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公司资讯
-
利器以善事,正名以顺言
发布时间:2017-02-20 17:10 点击:
2009年7月27日至8月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翻译教师和翻译爱好者汇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参加了2009年中国译协高等院校本科翻译专业师资培训课程。该次课程设置科学、分工明确、内容多元、重点突出,各位授课专家不畏酷暑,为广大学员烹制了一场场精彩的翻译盛宴。笔者有幸参加了该课程的笔译班,从中深受启发,感触良多。本次笔译培训课程分为笔译技能(24小时)、笔译教学法(30小时)和翻译理论研究(24小时)三大模块。授课教师阵容强大,分别来自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整体而言,笔者认为笔译课程具有如下特点:1.导向及时本次课程的进行,适逢国内高校本科翻译专业试行和申办如火如荼的阶段。自2006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获准试办本科翻译专业以来,国内多所高校纷纷相时而动,加入了申办队伍。截止2009年,已有19所高校取得了这一资格,并有望在近几年内达到50余所。作为内地教学领域的一个全新面孔,本科翻译专业究竟该如何展开教学?如何区别于传统的外语专业?如何确立独立的培养目标?如何设置独立的课程模式?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或解决方式得当与否,都会直接影响该专业的长远发展。为此,国内翻译界众多学者,包括穆雷、郑敏慧(2006),姜秋霞、曹进(2006),庄智象(2007),何刚强(2007a, 2007b, 2007c),穆雷(2008),仲伟合、穆雷(2008),鲍川运(2009),任文(2009)等,都通过多种途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卓有成效的方案,也为过去三年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借鉴。然而,本科翻译专业毕竟是个新生儿,在作为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现实的问题或困难。比如,国内具备本科翻译专业招生资格的高校,目前在一些教学活动和理念上还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教师从传统外语专业教学转型到翻译专业教学时,角色转换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教学翻译和专业翻译教学概念划分不清;培养目标和教学环节尚存在脱节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使后续开设本专业的高校少走弯路,而且对翻译学科整体体系的发展壮大也会起到重要作用。本次培训课程,正是把准了这一时机,力邀国内外相关专家,及时对上述问题做出了深入剖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穆雷教授、仲伟合教授,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鲍川运教授,分别以“本科翻译教学大纲”、“本科翻译教学的理念和准则”、“翻译教学的过程和基本准则”为题,从宏观角度向全体学员介绍了本科翻译专业教学的总体导向。上海外国语大学姚锦清教授,则围绕本科翻译专业教学的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专业翻(笔)译和大学翻译的区别、专业翻(笔)译和文学翻译的区别,并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翻译教学中存在的几大误区。从而帮助学员厘清了概念、明确了方向,为今后的翻译教学树立了明确的目标。针对翻译教学师资的培养,复旦大学何刚强教授指出,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精通翻译的一般策略与技巧;2)有宽广的翻译理论视野,熟悉译论的国内外发展动向;3)有持久的琢磨翻译的激情,懂得教学的互动与循循善诱。同时,他还强调了为本科翻译专业教学重新打造教师团队的理念,认为要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必须要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培养侧重点,本次课程也在考量国情大局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做出了表示:本科翻译专业教学应强化汉译外训练。在本次课程开幕式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译协副会长、《中国翻译》杂志主编黄友义先生做了题为《中译外: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的讲座。他指出,“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逐步深入,中译外的重要性、迫切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对于西方国家的交流而言,母语译出是个错误的选择(Translating from mother tongue into foreign language is a wrong choice),而对于中国而言,由于种种原因,母语译出却是唯一的选择(only choice)”。这都充分证实了汉英翻译人才的缺乏,以及汉英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无独有偶,上海外国语大学姚锦清教授也从“汉英翻译人才难找、历史问题、市场需求”三个方面,论述了汉英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本次课程把准了这一脉络,在三个模块,尤其是翻译技能模块,重点强调了汉译英技能的实践(在第一模块24个小时中,中译英课程占了15个小时),从而为全体学员今后翻译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树立了方向。2.突出实战穆雷(2006)教授指出,“翻译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职业翻译人才和翻译研究及教学人员。”