘤体切除,病理报告为甲状腺滤泡状腺癌。请问于教授,我母亲的甲状腺癌能用“缓释库疗法”治疗吗?
答:失去手术时机的癌症并不是没有办法治疗,目前已有不少新的疗法,特能将一些不能手术切除的癌症消除掉,我院的“缓释库疗法”可以直接将经过特殊处理的治癌药物注射到肿瘤内部,让药物只杀死肿瘤细胞,可以快速地消除肿瘤,特别适合不能手术的实体肿瘤治疗。“缓释库疗法”应用于临床15年多来,已经为众多甲状腺癌患者解除了痛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0.广东的患者家属问:于教授,我母亲今年9月,因胃部剧痛、呕血,进当地医院抢救,原有胃溃疡病史8年,医院初步诊断为胃溃疡出血,作止血处理无效。9月22日做胃切除手术,术中见胃大面积溃疡,胃底部有一约5cm×6cm菜花样肿物,质硬,易出血,幽门梗塞,右肝发现一约2cm×3cm小结节,肿物病理切片检查为“胃腺癌”,怀疑肝转移,不能手术,只作止血处理,医生说已经没有办法治疗了。我从电视上看到您的“缓释库疗法”可以不手术治疗肿瘤,请问我母亲的病还能治疗吗?
答:胃癌的常规治疗是手术切除,因为单纯的化疗到达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胃肠道黏膜对放疗极度敏感,所以说,胃癌一旦失去了手术时机,在一般的医院就宣布没有办法治疗了。
“缓释库疗法”可以直接将缓释药物注射到肿瘤内部,解决了肿瘤内部药物浓度不够的弊端,同时,经过了特殊的缓释处理后,药物不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故对身体没有毒副反应。所以可以代替手术治疗胃癌和胃癌肝转移,效果理想。
所以说,你母亲的疾病还是有办法治疗的,希望你不要错过治疗的机会。
11.临沂的患者家属问:我父亲在2004年3月份在我们当地医院确诊为结肠癌并进行了手术治疗,5月份出现复发,在我们当地医院进行了三次化疗,不料12月份检查发现局部复发,腹膜后有淋巴结肿大,肝内也发现了3个转移病灶。医生说已经没有办法治疗了,请问于教授,像我父亲这样治疗后复发和多处转移的病人还能治疗吗?
答:你父亲属于结肠癌术后化疗后复发和广泛转移,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已经难以治疗。我院的“缓释库疗法”就可以不手术治疗肿瘤。
“缓释库疗法”采用超声(B超)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直接将经过缓释处理的抗癌药物注射到肿瘤内部,药物仅作用于肿瘤内部,不扩散,无毒副作用,同时应用三氧增效抑瘤扶正,心理疗法充分调动病人的抗癌能动性,所以治疗过程无痛苦、疗效高。
我们曾经应用“缓释库疗法”对数十例结肠癌复发的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你父亲的这种情况,目前要抓紧治疗。
第五篇 癌症“黑洞”和阳光
5.1癌症“黑洞”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雄心勃勃地宣布了两项计划:载人登月和攻克癌症,希望在短短的几年里解决这两个问题。但三十多年过去了,老总统载人登月的计划早已实现,攻克癌症却仍然在艰苦的努力之中。由此可见:攻克癌症,其难度之高,比登天还难。癌症,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病因之一。人的生命是美丽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渴望更加强烈,正是由于这种渴望,促使人们对癌症的研究不断深入,新技术、新药物、新设备日新月异。
肿瘤各个学科都有学者获得诺贝尔奖,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人共同分享,其中,曼哈顿的洛克菲勒大学生物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荣获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发现的免疫系统树突状细胞,提供了治疗癌症、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新办法,距离攻克癌症又更进了一步,但是癌症仍然没有被攻克。而在医药界抗癌药物的发现、研究、创造中,利益集团中的大亨、小亨们,瓜分着这块领地,每年有一些新药品上市,与老药品相比疗效有所提高,但仍没能解决其根本问题。
癌症就像是一个“黑洞”,这个“黑洞”很黑,有些暗无天日、阴森恐怖,这个“黑洞”很怪,有些畸形异状、神秘莫测,这个“黑洞”像一个黑匣子,严格地说比黑匣子更黑,更令人厌恶,人们好像永远无法真正打开。人类花了一个世纪的人力和财力,到今天算是打开了一半,癌症的全部信息,我们好像了解得很多,其实还远远达不到完全掌握并操纵的程度。
这是上帝给人类出的一道难题,这个难题似乎与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些相像,经过了一百多年几代人的努力,人类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结果“1+1”仅有一步之遥了,但为了实现这最后的一步,也许还要历经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同样的,癌症“黑洞”的研究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经过了许多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要想攻克这个难题,还需要人类长期不懈的努力,科学家们需要去破解打开癌症黑匣子的密码。面对癌症“黑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法——有的人避而远之,有的人望洋兴叹,有的人抱怨老天不公,干吗出这个难题,有的人苦思冥想,不知累死掉了多少脑细胞,但“黑洞”仍然在人类的肌身中发生、发展、转移、消耗、寄生,在人类的身上散播着“黑洞”的能量,弱肉强食,最终耗死背负着“黑洞”的人,“黑洞”也随之死亡消失,与人体同归于尽。
想钻入“黑洞”研究和探索,还没来得及走进去,就见“黑洞”门口熙熙攘攘很是热闹,来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人们,正行动在“黑洞”周围,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他们的行为。
钻进癌症“黑洞”的人群里,有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因学、基因蛋白质、信号传导、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等方面的研究者们,他们前仆后继不断地探索,已经进行了一个世纪,几乎所有的基因都搞清楚了,但相关的连联、制控还在研究中,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攻克癌症还差得很远。
钻进癌症“黑洞”内部的研究者们,是攻克癌症“黑洞”的主要力量,是规模最大的研究队伍,超过百万大军,也是花费最高的,几乎涉及到全部基础学科和一些交叉的学科,他们竞相为之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肿瘤学和生物学界的队伍每年耗掉的费用差不多比航天事业还要多。我国就是一个文章大国,这样的文章大多存在文库里和网络上,为人们提供参考学习。科学家们发表了一些文章,有的还发表在世界顶级的杂志《自然》《科学》上,在研究癌症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为国争光了。
世界各国都拿出亿万美元设立了各种项目让这些科学家去申请课题,去花钱研究,因为癌症是人类的公敌,有哪个国家不投资赞助,都要受到谴责。国家出钱了,科学家为此努力了,文章发表了,但癌症没有攻克。超级大国没有攻克,中国同样也没有攻克。研究癌症有的成了一个职业,能挣钱养家糊口的职业。但也有这样的学者,始终把攻克癌症,打开这个人间“黑洞”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黑洞”门口及其周边,人也很多,有一大批临床医生、放射治疗大夫、化学治疗大夫、响当当的外科大夫、中医药的大夫。的确,从某一个角度试探着去治疗癌症,或多或少在为背着癌症“黑洞”的人解除了一点痛苦。在这种“黑洞”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如手术切除它,这是抗癌方法之一,但术后或许还残存了一些癌组织或癌细胞,它们潜伏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伺机而动,这就是手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根源。抗癌方法之二是放疗,放疗像手术一样是局部的治疗,虽然说的是局部,但不可能做得那么精细,不可能只局限在癌症“黑洞”上,正常的人体组织也受到了伤害。抗癌方法之三是化疗,而化疗就是用药物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细胞,杀死了人的正常器官。最后,在“黑洞”门口及其周边的那些抗癌的人们也无能为力了,因为无计可施,那么,癌症病人的生命在缩短,而癌症则随着人体死亡才被灭亡。假如大夫的治疗方案是正确的,对于病人来讲他就是帮手,反之,严厉地说就是杀手。
再谈中医,中医也在癌症“黑洞”内外想有一定的作为。中医有着千年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及文化内涵。但在治疗癌症的这一领域内,国际上有证明疗效的标准,证明拿出来就有说服力,就能让人信服。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中医目前拿不出这样的证明,只是在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的调节上做文章,也就只能是一支想破解癌症“黑洞”密码的业余力量。
营养师们也参与进来,为了迎合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心理,弘扬中国的饮食文化,使出了浑身解数。每个人有各自的方法,一种养生吃法,为病人调羹配餐,他们在为人类打开癌症“黑洞”捧场助威。至于是否有效果,也是无从考究,只能当作是一种饮食文化。
围绕着癌症“黑洞”的还有一大批药商们,他们为肿瘤大夫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药品。药商们从各个角度攻关,专门派出药物代表(简称药代),药代们承揽了药厂或药商的所有事宜,全身心地“服务”于研究者或肿瘤大夫,所谓的“服务”,就是请吃、游玩、回扣等。医生推荐的化疗方案对于病人来说要最适宜、性价比最高、疗效最好,这是最重要的,至于药物的产地,不是选择化疗方案的主题。明智一点的病人或家属会这样问医生“为什么不用国产的?”“为什么不用廉价的药物?”也有医生这样给病人介绍说:“进口药质量要好一点,疗效好一点。”请问,进口药到底好在哪里,好多少?我觉得最起码性价比是低的,至于疗效相差无几,也许会比国产药高那么一点点,可是对于一个癌症病人来说是微乎其微,要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选用药品,这个非常重要。
有一些抗癌药物是模仿了海外药品,可即使是模仿,这些药也并不便宜。中国就成为世界的药厂,新药的销售地,临床试验的基地,外国公司从中国癌症病人手中挣走的钱有几千亿元,同样国内的药商也赚走了病人赖以生存的钱,如果真能给病人解决问题也行,遗憾的是并非如此。
中国成为外国大药厂和大型医疗设备的必争之地,医疗设备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加速器到实验室小设备,纷纷漂洋过海被运到了中国,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市场好,另一方面说明有钱赚,这些仪器设备的价格比海外高出1—2倍。中国不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吗?为什么价格如此之高?除了海关关税外,还有中间的回扣,还有大批的有关人员出国考察,外国公司为此要付出费用,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价格高出几倍不足为奇。高品质、高标价的医疗设备,就导致了收费的提高,最终倒霉的是病人们,要花大笔的钱用来做身体检查。
治疗费用的增加本应该与疗效的提高成正比,但化疗的费用比20年前高出了150多倍,疗效却没有得到提高,放疗费用也高出了30多倍,同样疗效也没有提高。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仅仅考虑了医院的利益。如果医院公开收支情况,这种局面是否会得到好转?
15年前出台的禁止进口二手医疗设备,是积极支持了外国的医疗设备公司进口中国,逼得大医院必须进口外国的设备,当然大医院是愿意用全新进口的设备,收费高几倍,但不会提高疗效。在国外,二手设备可以交易,在国内也可以,因为有些设备状况还很好,有应用的价值。允许好的二手设备国内外交易,本身是对大型医疗设备公司的一种抑制,一种竞争,一种市场的调节,就能逼他们降低价格,设备降价了,病人的收费就可以降低。
目前,我国还在执行禁止大型二手医疗设备进口的规定,实质上是中了海外医疗设备公司的圈套,国内一些小医院和贫穷地区医院,很难买得起新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加速器。即使买了,费用高,收费就高,贫穷地区的病人们也花不起这个费用。进口二手医疗设备和使用国产设备,对于相当一部分医院和病人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们为什么要打肿脸充胖子?
美国政府也承认,尼克松总统四十多年的抗癌战争是一场错误的抗癌战争。癌症“黑洞”的内外形成了一个三国混战的局面,谁胜谁败,尚无定论,有些人是被逼进来的,有些人则是直冲而来的。这个“黑洞”里有着金钱的诱惑,政府的钱和病人的钱,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社会上不知情的人,包括部分病人常常听到:癌症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精确治疗时代,基因治疗时代,微创治疗时代,靶向治疗时代。其实几十年了,在癌症的治疗上都没出现惊人的治疗效果,病人已经听惯了,也没抱多大的希望,已经没有怨言了。研究人员的借口也很简单,美国都没攻克癌症,这不是因为我们无能,而是“敌人”太狡猾。治疗是否有疗效,疗效是否可佳,不用听医生说,不用听媒体宣传,病人自己就可以判断,疗效已经成为了病人要寻求的目标。
癌症“黑洞”深不可测,是自然的力量,还是人为的因素?我认为二者都存在,除去自然的力量,那人为的因素值得人们深思。
在癌症研究上众多项目的开展和资金的投入,随之而来的就是众多论文的出现。学术界包罗万象,真正的学术者兢兢业业,为科学而战,他们是国家的希望、世界的希望、人类的希望;尊重科学的学者,恪守道德底线,踏踏实实地做着科学的研究工作;而有一部分不敬业的学者,为名利去抄袭、篡改论文,科研造假,为人所不齿。论文抄袭不仅有损抄袭者的道德信誉,也会给抄袭者所在机构或学校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在各国学术交流频繁的今天,它甚至会让人们联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科技人员在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这些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可见论文质量之差。
学术会议分不同级别,包括国际会议、全国性会议和区域会议等多种规模。各种级别的学术会议都要有赞助才能顺利召开,就难免可能存在变相圈钱的现象。和学术会议议题有关的产品,谁的市场比重大,谁的赞助就多,而企业赞助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个目的是通过学术界实施的。
学术会成为“招商会”,大会按照赞助公司赞助金额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广告支持力度,通常这些学术会直接与药品销量相关,成为药厂和药商们的展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大量事实表明,一向被视为神圣殿堂的科学技术界,已不再纯洁高尚。学术研究变成了名利场,渗进了假冒伪劣的成分,既有铜臭气,又有浮躁风。癌症的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少数癌症专家也受到了环境影响,由于内心深处对金钱、地位和名誉的畸形贪恋而滋生腐败。
屡屡曝出的学术不端事件在损害科学界公平、公正的同时,也破坏了公众对科学的信心。坚决切除科学界的种种“癌瘤”,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刻了,对学术不端行为要有“零容忍”的态度,更要有出“重拳”的具体行动。如果严格审核科研经费申请手续,重罚弄虚作假者,没有成绩、浪费金钱者将受到法律制裁,学术不端者要为此付出惨重代价,那么国家的钱就会不再付之东流。
癌症研究的发展宗旨主要是为了找到治疗、治愈的方法。作为一名肿瘤医生,我觉得是否发表顶级论文,并不能代表肿瘤医生的真正水平。当然肿瘤医生发表了顶级论文,又是一个顶级医生,那可真是顶呱呱的肿瘤医生。如没有顶级论文,但实践中是个顶级的肿瘤医生,对于患者而言,也是最好的医生。估计明白利害关系的百姓们也会明白,不管发表什么文章,治好病才是最重要的。
癌症已经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而且每天仍在发生,它是世界的难题,人类的公敌。无论是谁,只要他想为攻克癌症方面做贡献,那么无论贡献大小、成功与否都应当受到尊重。我作为人类的一分子,作为肿瘤大夫,作为肿瘤研究的学者,愿意投入到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不需要政府的科研经费,不需要政府立项,我就是为了病人们,为了找到治疗癌症的更好的方法而努力。
医疗领域的医药不分、以药养医模式,被认为是中国医药行业药品流通领域黑幕的制度根源。在这样一个市场上,无论是外资药企还是中国本土药企,为让药品进入流通环节,抢占市场份额,使出各种贿赂手段,并已经形成潜规则。多年来这种现象在不断地蔓延,就像传染病在传播。
肿瘤领域更是一块大肥肉,中国市场极大,世界的抗瘤药品无一不紧盯着这个市场,中国药商也绝不甘心被吃掉,充分发挥了巨大潜能。30年前,仅省部级肿瘤医院才能做的放疗和化疗,现在各市、县、区几乎所有的综合医院都能做,发展之快,普及之广,同时促使了抗癌药的普遍应用。不论是外国的药商和药物代表,还是本土的药商和药物代表,都争相使出浑身的解数,加剧了药害和药毒的蔓延,成为了一种社会的“癌瘤”。
早在2000年我就认识到,这将是一场医疗灾难,中国的药商早晚会把中国的医疗系统推到危险的边沿,今天大家都看到了吧,所有的药商都富起来了,特别是肿瘤药物的药商们。医生大量应用抗癌药物,可以说是达到了“双赢”,既增加了医院药品的毛收入,又中饱了私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卫生系统改革是滞后的,也可能是因为处在探索阶段。从90年代起,我国开始走医疗市场化的道路,再后来医疗产业化了,国家不再划拨经费,医院自负盈亏,开始了中国化的医疗新征途。公立医院已经完全商业化了,每个护士、大夫的工作量都与收入挂钩,影像、化验、检查、开药处方也与收入息息相关,医院管理就是提高职工的积极性,用提成和奖金刺激着医务人员,另外还有药品和医疗耗材回扣。
