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公司资讯
-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发布时间:2017-07-25 15:32 点击: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1868年创办,为清朝官办的翻译出版机构,简称翻译馆,附设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奏准在上海兴办晚清最重要的军事企业--江南制造局。江南制造局最初设址在虹口,1867年扩大规模,遂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经徐寿、华蘅芳等人建议,由两江总督曾国藩奏请,成立翻译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翻译西书机构。
历史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它的创立同曾国藩有很大关系。19世纪50年代,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战斗中,他亲眼见识了西方火枪大炮的威力,因此萌发了在国内设立现代兵工厂的念头。1865年,江南制造局在上海成立,专门制造军舰和枪支。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翻译大量的外文资料,因此1868年成立了一个翻译馆,负责翻译和引进西方的科技类书籍。现代科学技术就是从这个机构开始,在中国扎根的。
翻译馆先后聘请中外学者59人参加译书,其中外国学者9人,中国学者50人。英国学者有傅兰雅(John Fryer)、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罗享利(Henry Brougham Loch)、秀耀春(F.Huberty James),美国学者有金楷理(Carl T. Kreyer)、林乐知(Young J. Allen)、玛高温(Daniel Jerome MacGown)、卫理(Edward T. Williams),日本学者有藤田丰八,中国学者有徐寿、华蘅芳、舒高弟、李凤苞、赵元益、徐建寅、郑昌?、钟天纬、瞿昂来、贾步纬等。
译书方法是西译中述,即外国学者口译,中国学者笔述并润色。其翻译原则为:沿用中文已有名称;若无中文名称则创立新名;所创新名汇编成《中西名目字汇》。翻译馆自设印刷机构,印刷方法大多雕版木刻,后采用活字版。纸张是连史纸、赛连纸。
主要出版
根据1909年翻译馆所编《江南制造局译书提要》的统计,该馆先后共译书160种,是中国近代译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机构。其译书的具体内容有兵学、工艺、兵制、医学、矿学、农学、化学、交涉、算学、图学、史志、船政、工程、电学、政治、商学、格致、地学、天学、学务、声学、光学等方面。 最早出版的书是《运规约指》(傅兰雅、徐建寅合译,1870年出版)和《开煤要法》(傅兰雅、王德均合译,1871年出版)。著名的出版物有《谈天》、《地学浅释》、《佐治刍言》和《西国近事汇编》等。
翻译书当然离不开翻译家。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翻译家的简历。他们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属于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中国人,就好比将火种抛向人间的普罗米修斯一样,永远值得纪念。
徐寿(1818-1884)
无锡人。5岁丧父,由母亲扶养成人。他目睹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感到所学经史无裨实用,转而研读自然科学。他与同乡华蘅芳博览我国古代自然科学著作,并去上海从外国传教士开办的墨海书馆中买回《博物新编》等一批西方科技书籍自学。为弄懂一些科学原理,他们因陋就简,自制仪器,进行实验。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徐寿和华蘅芳受曾国藩推荐入其幕府。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徐寿、华蘅芳、徐建寅到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工作。当时曾国藩命他们制造一艘轮船。为此,徐寿和华蘅劳到安庆江边的一艘外轮上仔细观摩,并参考了《博物新编》上的略图,便开始研制蒸汽机。用了3个月时间,于同年七月十四日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汽缸直径为1.7寸,发动机速度每分钟240转)。接着对船体部分进行设计和制造。经过全体技术员工的共同努力,终于在同治四年制成一艘长55尺、载重25吨、时速约20华里的木质轮船,命名"黄鹊"号,成为我国自制的第一艘机动船舶。当时上海 《字林西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发出了"中国人创造力之成功"的惊叹。
同治六年,曾国藩派徐寿(其子建寅同行)到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主持技术方面的工作。鉴于当时我国发展军火工业的技术和原料都要依赖外国,他向曾国藩提出翻译西书、开煤炼铁、自造大炮、操练轮船水师4条建议,得到曾国藩的赞许。
同治七年翻译馆在江南制造局内成立,徐寿主持馆务,并亲自参加翻译工作,达17年之久。他不诸外语,由英人傅兰雅等口译,他进行笔述。从当年翻译出版第一部译著《汽机发轫》开始,共译介了西方科技书籍17部(计105本、168卷),专论9篇,计287万多字,内容包括化学、物理、数学、医学、军事学、工艺学等。其中化学较为系统,有《化学鉴原》、《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多种。在合译《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时,对元素符号,他采用音译的方法,取原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凡金属元素一律加"金"傍,如将"Mg"译为"镁","Ca"译为钙。这一译法为我国化学界沿用至今,并被日本化学界所借用。
徐寿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先驱。他为人耿直,不愿为官,不图厚禄,在其制成我国第一艘轮船后,清廷曾赐予"天下第一巧匠"悬额,但他从未悬挂,一直孜孜兀兀地勤奋工作,终于积劳成疾,于光绪十年八月初六日病逝于上海格致书院, 终年66岁。
舒高第(1844-1919)
曾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任职34年,是我国早期著名的科技翻译家。
舒高第出生在慈溪庄桥舒家(现属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的一个农民家庭。当时家境贫困的舒高第进教会开办的男生住读学校求学。聪明上进的舒高第深受老师们喜爱,1859年老师回美国时带他和几位高才生一齐赴美深造。他学习的专业为医学,1867年毕业,成绩列全班第一。后又在神学院深造,1873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回上海。适逢李鸿章创建兵工厂,即聘精晓英语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舒高第为技师和医师。后应广方言馆总办李兴锐之聘,于1877年到上海广方言馆任英文教习,执教26年余。该馆亦称上海同文馆,成立后培养出第一代精通西文和西学的中国学生。上海广方言馆与京师同文馆、广州同文馆一起,自1863年至1906年,培养了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和大批正规的翻译人才,被誉为我国近代翻译人才和外交官的摇篮。舒高第在任教期间,将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悉心传授给学生,对培养我国早期外语、外交人才作了不少贡献。
自1878年起,舒高第兼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翻译。在晚清自强运动期间,该馆为我国惟一的专门译书机关。其译书之系统完整,质量之高与影响之大,均为一时仅见。该馆共翻译出版过约 200种西书,从军事应用技术、工艺制造技术的引进,到声光化电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介绍,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不少西方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代表了洋务运动时期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能了解的西方科技知识的最高水平,在中国近代科技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舒高第是该馆最主要的一位中国口译人员,其译作颇丰,在中国译员中名列第一。 Unitrans世联翻译公司在您身边,离您近的翻译公司,心贴心的专业服务,专业的全球语言翻译与信息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翻译机构品牌。无论在本地,国内还是海外,我们的专业、星级体贴服务,为您的事业加速!世联翻译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交往城市设有翻译基地,业务覆盖全国城市。每天有近百万字节的信息和贸易通过世联走向全球!积累了大量政商用户数据,翻译人才库数据,多语种语料库大数据。世联品牌和服务品质已得到政务防务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近万用户的认可。 专业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上海翻译公司,英文翻译,日文翻译,韩语翻译,翻译公司排行榜,翻译公司收费价格表,翻译公司收费标准,翻译公司北京,翻译公司上海。- 上一篇:中国第一位女性翻译文学家薛绍徽
- 下一篇:韩少功的翻译和我们的昆德拉1