因此,本科翻译专业设立的一项重要目的,就是把翻译教学请出封闭式的象牙塔,使其能直接与市场面对面,从而为翻译的专业化和产业化奠定基础。于是,这就面临一个翻译课堂教什么的问题?换言之,在未来的翻译专业课堂教学中,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翻译应该占多少比例,非文学翻译或曰实用翻译又应该占多少比例?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谈到,“在新的翻译现实中,文学翻译现在已经只是所有现实翻译行业中很小的一部分,文学翻译的边缘化、非主流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科技、商业、娱乐、媒体等实用文献的翻译越来越成为当今翻译的主流。”由此可见,实用文献的翻译必将在本科翻译专业教学中占据较大部分比例,从而保证学生能在今后的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中处于有利局势。为顺应这一潮流,本次培训课程在翻译界广纳贤良,邀请了不同领域的翻译人员现场说法,为翻译教学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姚锦清教授便是以双重身份莅临本次培训的代表,他不仅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翻译实战经验和教学方法,而且更以翻译从业人员和翻译公司经理人的身份,分析了翻译与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与翻译市场的关系,同时以海量的翻译实例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在理念上经过“洗脑”之后,学员们对翻译课堂有了新的认识,懂得了翻译教师不仅需要技巧的讲评、理论的思考,而且更要有实战经验作为辅助。为突出翻译实战的必要性,该课程还邀请到了外交部翻译室的吴婷、张颖两位资深翻译,她们分别就外交外事口译译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外事翻译的录用要求做了介绍,并与学员分享了作为外事翻译的甘苦。其中,有句关于锻炼译员心理素质的话,让人记忆特别深刻:Strive for the best, accept the second best, and prepare for the worst. 其实,这句话可以用在翻译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所助益。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北京语言大学刘和平教授在题为《翻译质量评估与教学研究》的讲座中,结合自己多年的翻译实践和教学经验,提出了将翻译职场引入课堂教学的理念。她认为,职场规则引入课堂以后,传统的准确、通顺等标准将不再是译者的全部诉求,对译者能力的评估还要考虑诸多文本之外的参数,例如译文完成速度、专业水平,价格因素,译者与客户的关系,文字处理设备的应用等。刘教授的倡导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且更能提高专业培养的效果,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其尽早作好从业准备。翻译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的,翻译课堂的实战性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自觉意识,这就有赖于教师实战意识的培养。可以说,突出实战,关键问题在于具备一支真正能带领学生从事翻译实践,并在翻译实践中协助学生增长知识的师资队伍。本次培训正是在教师传统教学意识的转变上下足了功夫,这无疑为中国翻译专业教学的重新定位和起步夯实了基础。3.视野前瞻当今,我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华夏文化的外宣,需要越来越多高水平、高层次的翻译人才。然而,反观目前国内翻译市场,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个别公司缺乏翻译资质、翻译品牌意识不强、质量监控缺位、价格非常态起伏、从业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中国翻译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面对这种窘境,我们该何去何从?诚然,上述问题绝不可能仅靠一己力量而得以解决。国内翻译市场的净化,有赖于立法保护、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三方监督机制的建立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因素众多并不是放弃解决问题的理由。这些问题值得中国翻译界每一位有志之士的关心、关注。黄局长在谈到翻译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时指出,目前国内翻译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归咎于以下四个方面:1)专业化程度不够;2)译者职业道德水平不高;3)管理不善;4)教育的缺失。其实不难看出,若对前三点原因追根溯源,我们总能在第四点上找到落脚点。换言之,对于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是否需要做出这样的反思,即在过去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中,教育者是否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过翻译市场、翻译实战?返回来说,我们若在学生接受翻译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使其具备专业化素养、良好的职业操守,明确从业过程的管理,那么当他们成为翻译从业人员之后,整个翻译市场会呈现一种怎样的形态呢?该课程组织者以敏锐的前瞻眼光,探索到了这一条规律,从而在课程的三个模块都强化了这一意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本科翻译师资的培训,对于国内翻译市场的净化不失为一项有效举措,恰如一股清流,荡涤污垢,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迎来明媚的春天。