整个医疗市场就像是一个大卖场,药商在催着卖药,医院在鼓励着售药,病人和家属在医生们的诱导下,渴望着某种药品能给病人延长生命的希望,医院抓住了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推销着各种药品。能否尽量少用药,能否尽量用国产药,能否用性价比高的药,能否为病人省点钱,在今天几乎可以成为衡量我们医生的道德标准。
现在的药品都有着非常好听的科学理论,连医生都搞不懂的分子靶向机理,酪胺酸碱酶抑制剂,基因的靶点,抑癌基因突变、缺失,加上基因检测等等,放射治疗有三维、调强、加速和精确放疗等等专业术语,更是病人一生都搞不懂的新名词。从学术上讲可能是好事,从病人的角度看就很难说了。对于病人而言,关键是在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提高疗效,增加医疗的开放透明度,给病人多种选择。可惜的是,病人为了活命就容易跟着医生的建议走,由于是大医院,病人只能选择相信。
呜呼,在肿瘤界,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也用,过度的还在用,使病人产生不可挽回的副作用,身心受到了摧残,且人财两空,这成了一种社会现象,成了肿瘤界的“毒瘤”,成了合法的“杀人”现象。
多年来,国家卫生部已经强调了医药分开,药品零差价,能分得开吗?医院已经把药品收入当作医院的重要收入了,医生已经把药品当作中饱私囊的工具了。即使行使了零差价,可无法强行零回扣。我认为,如果国家下大决心消除药品的中间流通环节,是完全可以根除这个“毒瘤”的。
我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回国办医院的,但我始终坚持为病人服务,肿瘤医院不能太商业化、市场化,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我是一个民营医院的院长,在社会上说了不管用,但在保法肿瘤医院说了算,坚持走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的道路,绝不药品提成化,绝不药品、处方与收入挂钩,所以我们医院上述问题就少,病人的满意度就高。
医院合理挣钱本也无可厚非,但医生们应千方百计地为病人提高疗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用该用之药。癌症虽没有真正攻克,但医生努力了,尽到了医生应该尽的职责,我相信人们会理解我们这些肿瘤医生的。
目前,我们国家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平抑药价,例如药品集中采购和基本药品目录等措施。众所周知招标、投标是市场主体通过有序竞争,择优配置的一种交易方式。奇怪的是,药品经过了招标,价格不但未降,反而越招越贵,老百姓们看病吃药反而花不起钱,这一问题就像一个癌症“黑洞”,有些深不可测。
实行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各级政府部门成立了招标机构如招标办公室等,这种机构负责辖区内公立医院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招标工作。所有公立医院要按照政府招标机构的定标来进药或购买医疗器械,而私立医院则不同,有自主权,可以自行招标,自己定标,自己进药和购买医疗器械。于是,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现象。一是医院的药比药店贵,如人们常用的降压药贝那普利片,同样规格同样包装,同一个厂家生产,在医院50多元,在药店30多元。兰索拉唑片,包装一模一样的这种药,同样都是14片装,在医院的药房卖近50元,而在普通药房只卖20多元,出现近30元的差价,确实让人非常吃惊,中间的差价到哪里去了,这值得人们警觉;二是公立医院的药物比民营医院贵,奥美拉唑钠注射液40毫克/支,在公立医院卖价是100多元,而在我们医院为30多元。
近几年来,医院、医药代表和医生形成了一个药品“高进、高出、高回扣”的强大利益链条,即使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也无法真正打破这个联盟。私立医院完全是本着保证最低价格中标为出发点,所以药品的价格不会出现奇怪的现象。
根治“药价虚高”这个我国医改进程中的顽疾,就必须改革“以药养医”的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减少利益中间环节,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企业,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对药品进行合理定价,使药品价格符合药品生产成本以及市场经济规律,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
5.2其实,一个无癌的世界才是我的梦想
斐济,是南太平洋岛国中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位于南太平洋中心,介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是新西兰和澳洲前往北美的必经之地,是由三百多个周围围绕着环状珊瑚礁、椰林摇曳的碧绿岛屿所构成的诱人度假岛国。这里的人从未患过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唯一的“无癌之国”“长寿国”。 这里到处充满南国海洋的原始美感,碧海蓝天、椰林入云,洁白的沙滩,形状奇特的珊瑚礁,色彩斑斓的鱼儿,形成了斐济这个热带岛屿特有的原始美。
我常常遐想着,既然已经有了一个无癌的国家,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那肯定也会有一个无癌的世界。我经常期盼着我们像战胜结核病一样战胜了癌症,那么,狰狞的癌症渐渐离我们而去,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无癌的世界,渴望着这一天尽快到来。
可恶的癌症像当年的结核病一样,肆虐着人类的生命。19世纪,结核病对人类的健康及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在美国和欧洲,结核引起的死亡率占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而在可以创造财富的中年人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人是被结核病夺去生命,多少人一直在梦想人类有朝一日征服它。
也许正是由于有这等重要意义,科赫才将结核病列为他的主要研究计划。罗伯特·科赫,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科赫在完成其他研究后,就全力以赴着手结核病的研究了。首先,他对结核病人病肺中的结核节涂片观察,但是好多天他都一无所获。因为他是生物学家,对于微生物的“习性和脾气”非常熟悉,科赫坚信微生物是结核病的致病因素。是不是它太小,以致在显微镜下看不见呢?科赫不是轻易对任何事情下结论的人。他心想,那我一定要想法看到它。他试着用刚创用的染色技术——抗酸杆菌染色。终于有一天上午,从灰色的朦胧中,他看到了一堆堆小且细的奇异杆菌,蓝色的,它们还有些小弯小曲!它们是结核杆菌吗?
然后他奔走在各个医院之间,对死于结核病的病人肺检,无一例外地都发现了那种蓝色的杆菌,他觉得自己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还很多。于是,用纯培养的菌体给动物接种,他用他发明的琼脂肉汤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他用各种想得出的配方进行试验,但均以失败告终。这是怎么回事?有一天他突然醒悟,它一定很难培养,得提供一些特殊的营养,奇怪的是菌体仍未长出。科赫觉得,在病人体内它发展得相当慢,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肯定也快不起来。于是,他就满怀信心地等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十五天,有些亮晶晶的小斑点长出来了。由于他的执着和坚持,他成功地培养出结核杆菌。
1882年3月24日,在柏林生理协会的会议上,他宣读了自己发现结核杆菌的论文,所有与会者无一提出批评和异议。这一天成了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科赫的发现,传遍了全世界,它给人类带来了希望,从此人类得以战胜了结核病。
在科赫身边,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的细菌学奇迹出现。他被后人尊为细菌学鼻祖,被授予德国皇冠勋章,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因结核病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当然,癌症的病因并没有证实是由于病毒或细菌微生物引起,要是科赫还活着,对于癌症,他可能也束手无策,因为他只是个生物学家。
如今,在这个世界上,是否有人有着与科赫相近的性格和比肩的才华?在肿瘤这个领域里,我是否可以替科赫找到知己?两个世纪前的泰斗巨匠罗伯特·科赫可以关在实验室里几个星期都不出来,像着了魔似的废寝忘食,这种精神在跨越时空来到21世纪,会给我们带来怎样影响?人类会不会像科赫战胜结核病那样战胜癌症呢?
癌症对于人类罪大恶极,然而癌细胞也是“替人”受过。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人体其实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社区。每个细胞照章行事,知道何时该生长分裂,也知道怎样和别的细胞结合,形成组织和器官。而构建不同组织的“图纸”,就是基因。现在医学家认为:人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为了“管束”它,人体里还有抑癌基因。平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维持着平衡,但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会变大,而抑癌基因却变得弱,因此致癌因素是启动癌细胞生长的“钥匙”,主要包括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学物质等。多把“钥匙”一起用,才能启动“癌症程序”;“钥匙”越多,启动机会越大。而原癌基因平常就像是放在人体内某个部位的似古希腊经典神话中潘朵拉盒子里。
我们还无法破解所有“钥匙”,因此还无法攻克癌症。
肿瘤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癌细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时间计算,1个变2个,2个变4个,依此类推。比如,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的倍增时间平均是33天;乳腺癌倍增时间是40多天。由于癌细胞不断倍增,癌症越往晚期进展得越快。从正常细胞到形成肿瘤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它是一种非传染性全身性慢性疾病。
是谁打开了潘朵拉盒?又是什么原因打开的?潘朵拉盒一旦被打开,原癌基因便会飞了出去,它们制造了大量的癌细胞,癌细胞疯狂地肆虐着人体组织,从此人体就多灾多难,机体就会形成肿瘤,人们就患上癌症了。
原癌基因们待在潘朵拉盒里正叽叽喳喳闹成一团,癌甲说:“当人类吃了含重金属的食品,重金属太重,血液搬不动,就留在组织中,触发了我的功能,我就能使正常的细胞变得扭扭曲曲,成为癌细胞!”
癌乙听了,就说:“我和你的作用差不多,只要人类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我就能把原本正常的细胞变成人类厌恶的癌细胞。”
癌丙听了,叹了一口气说:“唉,人类快乐不起来,常年的心情不好,我就发挥作用了。”
癌丁有些调皮,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是主宰人类一代一代往下传的基因,科学家给我起的名字叫遗传,只要我们联合起来,人类就会加速患癌。”
癌戊显得有些玩世不恭,它说:“我们制造的癌细胞就是扭扭曲曲皱皱缩缩的细胞,快速增殖聚合成团就形成了癌症团块,那可是人类最害怕的一种疾病噢。”
接着,潘朵拉盒里一片混乱,这个说发霉的食品是原因,那个说精神的忧伤是罪魁,这个说雾霾是缘由,那个说不良的习惯是祸害……嘈杂声中,人们明白了,什么是引发人类癌症的原因。
由此可见,保持清新的空气、清洁的环境、乐观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人类将远离癌症。
有人说癌症“黑洞”是憋闷出来的,这是有道理的。由于人类忧伤、紧张、烦闷、暴躁、精神压力等引起了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癌症就乘虚而入,因此,人类的欢笑将排解一切憋闷,才有可能预防癌症,由衷的欢笑对于人类有极大的好处。美国哈佛大学的哈勃特博士和查尔斯博士曾对“笑”做出如下的定义:笑是一种缓解紧张,进入一种美妙状态的客观实在。而且真心的微笑,无论是对于笑者还是对于他人都会收到一种奇妙的效果:人的心理得到充分放松,人体整个神经系统可从紧张状态下解放出来,人在这种状态下是最幸福甜美的。当然,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才能有利于健康,如果强颜欢笑而内心苦楚的话,依旧没有效果。因此,科学家认为,鼓励人们尽可能地发挥人生的光明面,用行善、助人、欢乐、爱护与情感来充实生活,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人生,是有助于健康并消除憋闷成癌的有效之举。一个情绪开朗的人,应是嘴边常挂三分笑的乐者,尽管生活中不免有烦恼和挫折,但却能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癌症来说,愉快的心情可以使其自愈,反之,恐惧和忧伤就可以加速癌症病人的死亡,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以前台大医学院博士班第一名毕业的台大名医,在用核磁共振扫描器检查完他的病人后,他看机器还是开着,于是对准自己的肝脏顺便替自己做个扫描,结果发现他的肝脏中生有一个肿瘤,于是在惊吓之余很自然地按照西医的一般程序做切片与其他化疗等,结果无法做到心情放轻松,只活了三个月,他就过世了。台大病理科一名医生患了淋巴癌,一些和她同病的,或辗转病榻,或早死了,她却能够好好地活着。秘诀就是:她天天爬山(登山喘气是最佳的补氧运动)和读佛经,其意义在于不要烦恼。人类的饮食也有个原则是多蔬少肉、五谷杂粮,对于预防癌症有一定的作用。另外,运动增强体质、产生愉快感,音乐调节心情等等,都是人生保健的一部分。
癌症(Cancer)与 “蟹”(Cancri)相形,其行动亦有些相近,癌症的行为似螃蟹,横行霸道、不声不响致人于死地。人类一生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人可能得癌,过去十年,30—50岁的壮年得癌人数增长了81%,但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人类的远古时代没有癌症,人类发现癌症才几百年,爆发只不过才几十年,在那些不发达又比较单纯的时代,就没有癌症,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癌症越来越走近了我们,不得不让人深思:这是为什么?
仰望天空,我似乎看到了伟大的科学家罗伯特·科赫正微笑着俯视着人类,这位65岁的老人是由于过度劳累心脏病发作,坐在一张椅子上静静地离世的,即便这时,他身边仍然放着他那台心爱的显微镜,令人肃然起敬啊!我仿佛又听到科赫的声音,他居然还知道人类习称癌症是绝症,“难道绝症就治不好吗?”“癌症的研究者都干什么去了?”一声声带有责怪的问话,使我感到了耳热心跳,我怕等到有一天真的见到了科赫,都不知该怎样向他说明。
在纪念科赫的一首诗里这样写道:“从这微观世界中,涌现出这颗巨星。您征服了整个地球,全世界人民感谢您。献上花环不凋零,世世代代留美名。”
肿瘤像当年的结核病一样,肆虐着生命,假如像攻克了结核病一样,癌症随时可以治愈,那我们这些肿瘤研究者和肿瘤医生们,就省心了。
……
我可以这样想象吗?
如果20多年前消除了癌症,我的母亲就会回到我和姐妹们的身边,亲爱的母亲就可以看到我今天治疗癌症的成就,就会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而我就会常回家看看,吃着母亲特意给我做的饺子,听听母亲那暖心的唠叨。
如果10多年前就消除了癌症,我的老师就会从病榻上站了起来,继续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演讲,那宽厚的男中音响彻了整个教室,我会再坐在我原本上课的桌位上,聆听他那谆谆的教导。
我的好朋友杰茜又会回到我的世界里,我就不会失去我的智囊,以后有机会我就会向她请教和咨询一切问题,而杰茜又会跟我谈她的恋爱,谈她的人生。 杰茜还会天天出现在那个公园里,练习我教她的气功,就是不知道她的那本气功小册子是否还在?还有,当她看到朋友们为她种的那棵纪念树已经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不知她有何感想?
我可以这样想象吗?
如果今天就消除了癌症,我的病人们就会快快乐乐回到他们的家,与家人团聚在一起,不再苦恼;
如果今天就消除了癌症,全世界的癌症患者兴奋不已,战胜了病魔,走出了医院;
在家里受着亲人关怀的病人,会撵着亲人去工作,自己打点行装,准备外出;
在外旅游,以为自己没有几天活头的病人,就会立即甩掉行囊,马上回家,还会后悔和心痛自己周游世界的举动和花费,毕竟自己还会继续活下去。
最苦恼的是肿瘤研究者们,从此他们就有可能会失业,为了生存而苦恼。
我可以这样想象吗?
攻克癌症假如是疫苗,如脊髓灰质炎和结核病一样可以预防,只需扎上一针,或吃上一颗小小的糖丸,于是,人类就高枕无忧了。
攻克癌症假如是药物,如英国细菌学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发现了青霉素,又那般地有特效,只需对症治疗,就百发百中。
假如癌症是基因在作怪,遗传学家呕心沥血攻克了堡垒。
假如癌症是免疫在作怪,免疫学家刻苦钻研完成了研究。
假如癌症在很小时就能被及时发现,并且只需一个药片或一支针就可以治愈,那么复杂的事情就变成了简单,那么就可以节省了人类庞大的人力物力,要知道治疗癌症的药物有多么贵,治疗癌症的疗程有多么长啊。
假如科学家们把癌症变成像感冒一样可控可治,也可以自愈,全世界的人们不再恐惧,尼克松总统九泉之下会高兴地跳了出来,向现任的奥巴马总统强烈地提出,不要再为肿瘤研究拨款了,他会高喊着:人类终于战胜癌症了。
我可以这样想象吗?
假如世上没有了癌症,人类的平均寿命会从70几岁升高到100岁,甚至会更多,人人身体健康,家家五世同堂、六世同堂,人们都自然老死。
假如世上没有了癌症,人世间一定会少很多烦恼和纷争,一定是丰衣足食,“和”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大街小巷洋溢着和谐的气氛,大人小孩笑逐颜开、欢歌笑语!
假如世上没有了癌症,父母不再为老年失子而悲痛,可以老有所依;妻子不再为中年丧夫、独立承担抚养子女之责而心乏体倦,可以夫妻白头偕老;孩儿不再为失去双亲而成为遗孤,一家人快乐在一起……没有了癌症,就没有了这诸多的不幸,世间充满了欢乐。
假如有了无癌的世界,人世间的环境回归了自然,人类的生命也回归了自然,人类不再恐惧癌症,到那时,我愿意捐出我的家产,奖励为无癌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或研究者,为了无癌的世界,我还愿意倾其所有,投入我所有的精力和体力。
当无癌的世界到来时,我们的世界会不会像太平洋岛国斐济一样,有着清新的空气,碧蓝的天空,洁净的沙滩,奇异的珊瑚,人们在沙滩上追逐,在海洋里嬉笑……将心融入这碧蓝的天空,让思绪纷飞与云天之外。人们可以享受着平淡、宁静、和顺,看时光流转,听四季风声,与时光同行,在岁月中逐渐苍老,这是一幅图画,我很愿意定格在这样一个情景里,任思绪停顿在这一时刻。
其实,一个无癌的世界就是我的梦想。
5.3写给肿瘤患者的十封信
这十封信,封封代表着我的心,作为一名立誓要攻克癌症的医者,作为一名愿意帮助您的人,我愿意奉献我的知识,奉献我的爱心。为此,写下了这十封信,希望能给您带来正能量:当您得知患上癌症时,不再恐惧,不再沮丧;当您决定治疗方案时,不再彷徨,不再迷茫……我亲爱的朋友,真的希望这十封信,带您走出黑暗,走向阳光。
第一封 平复您的心情
当医生告知,您患了癌症,平素身健的您,此刻的心情是惊恐?是颓废?是躁狂?是沮丧?作为一名肿瘤医生,我很理解您此时的心情。但不管怎样,毕竟末日还未到来,生活还是得走下去。我想告诉您的是:一旦患了癌症,请不要被“绝望”打倒,重要的是怎样去对待它。
1.癌症只是生命的阴暗面
记得美国著名科学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antag)这样说过:疾病是生命的阴暗面,是一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是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个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要不得不承认——我们也是另一个王国的公民。
所以,不难理解,上帝在造就了人类的同时,就已经决定了人类的最终命运。
2.暗示自己要坚强
万一得了癌症,极其重要的是:坚持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激发自己的坚强特质,抗击癌症。
美国的行为科学者科巴萨认为:坚强是您抵抗压力的资源,是一种能够保护您免于应激损害的人格特质,具有三个属性,即承担、控制和挑战。真的希望您,承担——不惧怕人生突然而来的威胁;控制——面对这事件应该采取的行动;挑战——把患病看成是生活的一种常态变化。
一个不错的办法便是心理暗示。找到生活的支持点,例如孩子、丈夫或者父母。在心情变得沮丧的时候,不断地暗示自己:“我要坚强,至少为了我心爱的人;伤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很多人通过这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
希望您能够坚强起来!
3.在生活中寻找生命的乐趣
尝试新的方式去增添快乐,不需要做很大的改变,仅需要尝试新事物。在自己的住所周围搜寻潜藏快乐的机会。很有可能在那些你一直打算寻找却还没行动的地方找到快乐。如果你有爱人和孩子,那就找些对家庭关系有益的新活动。此外,还可以固定一天跟邻居或是一些要好的家庭开展活动。快乐孕育着无限可能,坚持创新,集思广益而后逐一享受它们,即使一次只能尝试一种方式,快乐就好。
4.寻找朋友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在自己心理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寻找亲人、朋友甚至心理医生的支持。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同样,作为一名与肿瘤抗争的猛士,纵使病痛折磨无情、治疗之路荆棘,只要心怀战胜疾病的决心、勇气和力量,坚持下去,就终能在看似无尽哀痛的长夜后,迎来无比幸福的黎明曙光。
第二封 快乐的力量
我的朋友,今天这封信,我要给您讲一个美丽的故事,这是我身边的朋友遇到的真实的事。
在美国的实验室里,我有个好朋友威斯里,今年48岁的大卫·威斯里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的首席调查员。这个故事是他的经历。
2003年初,他先后听到了两个好朋友不幸的消息,一是韦德患了严重的冠心病;二是詹姆斯被检查出直肠癌,已是晚期。更为不幸的是,韦德的妻子安妮不久后也被确诊为患有乳腺癌,而且也是晚期,医生预测韦德和安妮都只有三个月的生命,两人在伤心中决定:去周游世界。
两人将4万英镑慷慨地交给了旅行社,只向旅行社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因为不知道哪一站是人生的终点,所以请旅行社不要限制他们的旅行时间,直到他们中的一个离开人世,旅行合同才自行终止。旅行社通过调查得知,他们的确时日不多,于是欣然签下了这样一份特殊的旅行协议。
这期间,韦德夫妇邀请詹姆斯一同前往,詹姆斯对此怦然心动,但是我的朋友威斯里却坚决反对,他认为三个人都不应该放弃治疗,哪怕有一线希望,都应为生命争取生存权。
韦德夫妇未改初衷,他们选择了5月7日从英国出发,乘坐豪华游轮到世界各地旅行,而詹姆斯则选择了前往佛罗里达州,接受威斯里对他的治疗。
在威斯里和生物工程实验室其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詹姆斯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他活过了医生预言的“末日”,并继续存活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2004年6月,詹姆斯告别了人世。
这期间,韦德夫妇音讯全无,威斯里悲哀地意识到他们早已不在人世。
2004年11月7日,威斯里突然接到一个从英国打来的越洋电话,竟是韦德的声音!韦德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威斯里,在英国最权威的伦敦皇家医院检查时发现,不仅安妮体内的癌细胞全部消失,就连他的冠心病也处在没有危险的稳定期!
威斯里惊讶极了,一日后,威斯里就抵达了伦敦。韦德和安妮早已等候在机场,看到两人容光焕发、精神矍铄的样子,威斯里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天晚上,威斯里详细询问了韦德夫妇旅行过程中的身体情况。韦德直言,两人当时只贪恋旅途中的美景,根本没空想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且精力越来越充沛。不过,因为一年后他们在旅行中产生的费用已远远超过了出发前交的4万英镑,他们这才回到英国伦敦主动提出了终止合约,旅行社如释重负。而这时,距离他们出发前的2003年5月,时间已过去了整整一年半。
回到家乡的韦德夫妇迫不及待去伦敦皇家医院做了全面身体检查。正是夫妻二人在这次对壮丽大自然的美好体验中,渴望生命长久再长久的意念,让他们身体的细胞结构产生了奇妙的变化,成功击退了医学手段无法解决的病魔!
此时,威斯里想到了詹姆斯,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负疚感:要不是自己强行将詹姆斯拉进了自己的实验室,那他现在也会站在自己的面前,内疚的心竟使威斯里一度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2005年3月,威斯里和他的同事经研究发现:心脏分泌的荷尔蒙能起到彻底控制人体癌细胞的作用!对缓解冠心病的症状和肾衰竭都有疗效!这就是为什么安妮体内的癌细胞莫名消失,韦德严重的冠心病也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根本原因。
2006年6月20日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内分泌学会的年度会议上,威斯里的这项全新的发现成了最引人瞩目的议题。
2008年3月17日,威斯里向全世界公布这张上帝的终极底牌后,举世震惊,这等于为每一个绝望的生命都带来了重生的福音!当美国最权威的报纸《纽约时报》的记者在采访中盛赞威斯里时,谁也没想到,威斯里竟会情绪十分低落地说:“西医鼻祖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说过,并不是医生治愈了疾病,而是人体自身战胜了疾病,但是我对这句话的领悟却太迟了。如果我早5年明白这个道理,我的同窗、优秀的物理学家詹姆斯,就不会在我的无知劝阻下,丧失他原本有权得到的这最后一件礼物了。”
现代研究发现,大脑的额叶、海马、中缝核、蓝斑核控制着人的能动性、认知性、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等,同时也影响着人体器官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各自的特殊功能。
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诸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认知方法,不同的性格,从而产生出对待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现象不同的情绪、意志和处理方法,产生各异的后果。
一个健康的人体“司令部”——大脑,能够统帅全身以积极活跃的方式抵御自然界中有毒有害物质(如致病菌、病毒、物理、化学污染)对人体的损害,或将这种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并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产生新的抗体,锻炼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力,延缓人的自然衰老;并以积极的认知态度正确地对待社会,乐观地应对各种困难、挫折、失败,充分享受人生,永不言败。
为了战胜癌症,在全国许多地方,如上海、北京,成立了抗癌俱乐部,许多癌症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组织在一起唱歌、跳舞,练太极拳、太极剑,欢乐人生,他们不但没有被癌症吓倒,还充分享受人生快乐,因而他们的生命延长五年、十年,甚至完全康复。
我们还遇到过一位老体育教授,他患了早期肺癌,且经气管镜取活检证实为癌变组织细胞,他没有悲观害怕,每天继续练太极拳、太极剑,积极有规律地生活,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一年后不但没有出现生命危机,拍片显示癌块消失了。
人体有细胞免疫系统,如巨噬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有体液免疫系统,如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等,这两类免疫系统在大脑的统一指挥控制下,发挥免疫功能,抵御和消灭癌细胞和各种细菌、病毒的侵害。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矛盾论》中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要我们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并配合外来的药物合理治疗,许多癌症是可以战胜的。因良好的心理、精神状态而长寿的例子太多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西安事变后在台湾被关押数十年,但他以豁然的宽阔胸怀泰然处之,长寿达100多岁高龄。著名的社会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他坚持真理,心怀坦荡也长寿达100多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始人邓小平虽在“文革”中遭受“三起、三落”不改初衷,胸怀大志,经受住了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得以长寿。
纵观历史,因种种原因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而早亡者也不计其数,《三国演义》中蜀国丞相诸葛亮三次就把年轻气盛、心胸狭窄的吴国大都督周瑜给气死了,演义了“三气周瑜”的典故,《岳飞传》中记载的金国元帅金兀术也是因战败而气死。
平民百姓之间、夫妻之间因矛盾到医院就诊所谓“梅核气”者,我曾统计过300多例,有的花费数千元,数万元诊断不出器质性病变,他们因生气吵架而胸闷憋气,吞咽困难,用各种办法如钡餐透视、喉镜、甚至计算机断层扫描(CT)也查不到病因,但其中有一部分数月、数年之后按照由“量变到质变,由精神到物质,由虚到实”的规律发生了癌变,最终患上了食管癌或喉癌。
基础医学研究证实,因发怒、生气一次所产生的自由基、5-羟色胺、组胺、乳酸等有毒有害物质,5—10天内难以完全排出体外,因而大大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损害了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使许多疾病甚至癌症乘虚而入,正像我国清朝末年朝廷腐败,外患无穷,铸成中华百年屈辱史。
有人把体内因生气、激动、不愉快而产生的有害物质比成一台超载的汽车上坡时加大马力所产生的滚滚浓烟,污染和伤害着我们的身体。
因此,我们主张与癌魔、与疾病作斗争中应笑口常开,革命者曾说,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我的笑声中动摇,这是多么雄伟的气魄。毛泽东主席曾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战胜癌魔,也要有必胜的信心和勇气。有部分患者一听说自己得了癌症,首先是精神崩溃,本来能正常生活,也躺倒起不来了,不吃不喝,结果是被癌魔吓死,饿死。
我们说抗癌的司令部就在你自己的大脑中,抗癌的战斗力和主战场就在你自己的体内,面对癌魔就像对待自然界和社会上人们遭遇的一切困难和挫折一样,要正确认识,决不畏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癌魔空间中一切有利的力量集中起来,建立起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对癌围而歼之,同时求助于医学中最佳的治癌方案,最终战而胜之。
第三封 科学了解抗癌疗法
据有关资料检索,全世界每年有600万人被癌症夺去生命。我国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数约130万,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什么肿瘤病人越治越多?为什么癌症死亡率越来越高?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食物等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人体在不知不觉当中受到了慢性损伤外,经常使用化学药物,使人慢性中毒;生活节奏的加快所造成的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不正确的治疗都是导致癌症发病率升高和加速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癌症的治疗方面,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这些看起来是杀伤肿瘤、铲除肿瘤的手段,往往会给癌症患者带来负面作用,甚至是“灭顶之灾”。这充分说明,在癌症的治疗问题上,并没有真正解决其本质问题。也许现在所有的数字都是苍白无力的,但是一个濒死的患者的心声最能说明问题。
陆幼青,男,上海浦东房产展销中心副经理,1994年患胃癌中晚期,术后放化疗数次。第二次手术时上海某医院确诊为“腮腺癌”。安排二十四次放化疗,坚持到第六次后放弃。其在住院期间,用翔实手法和亲身感受,以洋洋数万字著生命留言——《死亡日记》一书,现已出版,兹选摘如下:
又是一个平常的早晨,接着昨日的话题写下去吧。
日记中的长篇大论是罕见的,但想到写这些文字的初衷和它们可能产生的作用,我觉得还是把心里话说出来最重要,至于体味到什么,自可放在一边。
昨天谈的是中国人对癌症的观念,接下来我想谈中国人对癌症的治疗。
如果说中国人的癌症观是一场悲剧的话,中国人治疗癌症更像一幕幽默的喜剧。如果说荒谬的观念让中国癌症病人受苦的话,那么中国式的治疗是在受罪。
我作为一个癌症患者,在整整五年半的时间里,不幸经历了各种治疗方法,我觉得我算是具备了对这个话题说三道四的权利。
中国医院毫无疑问应当是治疗癌症的重要场所,事实上那里也挤满了人。在上海的肿瘤医院,如果您对那里不是很熟悉的话,很难不被那儿的气氛所震撼。天哪,竟然那么多病人,您会认为今儿有什么大事?其实只是平常的门诊而已。走廊里挤满了候诊的人,收费处排着长队,谁想找个地方坐下来,都会觉得很难。
从门诊到住院可能要等一个月,如果在上海正好没有这方面的朋友,听说要加快也有小费的行情,不会少于四位数。
在医院周围方圆数公里的范围,每一家旅店都住满了癌症病人,他们大都来自上海周边地区。由一两个亲属陪同,在简陋而便宜的小房间里,他们煮甲鱼汤,等待治疗,或者像走读生一样,接受着放化疗。在这种压力下,医院变成了工厂,以一种流水线的模式进行癌症治疗:手术——化疗或放疗——请让出床位。
手术一般是出色的,原因是熟能生巧。中国外科医生不比外国差,老外那个工作量根本不值一提。中国医生一年要在病人身上划多少刀?