可谓是“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 理论前沿本次课程第三模块的授课专家,均为香港及内地资深翻译理论家或翻译家,他们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与学员分享了自己的治学之道和新近研究成果。各位大师的授课观点鲜明、论证独到,使广大初窥门径的学员坚定了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信心。在理论模块第一讲中,南京大学许钧教授通过对“翻译”一词的解析,分别从翻译作为“主体”,翻译作为“过程”,翻译作为“结果”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他认为,翻译无论是作为主体、过程,还是结果,都有非常广阔的研究空间。在开场白中,他以几组措辞的翻译为例,展示了如何对这些细小译例进行理性分析,并最终升华为译学理论思考的过程。在翻译作为主体一节中,许教授提到了翻译家之间的比较问题,认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翻译家对作品内容的取舍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在翻译作为结果一节中,他探讨了翻译文学在译入语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和接受,并认为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此外,对于在翻译中如何维护文化多样性,如何保持文化平衡等问题,许教授也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种语言的消失,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的消失,因而在国际关系中,不能有语言霸权现象,翻译或翻译研究对文化多样性的关注,不失为一种维护文化平衡的有力措施”。香港岭南大学的张南峰教授在本课程中主讲文化翻译研究,题目是《文化语境中的翻译研究——多元系统论的应用方法与学术信念》。张教授论点清晰,视角犀利,以“good”一词的翻译为例,探讨了国内研究者在引进西方译论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认为中国学者在引入西方翻译理论时,只是关注了技术层面,而没有关注到其后隐藏的价值观差异。在探讨了翻译文学的中心与边缘化问题之后,张教授提出中国译学的发展,需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且两者之间应当相互调节。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以《译介学——比较文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为题,探讨了比较文学文学视域下的翻译研究。谢教授从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入手,介绍了译介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并在其讲座的第四部分,论述了译介学研究为翻译研究展现的新层面,其中着重介绍了“翻译文学”这一概念,认为翻译文学不等于外国文学,而是民族(国别)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谢教授还指出了翻译文学研究所展示的巨大学术空间,为学员的翻译研究指出了新的道路和拓展方向。本次培训课程的最后一讲由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担纲,题目是《形式的复活——从诗学角度看文学翻译》。王教授首先提出,文学的形式主义不同于政治领域所谈的形式主义,它牵涉到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东西。在分析了形式主义所走过的一段沉寂之路之后,王教授以“亡者归来”为题,阐述了形式主义在文学界、翻译界被重新审视的过程。他认为形式本身是具有意义的,是“文学性”的一部分,不关注形式的翻译或者对形式产生误解,都会造成文本审美效果的减损。因此,他提出的诗学翻译原则,即是以常规对常规,以变异对变异。王教授在其讲座的最后一部分,讲解了诗学理论在翻译教学和实践中的运用。当然,其他教授的讲座也可谓精彩纷呈,百花齐放。但囿于篇幅所限,恕不一一赘述。结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大学员在第一模块增长了“翻译实践技能”,在第二模块掌握了“翻译教学方法”,通过第三模块了解了“翻译研究方法”。有这些法器在握,相信广大学员在今后的翻译教学、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中,总体水平必定会显著拉升。本科翻译专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译界同仁的不懈努力,更有赖于翻译师资队伍的壮大。本次培训班的举行,及时厘清了概念,明确了方向,可谓“正其名,而顺其言”,吹响了翻译专业建设大步向前的号角,是国内翻译教学领域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Unitrans世联翻译公司在您身边,离您近的翻译公司,心贴心的专业服务,专业的全球语言翻译与信息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翻译机构品牌。无论在本地,国内还是海外,我们的专业、星级体贴服务,为您的事业加速!世联翻译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交往城市设有翻译基地,业务覆盖全国城市。每天有近百万字节的信息和贸易通过世联走向全球!积累了大量政商用户数据,翻译人才库数据,多语种语料库大数据。世联品牌和服务品质已得到政务防务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近万用户的认可。 专业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英文翻译,日文翻译,韩语翻译,翻译公司排行榜,翻译公司收费价格表,翻译公司收费标准,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