虽然明令禁止,但给手术医生的红包是少不了的。有的病人对自己估价很高,因而给医生的红包也很可观,现在已惠及麻醉师等协作人员了。
化疗和放疗的中国特色就更浓了,很少有人问你是否需要这个,能否接受?倒是有人关心你的钱包是否丰满,是否有医保?因为不同的化疗方案价格相差几十倍,化疗辅助用药大多都是自费药,价格离谱。
我接受过几次化疗,但在我自己找到的医学书里清楚地写着,化疗对我的病有效率只有10%,想想也是,把自己全身灌满毒药,只因为身体里边有个地方长了个病灶,从常理来推测,也是一件低效率的事。我果断地把另一半化疗处方扔了,因为,我同室的八个病友,全在按质按量完成了化疗,一年内死去。
中国大部分肿瘤病人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先是用廉价的、国产的、毒性可能跟农药差不多的化疗药,然后,眼看着体力不支,化验单上的数字直线下降,满头黑发一夜尽枯,然后遵医嘱去医院门口的药店或某公司购买辅助药物:止呕吐的、升白细胞的、增强体质的,它们都有一个特点,量少价高……
这里,中国癌症患者最缺乏的永远可能是那个令人心酸的话题:钱。在肿瘤医院的收费处,厚厚的一叠百元大钞递进去,一条轻飘飘的收银条飞出来,这样的情形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中国治疗癌症到底要花多少钱?简直没人讲得清。一般而言,钱越多,生存的机遇就越大。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中国肿瘤患者在两手空空后死去,让家人体味到人财两空的失落,甚至家徒四壁,却负债累累的绝望。
前文提及的那些住在医院边上小旅店里的癌症病人,大都喜欢带着现钱看病。一般是五到十万的预算,他们的家属每天吃着伍元一盒的盒饭,却不吝于购买上千元的一支针剂。等到钱箱空了的那一天,治疗也就结束了。……写到这里,我心里真是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我能够生存至今,应该感谢医院和医生对我的精心治疗。但同时,我又是中国式流水线治疗的反叛者,我自作主张地停止了医生要求我做的化疗和放疗,我没有听医生的话,在很多方面……
……中国医院想更好的履行他们的职责,但专业医院的稀少和病人众多的反差,使得他们压力重重,难以改变现状。科研的滞后,使得治疗水平难以长进。丰厚的利润,低成功率却几乎不受指责的现状,使得他们几乎没有危机感和进取心。而从业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更是影响了他们的声誉和加重了病人的痛苦。
真不知这一切什么时候才能改变……
……我尽量用客观和冷静写下这些文字,写下癌症病人的种种遭遇,不在于指责什么,而是希望有人正视这些问题,让我们能为身边数百万的肿瘤患者做点什么……
可以说,手术——放疗化疗——请让出床位,是传统流水线常规治癌的一二三步曲,而许多患者都走过了这一二三步,而这致命的三步,又给患者带来了什么呢?人们把传统治癌的三步曲归纳为“三了”政策,不无道理,即:“钱花了,罪受了,人没了”,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传统模式治肿瘤就是采取一个“杀”字,这种针对瘤体的局部的片面的治疗方案正是西医治病的思维方式,这就注定了它在治疗上先天的缺陷。治疗肿瘤应该是整体治疗!手术理论上对早期、原发性患者有效,但实际上:①这个“早期” 很难定义,很多病人在手术台上因为发现已转移而不能手术,白白地挨一刀,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更促使病情恶化;②大多数人发现患肿瘤时已是中晚期了,再做手术已没有意义;③本来是中期或早期的病人因为手术后的损伤或不规范的手术治疗,反而加速了癌症进入晚期;④手术后病人的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导致癌细胞急速扩散;⑤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徐泽教授经过三十余年对3000多例肿瘤手术患者的随访发现,绝大部分的患者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和转移,部分病人甚至在手术后数月内复发和转移。手术对某些患者来说,已经不再是治疗的手段,而是痛苦剂和催命符。
常规放疗有很大的局限性,对身体伤害也很大,放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大量的正常细胞,造成白细胞下降,免疫力降低;常规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大量杀死正常细胞,使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且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癌细胞基因 ( 现代科学证实,化疗本身可致癌 ),致使肿瘤最终失去控制,出现复发、转移。其实,癌细胞是不怕杀的,生物学原理表明,癌细胞一旦遇到不利的条件如刺激或中伤,它们就发生转移甚至隐匿起来,由分裂增殖期迅速进入静止分裂期(G0期),任何药物都无能为力。绝大多数肿瘤患者首先接受的就是这个传统的治疗模式。可是,仅在我国,每年有140多万人死于癌症,人类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功过,历史自有定论。现代科学的检测设备能精确地对肿瘤患者作出诊断,但在治疗上显然是片面的,不科学的。遗憾的是,传统治癌模式的致命缺陷并没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众多晚期癌症患者是被这种治疗模式无情地拒之门外后,抱着侥幸心理才选择“缓释库疗法”。有幸的是,正是这种无奈的选择给他们带来了一线生机。
第四封 关于癌症
1969年12月9日,《纽约时报》刊登一幅正版的广告,是给尼克松总统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大致是请求总统做出防治癌症的财政预算开支,和这些文字搭配在一起的,是一幅极具震撼力的图片,一堆癌症细胞任意地聚集成团,从报纸的底部贯穿全版。这些细胞有些从团块上剥落,形成转移性的小颗粒,在文字间四处喷洒。癌症(cancer)中的字母e和r被这些细胞吞没了,就像乳腺癌把骨骼穿透一般。
这张图片触目惊心,让人过目难忘。癌细胞狂躁地到处翻滚。他们疯狂地分裂着,它们在人们的想象中移动着。这就是癌症的本来面目——狰狞、惨然而夸张。在那种放大中,还有一种深层的共鸣——仿佛癌症已经击中了民众灵魂中震颤的焦虑。
我知道癌症看来像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以及什么样的结果。这种病使我失去了母亲,我知道,在生活中,一直面对得不到答案的问题,那是什么滋味,我也知道,当癌症病人可以得到最好的照顾时,并且坦然面对和对抗癌症时,癌症病人、他们的医师和家属,都可以活得十分优雅和自在。
可能不只是您,起码还有我们——肿瘤研究者或肿瘤医师,都在期盼抗癌新时代的到来。
第五封 抗癌的现状
人们与癌症斗争已有几百年了,手术治疗100多年,放疗70年,化疗50年,但至今癌症仍在人群中猖狂肆虐,收效甚微,并且发病率在上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按1995年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癌肿744万人,每年死于癌肿人数500人。我国2005年癌症发病人数280万,死亡人数近200万,就死亡率而言,肿瘤高居各病之首,成为当代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1975年美国政府宣布了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向癌症宣战”,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攻克一种疾病作为国策之一,企图用强大的国力来攻克肿瘤。但事物的发展常常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1993年美国防癌委员会在总结“向癌症宣战”以来的研究进展时发现,15年中投入了150亿美元,癌症发病率上升了7%, 5年生存率仅提高了4%。我们学术界及临床医师应该冷静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自己几十年的实践病例进行认真的回顾、分析、总结、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我们半个世纪以来防治癌症成功与失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什么传统疗法没有明显降低死亡率?究竟传统疗法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缺陷?应该如何完善它,纠正它的不足之处,使之更臻完善?在继续按照传统的思路提高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疗效的同时,还应另辟蹊径,寻找治疗癌症的新途径。
目前世界上,癌症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疫苗获得成功。科学家并没有提供有效手段及药物,而临床医生在癌症治疗上既迷茫又乱用。
美国的科学家和统计学家表示,肿瘤的基因十分复杂,即使是在同一部位的肿瘤,一种药物对某个病人有治疗作用,但对另外一个病人可能毫无用处。
今天的医师,可以操作大型的现代化仪器,他们拥有超凡的诊断能力,今天的医师,大多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他们拥有找出疾病和把它消灭的能力。但是对于癌症,医师们有些手足无措。有些癌症在治疗中不允许失败,因为癌症给予的时间太少了,治疗一次的失败,让您失掉了有效治疗的机会,像胰腺癌、卵巢癌等。
在这种背景下,肿瘤研究者和医师们,迫不及待地要找出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既简便有效,又不伤病人的身体,来使数以万计的癌症病人生还或不再复发。
我是众多的肿瘤研究者中的一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了“癌魔空间结构理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的治疗理论,用于指导癌症治疗。以“癌魔空间结构理论”作为肿瘤临床治疗的理论基础,坚持以“整合医学”为指导思想,有机地、合理地把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融为一体,发明了以肿瘤自身作为药物载体的“缓释库疗法”核心技术,及“活化化疗”“活化放疗”“三氧治疗”“心理治疗”等支持技术,从而掀开了现代临床肿瘤治疗学上的新篇章。
第六封 我和“缓释库疗法”
我是“缓释库疗法”的发明者,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缓释库疗法”的实质就是改变了传统化疗的给药方式。
简单地说,由缓释制剂、化疗药物、免疫佐剂联合形成的抗癌复方药物,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彩超或内镜的导引下,直接注射在肿瘤内,在20天内抗癌药物逐步释放,杀死癌细胞,既避免了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又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同时被复方药物杀死的癌细胞释放出的自身肿瘤抗原,在免疫佐剂的协助下,激活机体的系统性免疫反应,从而起到清除复发或转移癌细胞的作用。
该疗法缩短了治疗周期,降低了用药剂量,没有毒副作用,抗癌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下降了。
我还把国外的三氧医学、冷煎中药等技术引入中国,应用于临床治疗,形成了以“缓释库”治疗为主,“活化化疗”“活化放疗”、中医药结合、心理治疗为辅的整合医学治癌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治癌新技术。已经治疗了近3万例晚期癌症患者,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第七封 走出治癌怪圈
这封信的所谈,是目前在治疗癌症方面国内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不愿看到的,也不愿谈起的,但是,这个问题是每个癌症患者必须要知道的。
民间曾有“要发财,去看癌”的说法。一些人用所谓的“偏方”“秘方”“新发明”,昧着良心欺骗肿瘤病人。
在正规医界,也存在“搭个台子就唱戏”的不良倾向。一些普通大夫没有接受严格的肿瘤学的训练,半路出家,贸然就当上了肿瘤专科大夫。一个普通大夫,他可能考虑的是上了手术台,还能不能下来;一个专科大夫,他不光要想到瘤子能不能切下来,还要想到该不该切,切除后还有哪些配套措施。
癌症患者面临着太多的无奈。各省的肿瘤医院、三甲医院床位、医护资源等有限,根本就无力面对这样庞大的病患群体,使患者不能及时就医;我国治疗癌症除中医外,基本上都是照搬国外的,效果普遍差,而治疗花费大,患者每每都人财两空,所以不少病人一经确诊就放弃了治疗,回去等死,还有些人为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选择了自杀;遇上扩散、转移、复发,医生束手无策,患者只能绝望地眼睁睁去等死;多年来一些医院的医德医风不正,崇洋媚外,因循守旧。更可悲的是,更有些医院为了自己医院的创收,强留病人,过度治疗,不少患者最终抱憾而终。
一次常规化疗的费用可以有很大浮动,可以是3000元,也可以是数万元,这就要看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医生会劝说患者用较昂贵的化疗药。本来只需要做6次化疗,但是医生往往会做到8次甚至更多。国外曾比较过化疗4、6、8次的效果,发现4次效果与8次一样。
一个合格的肿瘤科医生要能抵抗得住诱惑,不被昂贵化疗药的高提成所腐蚀,在个人利益和患者健康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癌症对老百姓而言,就是一人得病,全家返贫。
因此,建议您不要慌张或盲从,求疗效而不是求医院,寻找专业的肿瘤专家,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无论是作为医生还是家属,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无外乎两个:减轻患者痛苦和延长患者生命,无论是在低级别还是高级别的医院进行治疗,只要没有达到这两个目的,都应该说是不成功的。有时候家属因为高级别医院医生的一句没有治疗价值就放弃治疗,否定其他的一切治疗手段,反而耽误了患者的治疗,使本来有生存希望的患者枉送了性命。
第八封 思想决定出路,行动决定命运
这封信我就是想提醒您,不同的思路决定不同的出路,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命运,这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国内医学界对肿瘤治疗的现状,我非常不满意。肿瘤治疗,最重要的是第一次,第一次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决定了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不少癌症病人治疗失败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癌症进展较快,另一部分原因就是选择首次治疗方法不当,致使病情延误,失去彻底治愈的良机,也给后续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患者生存质量大大降低。其实,首次治疗的选择与患者就诊的第一个医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患者首先看的是外科医生,就被建议先行外科手术治疗;如果患者首先看的是放疗科医生,就被建议先行放射治疗;如果患者首先看的是化疗科医生,就被建议先行化学治疗。
实际上,在这个阶段,医生和病人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诊断是否正确?什么治疗对病人的生存最有利?肿瘤病是很特别的!它易转移、易复发、易种植和易扩散。
作为一名肿瘤医师,我有义务也有必要让大家消除误区,树立正确的治疗理念,让每一位患者接受综合的、规范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得到最大的治疗获益,即努力让每一位有治愈可能的患者获得治愈,而对于无治愈可能的晚期患者,则本着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态度,尽可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减缓痛苦、延长生命。
综合、规范、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目前国际上治疗癌症的根本原则,简而言之——治疗癌症“没有最佳手段,只有最佳方案”。
请您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好自己应该走的路,治愈癌症的梦想就会早日实现!
第九封 美丽的谎言
这封信,是因为癌症病人的家属们都会不约而同地问到同样一个问题:估计病人还能活多久?
每每这时,看着渴望能从我这里得到一个乐观答复的病人和家属,我都很难直接予以回答。
医生的作用不是判断病人什么时候死亡,不是给病人判死刑!医生的作用在利用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去综合分析病人的病症、相关的检查结果,然后判断病人的实际病情,并由此制定一个最适合病人的诊疗方案,希望能最大限度控制病人病情的演变,进而取得一个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而肿瘤病人的诊治,尤其是中晚期且原发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的病人,这种无限活下去的希望,实际上是一种善意的、美丽的谎言!
因为我国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没有多少人能接受自己是癌症晚期的那种毫无生存希望的绝望!这个观点也许并不被所有的人认同,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病人本身的病情知情权。我有时会对病人家属说,哪怕病人明天就会因病情恶化而死去,但仍希望让他(她)今晚带着无限的希望进入安详的梦乡!这种时候,对病人而言,是一个善意的、美丽的谎言,而对家属,我们会如实告知病情。家属只有知道真实的情况,了解并接受那最残酷的现实,熬过最难煎熬的心灵炼狱后,才能坚强地站立起来,并积极地参与到病人的看护工作中去!
真诚地希望通过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及病人的一起努力战胜癌魔。
第十封 抗癌路上,我与您同行
非洲谚语: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独行;要想走得远,就与人同行。
在抗癌的道路上,我愿意与您同行。
我,时时刻刻愿意在您身边,
您,是我的挚友,特殊的挚友。
我,给您出谋划策,无论是近期还是久远,
因为您需要我,我不能抛弃您。
我,给您安慰,让您从失意中走出,
不让您的天空呈灰色,不许您沉溺在阴影里。
您可能会使我大伤脑筋,也可能会让我好心伤,
毕竟,您是癌症患者,
但请千万不要忽略——未来的美好,人生的价值。
我时常在脑海里,排练着与您聊天的话语,
我定会打败您的绝望,让您重燃对生命的渴望。
我与您同行这么多年,我了解您,我只希望您能更好,
毕竟我们还有那么长的路要行。
去未来的路上,您真的需要我,
我与您同行,永远不会离开您。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或贪生怕死悲戚戚,或向死而生坦荡荡;或浑浑噩噩已惘然,或尽心竭力终无悔。从某种意义上讲,恶性肿瘤给了所有肿瘤患者们一次正视死亡、审视生命的机会。
我相信,在看过十封信后,您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学着在战略上用豁达乐观的心态藐视癌症,坚信治好癌症的可能;在战术上用顽强坚定的意志重视癌症,把握好每个治疗细节;在战斗后靠经验远离癌症,拥抱美好幸福的生活,成为抗击肿瘤的斗士,知难而进的强者,乃至浴火重生的英雄。
诚祝早日康复,更愿别来无恙!
第六篇 杂谈
6.1创造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的空间
我国以前是只有国家主办的公立医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模式逐渐暴露出效率的低下以及与目前我国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相适应。随着矛盾的逐步深化,医改已势在必行,政府经过多年的试点与经验积累,我国的医改目前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医疗市场已逐步成型,政府功能已逐步明确。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形成,免不了市场竞争。而作为新生的民营医院,如何跟实力强大、人才济济、技术先进的公立医院竞争呢?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政府定位明确、政策导向正确,才能形成所谓的“自由”竞争。
1.何谓“民营医院”
民营医院是全部用民间资本(含外资)依法建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医疗机构,是一种特殊的科技密集型企业(福利型民营医院除外),其产权界定到市场竞争中的个体,有明晰的私有产权。作为企业,当然要营利,并靠盈利支付薪酬、搞好福利、保持医院的继续运作和发展;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管理和经营医院,在市场竞争中达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作为经营医疗服务这种特殊商品的民营医院,又有严格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殊性,既要营利又不能仅仅为了营利,或者只是唯利是图,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即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在二者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两效双赢。
2.政府对民营医院的性质定位问题
2000年6月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公布了一系列建立营利性医院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优惠有两条:一是营利性医院经营前3年免收所得税;二是营利性医院可放开收费。那么在这么好的政策下,民营医院应该非常受欢迎,可出乎意料的却是很多民营医院不想申请成为营利性医院,反而去申请成为非营利性医院。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很多民营医院还不具备提高收费的技术和设备条件,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实际上只能靠低于国家标准的收费来吸引病人。由于政策的不确定,导致当时管理上的一些混乱,导致对民营医院的性质定位不明确。
同年,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在界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营利性医疗机构时,就清楚地界定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城镇个体诊所、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一般被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这些都是民营医院进行规范化运作的政策依据。
3.目前政府对民营医院的政策倾向
在医保定点政策上,除了少数民营医院比较幸运,大多数民营医院都被排除在医保定点单位之外。特别是在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后,一些地区不允许政策规定的非政府主办的非营利医院存在,民营医院“一律”成为营利性医院,而营利性医院“一律”不得成为定点医院。所有制上的歧视依然存在,虽然目前不少患者冲着民营医院的特色和服务而来,可因为国家政策规定民营医院都不能成为定点医院,所以还是影响了民营医院的病源。这样一刀切是不合理的。从多次民营医院经验交流会上得知,有95%的民营医院都认为国家在对待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政策上不一视同仁,对民营医院缺乏必要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险、职称评定、贷款、用地审批等方面。在有的省公布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选择名单中,没有一定数量的民营医院,这样就在无形中减少了群众就医的范围,不利于公平竞争,同样也不利于公立医院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一些民营医院已经具备了与公立医院竞争的条件,一些进入定点医院的民营医院表现不俗。但就总体而言,我国营利性医疗机构从床位、手术量、门诊量上都处于绝对的弱势,称得上医院的不到医疗机构总数的1%。虽然进“定点”不是民营医院的唯一出路,但民营医院应该拥有一个能够公平竞争的大环境。
在民营医院进入社会的问题上,开始一段时间也是由于没有政策的支持,民营医院一律不允许开展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所以民营医院不可能进入社区。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中央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有针对性地破除民营资本的壁垒,并逐步扩大具备条件的境外资本设立独资医疗机构试点,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的政策。
政策的开放使民营医院看到了希望。虽然政策的“坚冰”开始被打破,但要得到真正落实还需要时间,还需要卫生部门、社保部门、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
4.民营医院发展与政府政策的“三步曲”
第一步,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不公平竞争及民营医院内部的不公平竞争阶段。公立医院的低效益与目前医疗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致使政府不得不改变管理模式,并进行医疗改革,同时让民营医院准入,打造一个“自由”竞争的局面,以刺激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政府的想法是非常好的,是通过国际借鉴和多方论证得来的,但就是在具体政策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就目前政府的政策导向来看,政府是想改,是想引进,但政策一直不明朗。先是在民营医院的性质问题上,到底是营利还是非营利直至最近才弄明白。前期政策的不明确导致了民营医院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还有在医疗保险、职称评定、贷款、用地审批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虽然这种趋势在一定的时机已经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民营医院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还不具备与公立医院竞争的实力,政府如果真的要引入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形成“公平”竞争格局的话,就必须在政策上有一定的倾斜。民营医院自己已经看到了自身的问题,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其民营医院的特色和服务,在一些专科方面以特色见长来吸引顾客,在服务方面以更加的人性化来吸引顾客。在面对社区这块土地时,民营医院一样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本来在社区这块是有用武之地的,结果由于政策的原因一直进不去,直到最近才打破僵局。前面我们看到的多是一些僵局和不公正,但是如果从政府的政策趋势看,民营医院还是很有希望的,政府政策倾斜逐步明显,而且民营医院已经度过了最艰苦的时期,民营医院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2004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中关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政策即社会组织或个人可以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及其他财产作为投资或捐赠,单独或联合举办社会公益性医疗机构或经营性医疗机构。国家在信贷、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促进民办、民营医疗机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导向是鼓励、促进经营性医疗机构的发展的。因此,随着政策的逐渐明朗,营利性医疗机构将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步,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充分竞争及民营医院内部充分竞争阶段。政策的明朗及政策的倾斜,使得新生的民营医院得到快速的发展,一举打破了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格局。此时的民营医院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已经具备了与公立医院竞争的实力。因此,此时的政策导向也应该随之而发生变化,此时的政府应该努力打造一种相对公平竞争的大环境,与先前打造“自由”竞争的环境有着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于此时的公平竞争环境更大地发挥了市场的作用,此时的医疗市场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政府此时更多的是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第三步,民营医院的主导时期,即民营医院内部激烈竞争时期。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其自身的优点逐步显示出来,并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此时以民营医院内部竞争最为激烈。因此,政府的政策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医疗卫生这块毕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安全,所以此时政策应该略倾向于公立医院(此时的公立医院应该是区域内最有实力的综合医院、布局合理地提供基本医疗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血站和急救中心及部分社区服务中心),政府必须扶持它们的发展。同时,在对待民营医院的政策上,此时政府可以有目的地引导一些民营医院向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转变,此时的非营利性与现在的有明显区别,此时的非营利性是指向那些弱势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以慈善性质为主的医疗机构。要想真正地做到这一点,政府的政策在对待这一类医疗机构时也应该有明显的倾斜,使得这类医疗机构真正做到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
5.国家需要给民营医院的发展创造一个健康的空间
(1)解决法律政策环境滞后于民营医院发展实践的问题
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都是依法成立、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求发展、自担风险的医疗市场主体,靠市场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都要满足政府的政策目标,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公共产品与福利产品,目前适用的法律法规仅有《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应当看到,民营医院不具备公立医院目前占有90%以上卫生资源,享受税费优惠、财政定额补助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市场准入方面,也与公立医院存在很大的差异。申办民营医院即使具备了资质准入和办医条件,由于受区域卫生规划的限制,机构设置难以得到审批;获得批准开业、为数很少的民营医院在建设用地审批、资金借贷、药品集中招投标、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等级评审、职称晋升、人才引进、员工培训、政策信息等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支持与保护;有的民办非营利性医院按质按量完成了政府委托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却得不到公共财政预算支持与财政补助;民办营利性医院不仅难以得到开办期前3年免税政策落实,营业税、所得税税率与一般工商企业没有差别,还要支付名目繁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负担沉重。发展民营医院需要立法先行、政策到位、措施跟上,重点规范好对资源利用率低、资不抵债的公立医院改制为民营医院的扶持措施、国有资产保全、风险防范及处置责任,以完善内控、扩充资本、提高效益,有效改善运营状况。
(2)及时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尚未覆盖到位的问题
社会保障是每一个劳动者都应享受的合法权益,民营医院也不例外。目前,民营医院尚未建立起规范严谨、组织有序、运转协调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未纳入社会统筹、发放范畴。由于民营医院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对主管部门不存在人事任免、资金拨付、档案保管等方面的依附关系,在事关民营医院员工生老病死问题上,主管部门存在管不了、不愿管、不想管的状况,以致民营医院成了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员工缺乏稳定感,工作难安心,从而直接制约民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3)放开医保,让病人选择医院
对于医院来说,是否医保定点决定了你是否能吸引享受医保的人员。因为医保人员相比于自费医疗的病人具备更强的消费能力,可以说是患者的主流。能否成为医保定点单位,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民营医院的生存。
在医保定点政策上,除了少数民营医院比较幸运,大多数民营医院都被排除在医保定点单位之外。
尽管一再有报道称医保要对民营医院开禁,但具体的政策法规尚未出台,纳入医保的民营医院还是非常少,完全跟不上民营医院发展的速度。
6.加大政府对民营医院的扶持力度
二十多年的实践表明,民营医院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即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要发挥民营医院的优势作用,政府和相应的主管部门要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对民营医院进行合理定位
自1996年,我国出台了多个有关卫生医疗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我国今后医疗服务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目标,建立了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框架。其中《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定位是它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体和主导地位。但同时又规定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承担基本医疗任务,代表区域性或国家医疗水平,对“政府举办的”“社会捐资兴办的”“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医疗机构一般定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而“个体诊所、股份制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则一般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政策的这种规定实际上重新固化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地位,对民营医疗机构很不公平。事实上,发展民营医院是由卫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一方面,医疗服务产品的生产不像水、电、气等产品,不具有由大量沉淀成本造成的规模垄断性质同时,患者的需求多方面、多层次,整个医疗市场是可以细分的,大医院、综合性医院有竞争优势,小医院、小诊所也有广阔的生存空间。所以,多途径、多形式办医是一种必然。对政府而言,只要能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不论是通过公立医院还是通过民营医院,都是很好的选择途径。对于民间资本,只要能执行政府制定的指导价格,有利于满足政府的政策目标,都应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并适时地放宽准入限制,允许其投资兴办民营医院。卫生活动还有特需服务的内容,其受益人是单个消费者,其消费水平主要受消费者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在现实经济条件下,政府没有能力全部满足这些特殊需要,这部分卫生活动不应列入政府包办的范围,而该完全让位于社会资本,由社会资本根据市场需求来提供和实现。发展民营医院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兴办卫生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医疗需求,有利于引入竞争,降低医疗市场价格,减轻广大患者的医疗负担。
(2)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民营医院创造必要的发展空间
发展民营医院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发展民营医院必然对公立医院构成竞争压力,从而会相应推动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同时,发展民营医院也必须以公立医院改革为基础和支撑,没有公立医院的改革,没有卫生资源的充分流动,民营医院就难以集聚必要的生产要素,发展民营医院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
(3)切实为民营医院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目前行业管理上民营医院受到诸多的不公平待遇。从有关调查情况看,民营医院反映最强烈的是国家对待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政策上不能一视同仁,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建设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护。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险定点、人才引进、职称评定、政策信息、大型设备购置、建设用地审批、资金借贷等方面。此外,还有民营医院不能正常上等级,卫技人员不能参加有关的行业协会,卫生主管部门下发文件,很少发到民营医院,卫生系统的会议也很少邀请民营医院参加,等等。致使医务人员不能安心在民营医院工作,民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与制约。切实为民营医院的发展创造公平、公平的竞争环境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民营资本进入卫生领域时,按照公平的“国民待遇”原则,对民营医院的设立条件、资本审核程序等,要与一般公立医院一视同仁,不应另行设置门槛;二是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指导价,所获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不论是非营利性的还是营利性的,都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定点医疗机构资格;三是民营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统筹的标准要与公立医院“接轨”,民营医院在人才引进、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参加学术组织及学术活动、等级医院评审、有关卫生政策知情等方面,要享有与公立医院相同的待遇;四是为培育有效竞争的医疗市场,在民营医院发展初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民营医院进行一定的政策扶持。如除了已经明确的税收优惠外,还可以根据民营医院的公益性程度,对其基本建设项目实行全免或部分免交城市建设配套费和有关规费。用地方面可根据实际医疗业务需要核定合理的规模,按公益用地性质实行协议出让,对用地规模较大的可分期支付出让金,对其中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的用地还可申请划拨使用。
(4)加强监管力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出发,积极转换自身角色,转变政府职能,逐步从办医院转到管医院,不当医院的“总院长”,不再“另眼相看”民营医院,按照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规定和要求,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根据卫生事业自身特点,理顺和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卫生全行业的执行监督管理力度,为民营医院的发展营造一个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6.2对“看病难,看病贵”的几点思考
现如今,“看病难”已经不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所说的“看病难”,因为缺医少药的年代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消失了,如今的“看病难”,体现在由于高额的医疗费用,老百姓看不起病,有病得不到更好的医治,“看病难”是由于“看病贵”引发的。“看病贵”确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新近的热门话题,我一直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从表面看,与我国收入两极分化有关,与医疗收费提高有关,与药费贵有关,与医院存在的“红包”“回扣”现象有关。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则与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有关,与现在医药行业存在的过度竞争有关,与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有关。
1.医改使过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浮出水面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国家投资的方式发展医疗卫生行业,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发展,一直带有社会福利性质,这就给人们形成一种观念,即看病不需要花很多钱。那时医生的工资和医院运转的办公费用都是由政府来负担,国家不堪重负进行了医疗体制改革,要求患者负担一定比例时,这种矛盾就浮出水面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看病贵”是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反映,是长期以来医疗体制内部深层矛盾表面化的反映。从过去享受公费医疗、合作医疗到现在需要为自己的健康增加支出,必然会引起这种反映。
2.药品行业存在的过度竞争直接催生了“看病贵”
医药行业的过度竞争现状直接影响到医疗行业,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看病贵”。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改革开放以来,医药行业的急速发展使我国药品生产、经营有了急速的变化,表现在药品的品种急剧增加,药品价格一路飙升,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更推动了价格的上涨,一方面增加了临床医疗的选择性,另一方面也将新药成本带入医疗成本,药费贵也就不足为奇了。
(2)我们国家对于专利的保护不足,新药一经批准就可以多家转让,造成多家竞争的局面,而专利期过后,各种仿制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国家对此几乎熟视无睹,缺失监督制约的机制。可这样一来的结果,是同一产品的厂家多如牛毛,各厂家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恶性竞争,利用回扣等不正当手段促销,开大方的现象也就会出现。
(3)近几年,发改委不断出台药品降价措施,责令医院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进药,意在控制药物市场,但治标不治本,老品种药物没有了利润,厂家就采取各种手段如改变规格、包装再申报,经过批准再投放市场,又可以以“新药”的价格来提高药价。药事管理部门不负责任的审批,已形成了一个怪圈,造成了市场的混乱。
3.医院的自身发展,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医改后,政府财政划拨的资金在减少,有些医院甚至“断奶”了,改革给医院带来了压力,也赋予了动力。“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医院在竞争中的命运,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医院普遍都采取了两方面措施。
(1)扩大医疗范围,引进先进设备。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临床诊断水平,不管自身是否有能力,每个医院都在尽力扩大诊疗范围,并加大了资金投入,引进各种大型医疗设备和新的医疗技术,这样就不免会产生盲目的收费和过度的检查,结果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2)医院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医院业务收入。医院内部制定各项经济指标,职工分配贯彻的是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按增收节支比例提取奖金,增强了职工的竞争意识,于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应运而生。
4.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自我保护,其结果导致过度检查和治疗
医疗行业是充满风险的行业,并不存在100%的把握,再者,当前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医生为了避免卷入医疗纠纷,往往不得不采取一些过度保护措施,包括:检查过细,用药过度等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也是造成“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已经悲观地预言,我国的医疗模式会最终走向美国的医疗模式,即无论看什么病,都按指南上进行,唯恐越雷池一步而造成意想不到的纠纷。
5.“看病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措施,有新农合保险、城镇居民保险、城镇职工保险,使我们国家内人人享有了基本医疗保障,但在运行的过程中比如医院方面,应当用制度和措施加以控制和限制,使患者得到最大的利益。
(2)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人都要有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的意识,发挥社区服务的作用,把预防疾病当作头等重要的事业来做,让每个居民提高认识,不能等到生病的时候才知道健康需要支出。
(3)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兴办医院,在保证职业准入制度(执业医师资格制度)的情况下,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医院给予政策优惠。
(4)加大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对医疗行业中存在的收红包、拿回扣等等不正之风给予坚决打击,情节严重的可考虑限制其职业准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对医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大处方、乱开单等增加患者医疗负担的现象。
(5)为了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避免走美国以指南为本的老路,从立法的角度,更好地保护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两者的权益,通过法律途径,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只要改善了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看病贵的现象。
6.3浅谈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由我国著名大学知名医学专家、教授联合发起的医生组织“希波克拉底医疗圈”里这样定义正常的医患关系:“患者可积极诚恳地与医生进行交流,而一个好医生应当是一个顾问,他会把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事情都告诉你,然后由你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判断。因为这种信任,医生才有可能放下思想的包袱,充分发挥,即使只有1%的希望,也愿意尽百分之百的能力去尝试,否则,‘不信任’只能带来医生的畏首畏尾、明哲保身,最终损害的是患者的利益。”
而当今的医患关系并不平和,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医方和患方。
医方:其一,医护人员收入偏低。众所周知,医生是一个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职业,但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的强度和风险并不相称。在我国各行业收入排名中,医生的收入排在10名以后;而在美国,排名前8位都是医生(不同专业);其二,医生工作量大。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相当多地集中在大城市条件好的大医院,医生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方面提出的疑问和必要说明,而小医院医疗资源缺乏,诊治病人的技术水平相对差一些,不能适应病人的要求,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潜在矛盾;其三,医方的工作心态。医生收入低,工作量大,风险高,加上社会负面舆论较 多,部分医生心情压抑,工作抱着打工心态,对待病人只是机械性地照章办事,难免缺乏关爱之心,较少发扬“医者父母心”的精神。
患方:其一,对医务工作过高要求。由于医疗存在的未知性与风险性,即使在医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疾病诊断困难,治愈无望,有些疾病还有较高误诊率。我国医疗机构的误诊率和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高,而患者对医务人员要求只许成功,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是造成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其二,患者是“上帝”的意识。一些患者自认为我花钱看病就是“上帝”,而忽视医疗行业的高风险、难度大、复杂等特点,稍有不如意便不满,求全责备,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其三,医患关系物化,医患情感淡化。随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的诊疗设备代替了医生的诊疗活动,仪器的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患者的倾诉,医者与患者的直接交流似乎显得无关紧要。
医患双方权利的泛化和义务的弱化加剧了彼此的不信任。医患双方医学信息的不对称、地位的不对等,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一旦在现实中失落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在审视诊疗过程中防备心理有余,信任态度不足,不遵医嘱和拒绝治疗合作的情况增加,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再加上某些媒体所谓关注“弱势群体”炒作有余,理性分析不足,这也加剧了医患间的戒备和对峙。
医生和患者原本是站在同一阵线,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在媒体过度炒作中,医生和患者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医疗工作高风险和局限性的不理解,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放大部分医生的收红包拿回扣现象,媒体试图扮演锄强扶弱角色以唤起大众的共鸣,对医患冲突直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
再看看国内的医患关系中的奇怪现象,就是医患纠纷特别多。医患纠纷并不代表医疗事故,在国外,医疗事故的处理,通常会走法律、保险等途径,但在中国,患者的素质差,总认为医院处于强势一方,维权渠道不畅通,维权成本太高,一场官司下来,程序繁琐、周期漫长,得到的补偿也许还没有“闹”来得多,“告不如闹”成了老百姓的普遍心理预期。“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在繁文缛节和给钱了事之间,后者成为民间的一种常态选择,“医闹”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所谓的“医闹”是指受雇于医疗纠纷的患者方,与患者家属一起,采取各种途径,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从中牟利,并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组织或个人。医闹并不是患者本人或家属,而是借炒作医疗纠纷进行商业运作获利的第三方,是医患矛盾的导火索,是社会的阴暗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真正是医疗事故倒也罢了,可往往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到位、患者的医疗知识缺乏、患者的不信任以及患者在治疗上不顺利,而导致患者和家属与医院之间的一些矛盾所在,甚至有的根本就是误解。
我开办医院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不无例外地也遇到过医闹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年男性,东平本地的一个肺癌患者。
由于我们医院在当地很有名,一般当地的癌症病人都会来我们医院诊治。这个病人来到我们医院已经是肺癌晚期。在住院期间,我们按照病人的病情制定了治疗方案,做了“缓释库”治疗和“活化放疗”,住院一个疗程后病人就回家住了一段时间。由于癌症晚期,病人的体质很弱,虽然一个疗程过去,癌症肿块被控制不再生长,但病人症状和体能未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就到东平县医院再次住院,经过检查病人出现了肺炎,不知何故,病人家属就跑到我们医院开始闹,认为是在我们医院住院时导致患者得了肺炎,我们的医生反复解释,几番解释无果,引得病人家属大闹泰美宝法肿瘤医院。
于是,医院的大门口被车辆堵住了通道,医院的楼前挂着黑色的横幅,医院的二楼大厅来了十几个人,手拿锅碗瓢盆,用力敲打,震耳欲聋的响声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医生护士烦了,病人们也烦了,医院的领导层更是很焦急,报警!110的警车来了,远远地看到警察来了,就有放哨的通知,停止了敲打,警察一走,马上又开始了,如此这般反反复复。最后通过法律部门的帮助,才完结此事。
全国有诸多的此类事情发生,为此,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的《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今后,医闹、号贩将受治安处罚甚至被究刑责,但收效甚微。可以看出,医患关系的高度紧张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产生的医疗纠纷不断,有些地方甚至屡屡传出病人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消息,这的确让人倍感痛心。
医患纠纷当然不是现在才有,历史上的事例颇多,如果遇到骄横的权贵,医生生命受到威胁的事例并不少见。比如名医华佗就是因为不愿做曹操的侍医而最终死于曹操之手,再如唐代同昌公主病死以后,唐懿宗认为医生不够尽力,把为其看过病的医生二十多人全部杀掉,亲属数百人都关入大牢……不过,这些毕竟都是极端的个例,在多数情况下,医患关系远没有今天这么紧张。
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往往由于治疗效果不理想。但是,医疗毕竟是极为复杂精微的工作,面对疾病的肆虐与多变,绝大部分的医生都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来为患者祛除病痛,这也是身为医生的基本职业道德。但很多时候,尽管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却无法治愈病人的疾病,不得不接受失利的结果。我相信这个结果是可以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因为,病魔的肆虐超乎常人想象,即便是今天,依然有许多疾病是人类尚未攻克的。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了奖惩机制,比如《周礼》已有具体的措施,每年年终都会按照治疗效果来对医生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其来年的俸禄待遇有关。如果治愈率百分之百,就是最上等的医生,之后按照治愈率每百分之十递减一个等级,如果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只能是下等了。
我们医院在很多方面就是采用了这一方法,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晋升、工资和奖金,医务人员的提拔和评优也是完全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来进行。因为我们是民营医院,自主性很大,在这方面的操作性很强,所以医务人员的道德风气是比较好的。
但有的时候,有些问题是出现在病人身上,而不是在于治疗,比如说患者的配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早早就观察到了齐桓公身患疾病,并多次提示,但齐桓公自我感觉良好,置之不理,甚至还认为扁鹊贪图名利。所以,《史记》在这段记载后,提出了“病有六不治”的观点,意为六种情况下医生是无能无力的。这六种情况分别是:“骄恣不论于理” 指不相信医生,“轻身重财” 指惜钱无视健康,“衣食不能适” 指过于挑剔,“阴阳并,脏气不定” 指严重衰竭的人,“形羸不能服药”指某些身体极度羸弱,“信巫不信医”指不相信医学。
这六种情况假如医生非要治疗,往往会得到不利于自己的后果,在现代那就恐怕要引起医患纠纷。“六不治”的原则确实反映了医疗的复杂与精微,也在不经意间道出了医家的不易与辛酸,是对医者自律和自我保护的高度概括,直接影响了后世医生的处世之道。
古人说得好:“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医生与病人的思考出发点显然是不同的,人们最担心的是患疾多;而对于医生来说,担心的是缺少治病方法。由此可见,医患双方都有必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只有换位思考了,那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那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
“六不治”,如果从医生的层面来看,多少带着一些自保的无奈意味。但是反过来从患者的层面看,这些准则又何尝不是医生对患者的谆谆告诫呢?
6.4不重视预防,怎能打赢抗癌战争
美国在1971年实施了一个消灭癌症的国家计划,时任总统尼克松高度支持,并为该计划举行了“向癌症宣战(War Against Cancer)”开幕式。当年该计划的执行机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的研究经费就从1.49亿美元增加到2.23亿美元。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如人们所愿,这位对中美关系做出重大贡献的总统在去世的时候也没有看到这场战争的闭幕式。
时间过去了40多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经费投入也增加了30多倍,但是肿瘤对人类的威胁并没有减轻。2002年5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放弃了多年以来坚持鼓吹的“取得了抗癌战争胜利”的说法,在他们的年度报告里,承认“到2050年,癌症发生率将因人口老龄化而提高一倍”。根据一项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死因调查显示,从1973年到1999年癌症从17.7%上升到23.0%,上升了30%,而心血管病致死率从38.4%降低为30.3%,下降了21%。在各种癌症类型中,肺癌增加了30%,其中男性下降了6%,女性上升了143%,这认为是吸烟习惯不同的结果。其他肿瘤发病率升高的情况是:黑色素瘤156%,肝癌104%,非霍奇金氏淋巴瘤87%,甲状腺癌71%,睾丸癌67%,闭经后乳腺癌54%,脑瘤28%,急性髓性白血病16%。小儿肿瘤总发病率上升了26%,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2%,脑瘤50%,骨癌40%,肾癌14%,癌症已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一杀手,甚至超过了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死亡。
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了29.42%。目前我国60岁以前的人群中每死亡4人,就有1人死于癌症。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成为死因的首位。在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癌症高发区多在农村,危害十分严重,是居民因病致贫的重要原因。据估算,我国每年用于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已达数百亿元。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癌症如此猖狂?为什么我们投入的研究经费越来越多,癌症却越来越凶恶?是投入的资金还不够,还是我们的思路有问题?在美国,一批学者对抗癌之战的指挥者的严厉批评,也许对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能够提供一些启发。
2003年2月,癌症预防联盟(Cancer Prevention Coalition,CPC)发表了一篇“阻止癌症于萌芽,怎样反败为胜(The Stop Cancer Before it Starts Campaign-How to Win the Losing War Against Cancer)”的报告。报告对向癌症宣战计划的实施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和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的有关策略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报告认为,由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和美国癌症协会的渎职,我们输掉了这场本可以获胜的战争。进行癌症积极预防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众人的共识。
癌症的预防分为两级,一级预防是指消除病因,防止各种致癌、促癌因素侵害人体。二级预防是指从业医生走出医院,到肿瘤高发区和高危人群中,应用有效的筛查方法,定期开展预防性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癌症预防联盟的报告强烈谴责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和美国癌症协会对一级预防的漠不关心。报告提出,对生活方式、吸烟、缺乏锻炼和肥胖的致癌强调不足,对致癌污染的忽略,是导致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同时报告认为,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对二级预防(人群普查、诊断、化学预防等)的过分热心无助于减少致癌物对公众的危害,并指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一级预防才是赢得这场抗癌之战的关键所在。
1999年10月,在某地的召开的肿瘤会议反映出当前我国肿瘤防治工作中存在着的严峻的社会问题。该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食管癌高发区,解放后当地人为实现“水通、路通、食道通”的三通宿愿,修建了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建设了四通八达的公路,唯有食道仍未“修通”。90年代该地的食管癌出现了缓慢的下降趋势,但居民的肺癌发病率却逐年上升,肝癌、肠癌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的发病率未见下降,这与当地污染严重和烟酒消耗迅速增加不无关系。
中国医科院肿瘤所肿瘤病因学家罗贤懋教授谈到在某地开展食管癌病因预防时深有感触,由于维生素B2缺乏可能是食管癌的病因之一,罗教授为能使当地人早日吃上添加维生素B2的食盐而奔走多年,尽管技术简单且成本极为低廉,但由于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合作,时至今日都未能如愿。食管癌的高发促进了当地“食管癌手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县城及周围的弹丸之地内就有7家医院开展食管癌切除术,当地以外前来手术的食管癌患者达三分之二。“手术力”的过剩迫使这些医院纷纷在县城的街头巷尾打出醒目的广告,并为争夺病源而使医院间积怨颇深。
该地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部门没有引起重视,对于肿瘤的一级预防没有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媒体和医疗部门也没有起到很好宣传作用,单靠罗贤懋教授一个人在奔走相告多年产生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以看出,重视预防重在政府的参与,重视预防迫在眉睫。
这么大的中国就没有一个肿瘤预防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肿瘤防控室形同虚设,一年组织不了几次活动。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肿瘤医院本应当发挥预防癌症功能,这是一个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队伍,二三十人,发表过一些很好的文章,在全国预防癌症的临床实践中却做得太少。
我国卫生部发布的2004—2010年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中确定: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和鼻咽癌为我国癌症防治的重点。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症,预防以控烟为主,肝癌预防以接种乙肝病毒疫苗为主,宫颈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及早诊早治。其余的开展综合防治。在规划中卫生部要求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利用每年4月份的抗癌宣传周使公众对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达到50%。然而就目前来说,公众知晓率不高、知晓后不以为然是一方面原因,而专家们能够提供的建议十分有限是另一方面原因,而这正是在这场人类同癌症作战时境况窘迫的关键所在。甚至在很多专家看来,肿瘤的预防仅仅是早期诊断,2011年,某报纸报道:“为降低发病率,恶性肿瘤的治疗将重点强调“防”。目前,某肿瘤医院已经率先推出专业的癌症普查系统,它能准确地帮助患者尽早发现癌症,从而提高癌症治愈率。据这家医院的院长介绍:“我们医院已经设计了一个适用于门诊的、专业的肿瘤筛查体检,基本上可以把目前本市常见的恶性肿瘤全部筛查一遍,如胃癌、乳腺、结直肠癌、肝、胆、胰腺、甲状腺癌、黑色素瘤等,而价格仅为400元。”媒体和专家向大众传递的一个信号就是,只要早期检查、早期发现就是预防,而真正的一级预防反而变得微不足道,这不是我们媒体和医院的失职吗?导致忽略了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而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仅仅依靠治疗来控制肿瘤,降低肿瘤的死亡率是不可能的,仅就美国而言,在那么先进的试验条件和政策支持下,30年投入数百亿美元,癌症的死亡率不降反升。在中国,再用30年,再投入数百亿美元的经费用来研究治疗癌症的药物是不明智的。
目前仅仅希望依靠医学的进步来得到控制肿瘤发生率的策略是行不通的,需要同时注重癌症预防,从源头上入手才有可能消灭癌症。
中国肿瘤研究之路不能完全学习美国,短期内赶不上美国,赶上美国又怎么样?美国也没有攻克癌症!应当成立国家癌症预防研究院,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将用于癌症基础研究的经费,一部分调整到用于预防癌症的研究上来,实现我国独特的癌症预防治疗体系。其实中国在预防的管理上有独特的优势,有一二三级的医院管理体系是为预防医疗设计的,国家的医院应是公益性的,更应该承担预防医学的重任。
再谈谈环保问题,环境污染是引发癌症的一大原因,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我国的环保部门应该加大查处力度,并帮助企业整治污染,对有些屡教不改的企业,可以直接插手治疗污染,费用由企业承担。
如果我们放弃或减少无效的重复的研究,在治疗上紧跟国际脚步,将用于研究治疗的大部分资金用于预防,可取得更好的效果。投入10亿美元研究癌症治疗,可能连癌症死亡率降低1%都做不到,而投入10亿美元用于癌症预防的宣传和实施,却可能降低癌症发病率5%,甚至10%。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只有防止各种致癌促癌因素侵害人体才是有效的手段:
1.控制环境污染
控制环境污染一直是个社会性的话题,随着现代经济不断进步,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如何控制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难题。我认为,控制环境污染,应该靠社会力量强制实行,比如按照比例增加可能污染企业税率,所收税收的50%用于企业的污染改造、环境改善、癌症发生率的控制等,由环保部门、疾病预防部门组成联合办公室,支配该项资金,做好监管,保障资金用于疾病的一级预防。并将辖区内癌症发生率作为考核该联合办公室的唯一指标,分年度进行考核。
2.设立癌症预防专项基金
各医院尤其是肿瘤医院,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进行癌症预防的专项研究,可申请专项基金,每个医院每年应有若干项目立项、申报,将癌症预防工作开展情况和资金申请、落实情况作为医院评审和领导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3.加大媒体公益宣传力度
媒体尤其是公共媒体应该明确公益定位,媒体和肿瘤医院预防科进行联动,定期进行公益癌症预防宣传,并及时对肿瘤医院进行反馈,将媒体肿瘤预防公益宣传版面、次数、媒体覆盖范围内肿瘤发病率作为综合考核的一个指标。
4.设立专门心理疏导机构
现代生活工作紧张、生活无序和激烈竞争引起的不良生活方式,是患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应投入资金,设立专门心理疏导机构,并且要将心理疏导机构普及到每个社区,使人民的心理压力能得到及时疏导。
5.大力宣传戒烟
吸烟和癌症的关系目前已经明确,确定是可以增加癌症尤其是肺癌的发病率,加大烟草危害宣传力度,增加人民对烟草的认识,逐步减少烟草危害,加重烟草公司的税率,将一部分税收用于戒烟宣传费用。
历史上人们已经多次动用社会力量来消除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我们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同非典型肺炎(SARS)的战斗。作为人民利益代表的政府需要在人类这场同癌症的抗争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6.5纪念我的导师克里克
克里克简介
克里克:1916年6月8日生于英国的北安普敦。1937年他从伦敦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物理学博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转而研究生物学。克里克于1953年建立核糖核酸(DNA)双螺旋模型,被誉为本世纪生物学上最重大的发现。论文发表之后,他回到蛋白质研究工作上,同年完成博士学位。他在196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他还研究遗传密码,并提出遗传信息只能单向地从密码子传递到氨基酸的中心法则。1959年克里克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之一,并与他人一起共同创办了剑桥丘吉尔学院。克里克的著作有《论分子和人》以及多科学方面的论文。1966年他转向生命起源的研究,提出了生命的化学起源并非地球上唯一的事件。1976年正式加入了索尔克研究所,将心力投注于生命现象里另一个谜题——意识的性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心得汇集在《惊异的假说》中。
新闻背景
7月28日,著名生命科学家、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与世长辞。
克里克与美国科学家沃森在1953年将核糖核酸(DNA)模型搭建成功,同时指出,核糖核酸(DNA)具有双螺旋结构和自我复制机制。由于这一贡献,1962年,他们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事实证明,克里克和沃森的发现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后来的科学家们以他们的成果为基础,成功地研究出了基因疗法、转基因作物、生物克隆技术和核糖核酸(DNA)鉴定技术,因而克里克被生物学界喻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
1992年开始,本文作者来到世界著名的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在克里克老所长的关怀和塞拉的指导下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获悉克里克教授逝世的消息,他写下了这篇回忆文章,缅怀这位科学巨人。
克里克走了。7月29日,当我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准备放松一下时,从报纸上得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我马上给我的导师塞拉打电话,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克里克就这样走了,这位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索尔克研究所的所长,在核糖核酸(DNA)发现的第51个年头走了,没有他和沃森,就没有现代分子生物学,至少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要推迟几十年,他虽然走了,但是,他所奠基的分子生物学会不断前进。
谦逊的科学巨人
1992年,我有幸来到了举世闻名的美国索尔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索尔克研究所由索尔克博士在1962年创立,曾经产生过8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克里克是索尔克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并曾担任索尔克研究所所长。在他任所长期间,我在这个所里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又有四年在这个所里拿薪水,在加州大学任副教授。
克里克是一位科学界的巨人,他和沃森的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揭开了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序幕,他也因此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他是那么的博学多才,天赋过人,他的本行是物理学,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转向了生命科学的研究,但是就是他和沃森的不懈研究才使人们认识到了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面对着诺贝尔奖和其他的巨大荣誉,他总是那样的谦逊,1997年6月,我带着5位中国学者来参观索尔克研究所,正碰到他,我给他介绍了中国的几位医生,他一一握手,在简单地询问了一些学术方面的问题后,他兴致勃勃地谈论起中国,说:“我希望到中国去,了解中国。”我们都深为感动。最后,他还和我们各位合影留念,我的几位朋友都保存着这张照片,有的将照片放在自己的桌子上,让这位科学巨人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创新。
亦师亦友
在我的记忆中,克里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取得一点成就,只是因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已。如果觉得爬上巨人的肩膀太费时费力,那么偷懒一点,爬到巨人的脚趾上好了,就比别人高那么一丁点,也许你就可以做出比别人更大的发现,或许还能获得诺贝尔奖。”在他看来,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的实证论据来自弗兰克林和威尔金斯的衍射图(X-衍射图),模型建造方法来自于鲍林,对氢键的计算来自于伽莫夫,对脱氧核糖核酸(DNA)构型的认识来自于多纳休,整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论中,只有双链核苷酸键是他们的独创。他从来就没有说过弗兰克林没有想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学动力学问题,鲍林没有想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晶体构型,他们都没有想到碱基的构型和氢键的数学关系,而他将有关的一切都想到了,也从来没有因为他的异想天开的胆量,敏锐的思维、锲而不舍的精神而沾沾自喜。在他看来自己是疏懒的,也是油滑的。甚至连爬上巨人肩膀的力气都不愿费,而是身手敏捷地站在巨人的脚趾上,只比别人高了那么一点点,就看到了天边的风景。
对我来说,克里克亦师亦友。这样一位拥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巨人,别人对他需仰视而见,但是他却没有半点霸气和俗气,而是充满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在我跟随他进行研究期间,他忙得几乎没有时间来指导我的试验,可是,他却以独特的方式将他的异想天开的想象、敏锐的思维方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传授给了我。这一切,让我终生受用不尽。
永远的遗憾
后来,我回国陆续创办了泰美宝法肿瘤医院、济南保法肿瘤医院,繁忙的工作使得我在国内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去美国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也几乎没有再见过这位老人。可是,当我打开电子邮件的时候,时不时地会收到他的来信,信一般写得很短,寥寥数语之中,却尽显长辈对晚辈的关怀慈爱,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
在以后几年中,我曾力促他来中国旅游,山东省科委也很赞同我的意见,希望这位学术巨人能够到中国来指导学术研究。但是,他的身体已经不适合长途飞行。我曾两次打电话邀请他,他均有意来,但是他的夫人总是担心他的身体不能承受长途疲劳,因此,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这是他的遗憾,也是我的遗憾,对中国的学者来说,也是个大的遗憾。
现在他走了,我再也不会收到他的来信了,我再也没有机会把这位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医学奖的索尔克研究所的老所长带到中国看一看。为了表达对老所长的永久怀念,我会一如既往地将他所创立的索尔克精神带回中国,让索尔克精神在中国的医学领域发扬光大。
——发表于2004年8月12日《健康时报》
6.6从演员陈晓旭之死谈癌症治疗
“林黛玉”扮演者、著名演员陈晓旭女士(妙真法师)因病于2007年5月13日18时57分在深圳去世,一代名伶香消玉殒。16天以后,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院有一位院士在南宁放言,“陈晓旭就是被中医害死的”,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癌症治疗和中医的争论。
2007年,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和记者谈起此事,我认为,中医中药在治疗癌症上和其他的治癌方法一样有着一定的作用,这个不可否认,但也有弊端,就像外科手术一样。我始终认为,人的器官都是有用的,不能随意切除或阉割,像女性的乳房、子宫和卵巢等,即使得了癌症,也不要武断决定手术,要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下面是我和记者的谈话。
记者:陈晓旭自从得知患有乳腺癌后,一直采用中医治疗,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宁可皈依佛门也不愿意接受西医治疗,于教授,您认为是什么原因使陈晓旭这么排斥西医治疗呢?
答:作为一位美女演员,陈晓旭肯定对自己的容貌非常的在意,患病后她对于治疗上的选择,无可厚非,这是每个病人的权利。手术治疗乳腺癌需要将乳腺和胸大肌完全切除,除了会导致免疫力降低,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损害。至于放疗和化疗,给人的印象就是一把一把掉头发,难以控制的恶心呕吐,严重的发热感染,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免疫力极度的下降。我想,这可能就是演员出身的陈晓旭排斥西医治疗的原因。对于中医,国内外较为公认的观点是:中医药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辅助作用。有些商家片面夸大其疗效是不妥当的。
其实说到底,陈晓旭的悲剧就是在她面临选择美还是生命的时候,没有找到一种既可以留住美,又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方法。
记者:中国科学院何诈庥院士曾说“陈晓旭就是被中医害死的”,您如何看待陈晓旭选择中医治疗?
答:中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晚期的肿瘤患者不能西医治疗,中医中药是一种选择,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放疗后、化疗后病人的身体虚弱,也可以选择中医中药治疗来恢复机体的免疫能力。但是中医中药的主要作用是调解机体的抵抗能力,使抗癌能力慢慢恢复,不可能在短期内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治疗效果小于癌症进展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出现病情恶化。所以中医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只能是从属地位,而不能作为主导治疗。单纯的中医治疗应该是一个失误的治疗,说白了,陈晓旭是死于治疗方法选择不当。
记者:于教授,您怎么看待陈晓旭临死前皈依佛门?
答:陈晓旭是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将生死寄托在佛祖的身上,这是一种精神寄托,可以缓解疾病的痛苦,也是肿瘤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临终关怀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那一定是癌症患者在最终阶段的选择,特别是那些信奉佛祖的人。我曾经编写了两本关于肿瘤心理的书籍——《肿瘤患者心理变化及探索》和《癌症可以战胜》,两本书中都有阐述。
记者:那么目前有什么方法既能够留住美,又能够延长生命呢?
答:要想既不损害女性的美,又能治疗肿瘤,还能不损伤患者的免疫力,就要求治疗过程中,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要远远高于正常的剂量,同时药物只能对肿瘤部位起作用,基本上不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我发明的“缓释库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缓释库疗法”的应用方法是在先进的影像设备(CT、B超或内镜)导引下,将带芯穿刺针自皮肤或内镜活检孔直接穿刺入肿瘤中心,将更为有效的抗癌缓释液所溶抗癌药物,通过穿刺针匀速缓慢注入肿瘤内,使药物在肿瘤内达到良好分布状态,客观上是将肿瘤泡在高浓度的药液中。该方法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同时由于“缓释库”治疗的创伤性小,缓释药物大部分停留在肿瘤内,所以“缓释库”治疗不仅适用于早期可以免除手术的肿瘤患者,还适用于中晚期不适于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快速地去除肿瘤。到目前,接受“缓释库疗法”治疗的国内外患者已数万例。我们曾经对两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两例患者的肿瘤均完全消失,经病理检查局部没有发现癌细胞,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记者:“缓释库疗法”既可以治疗肿瘤,又可以留住女性的美,确实是乳腺癌患者的福音,现在您能介绍几例接受过“缓释库疗法”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情况吗?
答:我们接诊过很多的乳腺癌患者,效果很理想,我把美国的两个乳腺癌患者的情况简要描述一下。
莫瑞尔·迪拉普兰是美国著名的画家,2002年6月,她经美国几家医院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莫瑞尔不愿意切除乳房,因为她不愿意放弃女性美的象征,后来她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济南保法肿瘤医院,接受了“缓释库疗法”治疗。莫瑞尔在中国济南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疗程,治疗出奇的成功。没几天,莫瑞尔疼痛感就完全消失,原本不能进食的她开始吃饭了,精神状况也好了很多。半年以后,回到美国的莫瑞尔还给我寄来了卡片,卡片的主题照片正是她,她身着滑雪服,正在奋力地滑雪,人们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位身患癌症的八旬老人,而是一个充满斗志的运动健将。
曼迪,美国一位九个孩子的母亲,患了乳腺癌。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美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她拒绝了美国医生提出的手术治疗和大剂量化疗的方案,来到保法医院接受“缓释库疗法”的治疗。经过治疗后,曼迪的肿瘤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为此,《健康时报》和《泉城夜话》都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记者:你这么努力地研究,是不是为了最终攻克癌症,获得诺贝尔奖?
答:在肿瘤研究上,我的确是先走了一步,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肿瘤是个世界难题,全世界的肿瘤研究者都在努力。攻克癌症还需要时间和精力,需要更加投入。在肿瘤研究工作上,我会不断地探索和进取,所以目前我并不考虑获取诺贝尔奖的问题。
记者:最后,你还有什么要提醒癌症患者注意的吗?
答:科学的治疗方法应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因症施治,比如手术对早期患者效果较好,此时手术治疗是科学的。但如果患者病情进入中晚期,癌瘤发生全身转移或者远处转移(虽然CT、B超各项检查尚未发现转移灶,但其他器官和组织已经有亚临床病灶,血液内已经有癌细胞),此时手术就是不科学的治疗,只会加速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给患者徒增身体伤害,而对患者病情治疗没有任何作用。
放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很大的杀伤作用,所以对于放化疗的选择要非常严格。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没有发生广泛转移、肿瘤病理类型对放疗敏感、身体一般情况较好、白细胞不低的情况下,放疗是科学的,但也要注意减少放疗的副作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对化疗敏感的肿瘤,手术后化疗提高肿瘤治愈率,无法进行手术的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使用化疗是科学的。
当一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后,是不失时机,抓住一线希望去求医问药,还是彻底放弃,回家等候死神的召唤?作为医生,只能给您设计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案,并不能代替您做出选择。癌症病人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权利,治与不治,如何对待生命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对癌症的治疗一定要自己把握好治疗方法,是否能得到科学的治疗,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癌症的治疗和选择癌症的治疗方法。
6.7凤凰网访谈 “于保法:30年艰辛抗癌梦醒来就奋斗”
没能挽救母亲的生命很痛苦,立志要攻克癌症
凤凰网山东:2011年底山东省吕剧院推出的现代吕剧《黄河之子》,讲述一位留美学者学成医术回国行医,践行“抗癌中国梦”的故事,全国巡演后得到观众长久热烈的掌声和泪水,这部剧是以您为原型创作的,跟我们聊聊您这个“抗癌中国梦”吧。
于院长:这部吕剧是山东吕剧院根据我的创业经历量身打造,用了我的真名——于保法。我每次观看这部剧都会流泪,前六场看过后,我几乎彻夜难眠。
在我小时候,我母亲患癌,我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成为医生以后,我母亲又第二次患癌,没能挽救母亲的生命,我很痛苦。从那以后立志要攻克癌症,要实现“抗癌中国梦”。
当然,这个事儿太大了,当时没那么大本事,后来又考了研究生,发奋学习,后来当了主治医生,再到后来去美国留学。直到三十七八岁,我才有了这个小能力,开始回到老家东平办了当年的泰美宝法肿瘤医院,开始实现我的抗癌中国梦。历经了小三十年了,还是非常艰辛。
这部吕剧写得非常好,对自己严以律己、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一心一意攻克疑难病症奋斗,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我每次看也是再教育。后来,我们也把这个吕剧搬到北京去演,1000个观众中有800人在哭。
凤凰网山东:您是因没能挽救母亲的生命而遗憾,为了医治更多的母亲,才一步步践行抗癌中国梦的。
于院长:我跟我的老年病人说,当年没能挽救我的母亲,内心存遗憾。虽然我不能再挽救我的母亲,但是我发明的疗法能挽救别人的母亲、别人的老人,也是很欣慰的事情。我回国内创业,也是在做几十万个留学生没有做的事情,我回到庄稼地开办医院,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这是一份事业。17年前,我国的医疗行业还是比较落后、比较复杂,我们先行一步把最好的技术放在了农村,为广大的农村穷人服务。现在这个医院人很满,我们又开办了济南、北京的两家医院。
凤凰网山东:能称之为“梦想”的东西,可能实现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您遇到过什么困难,说实话有没有想过退缩?
于院长:没有。
我是一个很爱做梦的人,换句话说我是有雄心壮志的人,这跟我从小立志要攻克癌症有关系的。最大的优点,我是在天天在实践这个梦,没有忘记。遇到再大的困难,我醒来还是要奋斗。几十年如一日,从大学、读研,再到留学,始终不忘自己立下的志愿——要为攻克癌症做一点儿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15年前第一家肿瘤医院开业到现在,我们治疗了近3万例病人,应该说疗效比传统疗法要好得多。当然离彻底地攻克癌症,我们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与现在的手术、放疗、化疗比较,我们有明显的优势。在给病人治疗的同时,不给别人添乱,不给病人增加新的负担,不把别人打得少皮无毛。控制癌症,这应该算是方法学上的一个突破。在癌症的治疗历史上,我们的癌症治疗方法是一个新方法,我们能在杀死肿瘤的同时,让有些肿瘤变成疫苗,这是19世纪80年代美国威廉·考林提出的思想:用肿瘤里的细菌培养之后,注射给患者,达到有效目标。我们现在是,让肿瘤死后,一部分在原来的位置转变成疫苗,很多病人有明显的好转。这是我们很欣慰的事情。
凤凰网山东: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于院长:我的抗癌中国梦,初步达到了我的理想:为我的家乡父老,特别是农民患者治疗癌症。
专利、发明是我的,但是这个专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中国人的,我不能紧紧地攥在我手里,不让大家使用。我将来是想开办学习班,和其他医院合作。现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也很鼓励各种技术的合作,要让更多的人掌握技术,让技术能够为更多的病人服务。
我国每年的新发病人300多万,我们每年治疗得很少(不到1万人)。如果让更多的医生掌握这个技术,就能让更多的病人受益,有疗效没痛苦又省钱,这就是我的梦想。这个梦想需要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医院通用我们的技术。
……
凤凰网山东:胰腺癌被誉为“癌王之王”,据说治疗难度挺大的,为什么专挑胰腺癌呢?
于院长:我觉得中国的医疗环境,还没有改善到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在人民心目中、在社会地位上、在政策上平等的程度。所以说,我们的医院要严格地要求自己,要向最难的问题挑战,敢于承诺治疗胰腺癌有效,甚至敢于签约无效退款。我们自己确实也能做到这一步。
很多医院,让胰腺癌患者花了巨额费用,生存期却没有得到延长。在我们医院,患者一年生存率达到60%,两年生存率达到20%,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所以,我们要挑战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让病人受益,还得让病人少花钱,争做肿瘤医院的楷模。
……
凤凰网山东:我了解到这个专利也是在美国获得的,那价格是不是有些高,在国内好不好推广?
于院长:在中国的部分是在中国申请的,在美国的部分是在美国申请的。在中国的这部分专利,我们是奔着简单、方便、有效、廉价的目标去的,要比传统的治疗总体来说省钱,这样一个方式便于推广。我不想挣太多的钱,甚至可以无偿地把这项技术献给国家,我们将来培训医生,我们只收一定的药费就可以。
6.8病人们发出的一封信
各省市领导:
我们都是被国家三甲医院认定不治而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晚期癌症患者;我们又都是经于保法教授采用自己发明的治癌新技术治疗后,获得重生的幸运者。我们郑重而热切地向您请求:尽快在全国推广于保法教授发明的治癌新技术;在未及推广之前,当地医院和医保部门对要求前往于保法肿瘤医院治疗的患者,应予办理转院手续,以使广大的癌症病人获得最佳、最方便、最省钱的治疗。
于保法教授是山东人,在国内读完医学本科和硕士学位并先后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工作,获得一定实践经验之后,自1990年至1998年应邀在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医学院和索尔克研究所留学和工作。在此期间,完成了“抗癌药物载体”和“肿瘤分子生物学及肿瘤模型”两个博士后研究,并在1996年第89届世界癌症年会上提出利用肿瘤自身作为载体的“缓释库”新概念,被大会誉为“肿瘤化疗用药的一次革命”。于保法教授发明的这个新概念,简言之就是把他发明的由缓释制剂、化疗药物、免疫佐剂联合形成的抗癌复方药物,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超声(B超)或内镜的导引下,直接注射在肿瘤内,在20天内抗癌药物逐步释放,杀死癌细胞,既避免了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又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同时被复方药物杀死的癌细胞释放出的自身肿瘤抗原,在免疫佐剂的协助下,激活机体的系统性免疫反应,从而起到清除复发或转移癌细胞的作用。
于保法教授还把国外的“三氧医学”引入中国,应用于临床治疗,形成了以“缓释库”治疗为主,“活化化疗”“活化放疗”、中医药结合、心理治疗为辅的整合医学治癌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治癌新技术。自1998年以来,他怀着以业报国、造福乡梓、救治患者的愿望回到祖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开办四家医院,已经治疗了数以万计的晚期癌症患者,也有不少海外华人和外国患者。于保法教授为中国赢得了不少的赞誉,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曾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2002年,于教授被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于保法教授发明的治癌新技术较之当今世界普遍采用的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等技术,具有四条最显著的优点:
一是技术更先进,疗效更好。治癌症不用做手术,无创伤、无痛苦、不伤元气,也不存在因手术而产生的转移、扩散、复发等弊端;治疗过程中,病人所受的毒副作用小;对于原发性癌症,经治疗后普遍获得痊愈;对晚期癌症,特别是那些在三甲医院治疗无望的患者,又开辟了一条重生之路,大多数病人(80%)的病灶或消失,或得以控制,能正常生活,又开始了生命的征程。
二是适应证广。适用于鼻咽癌、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肠癌、肝癌、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甲状腺癌、皮肤癌、恶性淋巴瘤、骨肿瘤、原发或转移的各种实体肿瘤;手术失败、术后复发及转移、不能或不愿手术者;放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放化疗者。
三是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本文起草者李育正因患肝癌、肾癌、结肠癌,一年内做了两次手术,先后切除了左肝叶、左肾、胆囊和乙状结肠,连手术带术后复查、治疗,两年中花了37.44万元,因是企业退休职工,属市医保,需要先垫付医药费,不得不卖了房子凑钱,之后公家报销了24.49万元,个人负担了12.96万元,这是他近六年退休工资的总和!花了这么多钱也没有阻拦住癌症发展的步伐,结肠癌(Ⅱ期)术后仅一年,肿瘤就转移到肺部、淋巴、残存的肝部,三甲医院没办法了,后在于教授处综合治疗两个月花了约10万元,转移癌病灶消失,生活又恢复了正常。显然,于教授发明的新技术治疗癌症的性价比更为合理,更为节省,这有利于减轻国家和个人的负担。
四是于教授的治癌技术更易于推广。从设备上来讲,医院只需要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机、超声(B超)和内镜及相应的化验设备即可适应大部分肿瘤的治疗;从医护人员来讲,只要是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经短期培训即可掌握技术,经于教授团队的医生带上一段时间即可独立操作,成为治癌的全科医生;目前我国县级医院和厂矿医院都已具备了上述条件,只需对症增加放疗设备和三氧发生器等设备,投入很小。
于保法教授所办医院风清气正,不收红包、不吃请,治疗中对症施治,尽量减轻病人负担,深受患者好评,与其他医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癌症已经成为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之一,已上升为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而癌症患者面临着太多的无奈,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就高达350万人,各省的肿瘤医院、三甲医院床位、医护资源等有限,根本就无力面对这样大的病患群体,使患者不能及时就医;我国治疗癌症除中医外,基本上都是照搬国外的,效果普遍差,而治疗花费大,患者每每都人财两空,所以不少病人一经确诊就放弃了治疗,回去等死,还有些人为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选择了自杀;遇上扩散、转移、复发,医生束手无策,患者只能绝望地眼睁睁等死;多年来卫生部门的宗旨意识淡漠,医院中医德医风不正,崇洋媚外,因循守旧;更可悲的是,三甲、二甲医院自己看不了,却为了自己医院的创收,说什么都不给患者办理转往于教授医院的手续,不少患者最终抱憾而终,一些不甘等死的患者只好经受长途劳顿,自费去山东找于教授治病,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即使是在保法肿瘤医院的所在地山东济南、东平县,虽然患者可以通过医保报销部分费用,但因为“缓释库”技术未进入国家医保名录,这项治疗却不能报销,患者负担依然很重。我们不得不问,我国医疗改革多年来的初衷究竟是为了什么?癌症对老百姓而言,就是一人得病,全家返贫,所以老百姓常说:“要想奔小康、首先保健康,没健康就没小康。”“癌症就是实现小康的最大障碍。”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重急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这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完全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大量的资金,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这种形势下,国家卫生部只有从现在起将于保法教授发明的治癌技术在全国内大力组织推广,才能够在2015年初步实现这一目标,做到了绝大多数癌症不出县。若能这样,则可更方便、更多地治好癌症患者,并可较多地减轻国家和老百姓的负担。这是于保法教授拒绝美国绿卡回到祖国治病救人的初衷,也是老百姓迫切的愿望。其功大焉!
于保法教授的治癌新技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这是他的光荣,更是我们国家的光荣。15年来,于教授在治疗数以万计的中国人的同时,也治好了不少的华人华侨和外国患者,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邀请于教授去那里办医院。可以设想,如果国家将他的技术也推广到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去,我们中国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多的尊敬。
推广于保法教授的治癌新技术,真是一举而多得。切切为盼。
致
布礼!
山西患者、太重集团退休干部 李育正
山西患者、大同工商银行干部 石建中
山东患者、蓬莱第二中学 王凤玉
山东患者、东营市胜利油田 原宜芳
山东患者、淄博市张店区 田茂家
山东患者、郓城县张集乡张集村 郝忠杰
山东患者、郓城县郭屯镇车楼村 刘兴梅
山东患者、荣成市青岛啤酒里公司 刘玉鹏
山东患者、威海市乳山育桑镇 李文卿
山东患者、历城区遥墙向阳174号 李兆英
山东患者、滕州市龙泉办事处郭庄村
黑龙江患者、双城市 陈井龙
山东患者、郓城县黄集乡东吴村 张福云
吉林患者、长春市 王才
黑龙江患者、双城市 车成凤
山东患者、鄄城县闫什镇荣堂村 张守全
山东患者、肥城市石横镇南高于 程玉华
山东患者、郓城县黄集乡刘仁村 王爱云
黑龙江患者、漠河古莲河煤矿 王洪利
山东患者、汶上县杨店乡陈堂村 刘桂珍
河北患者、廊坊市安次区葛渔城镇豆佃窑村 刘万俊
山东患者、郓城县黄安镇黄北行政村 刘秀芝
山东患者、新泰市羊流镇北单家庄村 郭善利
山东患者、聊城东昌府区堂邑东关 王保义
山东患者、汶上县郭仓乡刘庄 张素粉
山东患者、汶上县郭仓乡黄庄 徐善尧
黑龙江患者、饶河县建三江胜利农场 崔福庆
2013年6月16日
后记
去年秋天,一位朋友的母亲患癌症去世了。带着深深的遗憾,他不停地问我:“你曾经是记者,平时了解的信息比较多,难道除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就没有更好的治疗癌症的手段了吗?”我开始在网络里搜寻。
在虚拟世界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于保法教授和他的“缓释库疗法”。
我收集了一切有关他的资讯,包括各种文字、专利、视频、图片。最后,我判断他应是当今世界治疗癌症的“第一人”。
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和太太驱车1500公里,来到山东,对济南保法肿瘤医院和泰美宝法肿瘤医院进行暗访,结果让我欣喜若狂。这里的患者,虽然大多数都是在其他医院不治的晚期癌症病人,但他们的脸上没有表现出悲戚和哀伤。在夕阳的余晖下,这些病人在大门口、在院落中,晒着太阳,打着牌,聊着天,怡然自得。这里不像个肿瘤医院,而像个“夕阳红”敬老院。
从那时起,我就认定这就是我需要投身一辈子的事业。
回家后,我编辑制作了《于保法新闻专辑》精装本,作为特殊的新年礼物,寄给于保法教授。同时附上一封信,表达了我的主要观点:只要“缓释库”技术是能够复制的,就应当让全国基层医院的医生们都掌握,以惠泽全国数百万的癌症患者。
很幸运,于保法教授约见了我,并欣然同意我加盟了他的“抗癌中国梦”这一伟大的事业。
我加盟于保法教授团队的决定得到了我的伙伴黄小维的全力支持,一年来,他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构建新的商业模型;也得到了我年轻的伙伴唐文奇的大力支持,他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构建口碑引擎系统。在这里,要感谢西南财经大学邱克教授,感谢威尔玛营销总监陈黄河先生,感谢蚂蚁搬家李浪董事长,感谢包头市居家养老服务院袁喜锁院长、感谢美国新泽西州癌症患者秦鹏……感谢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很多朋友希望了解于保法“抗癌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我非常乐意借助本书的平台,向广大读者做一个说明。
于保法教授的“抗癌中国梦”,主要包含两个具体目标:
第一个目标,就是将他的专利技术授权给全国基层医院。通过技术培训,让全国更多的年轻医生加盟到治疗肿瘤的队伍中来,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能够在当地就近得到新技术治疗。
我国每年癌症患者新增320万人,死去270万人。于保法教授花了15年时间,治疗的癌症患者还不到3万人。于保法教授多次讲到,他愧对广大癌症患者。“缓释库疗法”虽然是他的专利,但他决定放弃独享,而愿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授权给更多医院的医生们使用。例如:现在已经有肿瘤科的区县级医院,通过洽谈即可引进“缓释库”技术;没有肿瘤科的区县级医院,投入少量的资金,就可成立肿瘤专科。通过合作,建立广泛的“抗癌”统一战线,力争让“缓释库疗法”惠及十万、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每一个癌症患者。
第二个目标,就是在三家肿瘤医院的基础上,再建一家“中美合作胰腺癌研究诊疗专科医院”。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胰腺癌患者约30万,中国为7万左右,并呈上升趋势。作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是现代医学界最具挑战性的病种,无论国际或国内一流医院的医生们,几乎都束手无策。而且,至今全世界都还没有一家胰腺癌专科医院。
建立中国首家胰腺癌专科医院,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胰腺癌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另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患者加入到提高治愈率研究中来。医患互动,为我们最终攻克胰腺癌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奠定更好的基础。打造胰腺癌专科医院的愿景就是持续提高治愈率,攻克胰腺癌,造福全人类!
这,就是于保法教授的“抗癌中国梦”。
赵昌伦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日
附录1:癌症临床治疗实用解决方案
癌症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攻克或者彻底治愈,我们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取得中、美、澳及加拿大国家发明专利,临床应用三万例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发表过一些文章,还将发表一些英文的文章及一本专著《实用肿瘤化学免疫治疗学》(暂定名)。
肿瘤的分期与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国际上有通用的标准(TNM分期),即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加上症状与体征,体力与免疫指数,肿瘤标记物的水平。
1.肿瘤仅仅限于肿瘤的原发部位(T)时,肿瘤的分期可能是早期、中期,当肿瘤很大时,就可能是晚期。这时的治疗主要是局部的治疗,并通过局部的治疗,起到预防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或治疗微小的淋巴转移(N)和远处转移(M)。我们用的手段是第三代的免疫“缓释库”治疗,数次治疗直到肿瘤停止代谢,停止生长,出现液化坏死,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治疗诱导的肿瘤坏死诱发免疫反应即共同刺激因子效应,产生类肿瘤疫苗作用(化疗免疫效应),对早期的肿瘤可能存在的微小淋巴转移(N)和远处转移(M)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争取治愈;对于中晚期的肿瘤可能存在的潜在的亚临床的淋巴转移(N)和远处转移(M),也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可能不够强劲,必须配合我们的化学载体靶向治疗,进行淋巴和骨脑肺肝进行预防治疗,控制病灶延长生命,药物的配方名称:友淋,骨友,脑友,肺友,肝友。
2.肿瘤不仅限于原发部位,同时又淋巴转移的癌症患者,不论原发肿瘤大小,我们用的第三代的免疫“缓释库”治疗,数次治疗直到肿瘤停止代谢,停止生长,出现液化坏死,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治疗诱导的肿瘤坏死诱发免疫反应即共同刺激因子效应,产生类肿瘤疫苗作用;对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超声看到淋巴转移灶仍然可以用第三代免疫缓释库直接治疗,必须配合我们的化学载体靶向治疗,友淋治疗和其他友类的治疗。
3.肿瘤不仅限于原发部位,同时有远处转移时,不论原发肿瘤大小,我们用的第三代的免疫“缓释库”治疗,数次治疗直到肿瘤停止代谢,停止生长,出现液化坏死,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治疗诱导的肿瘤坏死诱发免疫反应即共同刺激因子效应,产生类肿瘤疫苗作用;对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超声能看到的远处转移病灶不论在什么部位(肝、肺、骨等部位)仍然可以用第三代免疫“缓释库”直接治疗,必须配合我们的化学载体靶向治疗,肝转移的用肝友,肺转移的用肺友,骨转移的用骨友,脑转移的用脑友,淋巴转移的用友淋治疗。
4.所有肿瘤早期、中期、晚期,在“缓释库”治疗后均可以配合一定的免疫治疗和冷煎中药治疗。
附录2:“缓释库”临床疗效摘录
限于篇幅关系,如有读者想详细了解“缓释库疗法”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参看以下论文。
1.马振禄,崔光辉,高峰,等. CT引导经皮肺穿刺间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0(5):275—278.
2.于保法,关长江,马振禄,等. 缓释库疗法加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回顾性分析.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2007:241.
3.关长江,杨光明,张敬泉,等. 缓释库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276 例疗效观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6,6(3):160—162.
4.杨光明,高峰,张培成,等.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观察(附37例报告).中华腹部杂志,2006,10(2):104—105.
5.李慧,车业兵,刘国梁,等. 缓释库治疗中晚期膀胱肿瘤(附10 例报告).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增):4—6.
6.于保法,马振禄,关长江,等.缓释库±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27例疗效观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增):9—13.
7.縢义忠,关长江,马振禄,等.缓释库疗法治疗胰腺癌33例观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增):28—29.
8.于保法,马振禄,关长江,等.缓释库疗法治疗恶性肿瘤751例疗效观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增):14—18.
附录3:假如西医没有传到中国
中医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曾经是我国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不可或缺的手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自19世纪初西医传入我国以后,中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
晚清时期,西方一些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西医,主要以解剖学和化学药学为主,讲究的是清清楚楚要把病因搞清楚,对病下药。
在西医的冲击之下,中医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从而造成了近代中国人医药观的多元化格局,这对近代中国医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医就这样在中国慢慢发展起来,一百年来,几乎把中医推到了医学的边沿,逼得中医必须学习西医,否则就没法活下去。新中国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倡导,缓和了中西医之间的矛盾。
西医真的什么病都能治吗?否,西医不是万能,有相当一些疾病西医也是无能为力,而中医却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这一点上看,中医并没有完全被打败。
作为西医发源地之一的美国,也像中国一样,在医学上分两大学派,一是传统的西医又称常规医学,就是俗称的“西医”,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过大量科学论证与实践检验,有着能登堂入室的学院派正统身份,传统的西医与传入中国的西医几乎相同。二是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也叫替代疗法,是由西方国家划定的常规西医治疗以外的补充疗法。按照西方的习惯,替代医学包括了冥想疗法、催眠疗法、顺势疗法、按摩疗法、香味疗法、维生素疗法等,传统的草药和针灸也在其中,如同散落在民间的艺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和我们的中医有些相似,讲究的是整体性和功能性,而替代医学并没有传到中国。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替代医学”一向不被重视,被归为“另类”。但这些治疗方法却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据美国有关人士调查,美国有60%以上的成年人试用过“替代医学”。但据另一项调查,美国用过“替代医学”的只占美国成人的16%。无论如何,现实驱使美国卫生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美国国立卫生院的属下设立了一个非主流医学办公室,后转为辅助和“替代医学”研究中心。1898年美国替代医学研究所创办了替代医学的杂志,那时候有四个国家承认这个专业,2012年,美国替代医学博士(D.O.)有82500,截至 2011年,美国医学生中有五分之一主攻替代医学。
100年前,美国人安德鲁·泰勒(Andrew Taylor Still)获得过医学博士学位,创办了美国替代医学的学校,现在是密苏里州的医学学院。美国替代医学的学校课程与传入中国的西医课程几乎完全相同。学校设有内科、妇产科、儿科、家庭实践、外科手术、精神病学、急诊医学、放射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的课程。
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替代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许多大学医学院都设立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而针灸和中医在西方医学被归入替代医学范畴,并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针灸在替代医学疗法中占第二位(23%),仅次于冥想疗法(34%),而草药疗法占12%,居第五位。
20世纪70年代后,一种重新起用古医学的“自然疗法”在西方悄然兴起,后又发展迅速,但由于大半个世纪的告别,老医生早就死绝,大多数疗法也失传。西方人开始把眼光瞄向了传统医学保持比较好的国家和民族,尤其是中国的中医,以至于近年来,到中国学习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数量一直占据首位。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到2005年,中国为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54700余名中医药人才。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建立了3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培训了36000余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
假如西医没有传到中国,中国的医学又会怎样?假如当年协和医学院的创始人是替代医学这一学派的人,中国的西医也将有很大的不同。当然,这一学派的人强调的全身治疗,有些像中医的理念,这种文化侵入中国,我们的中医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会出现中西医学文化的矛盾,不会造成中医目前的萎缩状态。
手割破了,在西医没有传入中国的时候,恐怕我们的祖先也是会采用包扎的;如果没有西医,相信中医也会总结旧法接生的经验教训,创造出新法接生;如果没有西医,中医也会战胜疟疾、肺痨、天花。如果没有西医,中医也能学会手术和开刀,但绝不是盲目、一味地开刀,中医会从一个人的整体去考虑是否做手术……
中医是宏观理念,是整体调整,是与我们生存的大自然协调的。西医的量化标准,以同样药治同样病,不分地域,不分症候,不分人群,这是机械的辨证。中医学是本质(病机)循证,西医学是现象(症状)循证,两者各有千秋。
我本人是西医出身,治疗癌症的方法也是改进了西医治疗方法。我们应该珍惜患者的生命,在临床治疗中不断改进方法,将中医精髓和西医精髓相融合,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既可以享受到西医的疗效,也可以像中医一样不被治疗的痛苦而折磨,则功莫大焉。
附录4:于保法的简历及情况介绍
于保法简历请看封面勒口,以下为于保法主要论文著作。
1.《99mTC-油酸多相脂体注射液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初步应用》, 发表于《沈阳医学院学报》1988年第5卷第1期
2.《一种新的淋巴结显像剂-99mTC-油酸多相脂质体的研究与动物实验》,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1988年第10卷第4期
3.《骨髓显像剂-99mTC-油酸多相脂质体的制备与动物实验》,发表于《中华核医学杂志》1989年第9卷第3期
4.《新的骨髓显像剂——99mTC-PL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初步应用》,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1990年第12卷第4期
5.《抗癌药物酒精饱和液肿瘤内注射疗法及药物动力学研究——一种肿瘤自身治疗性凝固块作为抗癌药物缓释库的新概念》,发表于《当代肿瘤学杂志》1994年第1卷第2期
6.《三氧医学及临床应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东单三条九号,2004年2月
7.《肿瘤患者心理变化及探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北京东单三条九号,2004年2月
8.《癌症可以战胜》,中医古籍出版社,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2007年1月
专业审计翻译-专业涉外翻译机构-专业设备翻译 Unitrans世联翻译公司在您身边,离您近的翻译公司,心贴心的专业服务,专业的全球语言翻译与信息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翻译机构品牌。无论在本地,国内还是海外,我们的专业、星级体贴服务,为您的事业加速!世联翻译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交往城市设有翻译基地,业务覆盖全国城市。每天有近百万字节的信息和贸易通过世联走向全球!积累了大量政商用户数据,翻译人才库数据,多语种语料库大数据。世联品牌和服务品质已得到政务防务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近万用户的认可。 专业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英文翻译,日文翻译,韩语翻译,翻译公司排行榜,翻译公司收费价格表,翻译公司收费标准,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